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成明:三峡文化孤独的守望者

(2011-08-12 20:31:09)
标签:

杂谈

    三峡蓄水,几乎把所有的三峡文化遗迹沉入江底。抢救文物,抢救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位专业文物工作者的责任。2001年,我在深入三峡库区采访的时候,在大昌古镇无意中碰到一个人,一个饱受冤屈,向我倾诉的移民。他就是后来与我结成朋友的卢成明。不过,初始接触他的时候,他没有告诉我,他是三峡奇石的收藏爱好者,也一直在收藏着将要消失的三峡民俗实物。后来他的移民官司越打越大,越打越难,我从中帮忙找人。找了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赵泽隆,找了四川全国人大代表雷亨顺教授。官司非但没有打赢,还挨了巫山政府干部一顿毒打,被打成轻伤。看到他满肚子冤屈我也感到痛苦。渐渐地我知道了,他要向政府要他应得的移民款是想要建一座三峡奇石和民俗博物馆。但他在蓄水前一年可赚几十万收入的人,现在成了穷光蛋。仅靠低保度日。

    令我大感意外的是,到了2010年,他竟然梦想成真,三峡奇石民俗馆在大昌新镇落成。这钱是他借的,展品三千件摆放在这个馆中。2000多件三峡奇石和近千件民俗实物,向人们诉说着三峡古老的历史。一走进该馆,文化气息顿就扑面而来。老卢说,这些石头和文物,每一件都藏着一个故事。先说为寻找三峡奇石,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库区。如他在洋溪河关门崖看到一个形似观音的巨石,他就找船雇人在山崖上敲打了30多天,将这块观音石请回家。现在这块观音是就摆放在奇石民俗馆的入门处。为了搜集形形色色的三峡石,他常常自带干粮,深入三峡深处。有时一天就要报销两双草鞋。一年冬季,他乘的小船打翻在大宁河心,差点送了命。他说收集石头,最好在雨后,小雨最好,一定要心无旁骛,因为好石头也许就在眼皮子底下。大宁河、洋溪河、平河、马渡河、当阳河、庙堂河,以及巫溪、巫峡、巴东,都是他常去的地方,有时出去好几天,一块石头都捡不会来。最长的时候,他餐风宿露在野外待上两个多星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收藏的石头终于在国内展出获得一次次大奖。  

       http://s4/bmiddle/4b968675gaa4e28836503&690                   作者与卢成明2004年相逢于大昌古镇

       三峡蓄水前,移民远走他乡。他担心随着移民的外迁,民俗传承也随之结束或消亡。在收藏三峡奇石的同时,他也不惜重金开始搜集将要远去的三峡文化和民俗文物。从最古老的取火用具火镰,到打铁的各类风箱;从三峡行船的纤绳,到民用织布机;从汗刮子到各式马灯、油灯,他都搜集到手。卢成明说搜集这些文物就是抢救民俗文化。但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个人的民俗馆开张后,当地政府并不给予支持,至今还没有接待任何游客。他跑到大昌中学,希望他这里能够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免费对社会开放。但没有人理踩。巫山政府里面的某些人甚至动员老卢把这些石头文物卖掉。这都是让卢成明倍感伤心的事。老卢从小是个孤儿,他没有念过书。但他有文化眼光,他知道他的文物和奇石的价值,是三峡人的文化遗产,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如果不从他做起,不继续传承文化和民俗就断了血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勇于承担这份责任,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的。

                       http://s10/bmiddle/4b968675gaa4e4476b229&690                                         观音石

http://s13/bmiddle/4b968675g776e3f4c556c&690                             原始取火工具火镰
http://s13/bmiddle/4b968675gaa4f1f56de9c&690                                 2000多件三峡奇石


http://s5/bmiddle/4b968675gaa4ecc19ad04&690                                   民俗展室
http://s4/bmiddle/4b968675gaa4f0255c223&690                                        三峡纤夫用的纤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