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之六十三:富新二小的哭泣
(2011-09-08 18:11:56)
标签:
杂谈 |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绵竹市富新第二小学。
此时,离下午上课还有两分钟。三年级的学生淘气,正被老师叫到操场上“呼吸新鲜空气”。其余200多名四至六年级的学生纷纷走进了教室。所谓教室,就是一座三层小楼。这座三层小楼原属于五福中学。2007年富新镇与五福镇合并,五福中学搬迁,这座小楼就归了富新二小。2007年9月,富新二小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正式搬进了这座后来夺命的小楼。
地震那天,小楼只是晃了几晃,救灾学生的哭喊之中摇成了一堆山一样的废墟。校外的家长纷纷跑来,他们发疯一样冲向废墟,靠着双手,用尽平生气力边刨边呼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一个学生被挖出来了,又一个学生被挖出来了。虽然只是间隔短短的几十分钟,但有不少孩子已经是血肉模糊,肢体残缺。想要给妈妈做机器人的赵川,爱跳舞的樊玲还有梦想着登上星光大道的张菊,早上还是鲜活的生命,到下午就成了血淋淋的尸体,家长们难以相信这梦一样残酷的事实,蹲在孩子的尸体面前伤痛与欲绝。六年级一班的张琪就倒在楼梯出口,只差几步就可以成功逃离死亡,然而,他没有。再过20几天孩子就毕业了,就差那么几天,就差那么几秒钟,孩子没有能幸免于难 “命不好呀!”张琪的爸爸张忠俊对记者感叹。他家夫妻三代都是单传,楼房倒塌后,两家一共有15个人在废墟里寻找孩子,“总希望孩子能活着,但现在看来是个梦啦!”他的眼圈红了。
记者在富新二小采访的时候,见到张义同学的母亲桑敏,她是1992年从这个楼里毕业的学生。16年后,她的儿子被这座楼埋葬。她说“挖出孩子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儿子死得好惨。面目全非,全身骨头都碎了,抬都抬不起来。他旁边的同学有的还相互搂抱着,样子惨极了!总共127个孩子,127个孩子呀!你不知道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从小把孩子带大是多不容易呀!”她哭了,哭声似剑,直刺我的心。
5月25日,绵竹市富新镇二小百余名家长,个个手捧孩子的遗像,计划沿公路进德阳,准备向德阳市政府呼吁,要求德阳市政府追查学校教学楼倒塌的真实原因。绵竹市委蒋书记闻讯赶来,他迎着家长们走过去,然后“扑通”跪在家长们面前。他以为我一个堂堂父母官给百姓下跪,事态即可平息,就可以取得孩子家长的谅解。但是他想错了,这是个非常时期,这是个非常事件,家长不给面子,也不能给面子,学校楼房倒塌,127名学生惨死,作为市委“第一把手”,你是有责任的。你应当内心有愧!蒋书记说,我给学生家长下跪,并不是内心有愧,是我一时心慌,想不出阻止家长前进的好办法,做出的自以为有效的选择。
富新二小倒塌的的教学楼建于1988年,和聚源中学的那座塌楼一样,也是“普九”的产物。当时五福乡决定建一所五福中学(初中)。施工单位是绵竹东北乡的东郊联合建筑队,建筑队队长是张乐胜。
记者多方寻找终于在东北乡找到了张乐胜,他早就不干建筑了,现在做起了“农家乐”的生意。他说,前几天,绵竹市纪委负责人已经向他索要中学的原始建设资料。内中已包括五福中学设计图和验收证明材料。张所提供的建筑资料表面名明中学建设总投资16万,而建设蓝图却是套用附近什地乡什地中学的设计图,并且是复印件。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大事”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对原设计图纸又进行了毫无道理的变更。将原图纸设计的两层改为三层,就是这一不负责任的改动,断送了日后127个孩子的生命。而且改动后增加楼层的施工价格不变,张乐胜说,施工队因此必须重新考虑施工用料。否则16万元肯定是不够的。
真正负责学校施工的是建筑队副队长名叫江绪银。从1988年6月开始施工,到1989年5月竣工。工期11个月,超出预定工期5个月,很明显其所耗时间,全用在如何盘算省钱减料上面了。而施工负责人江绪银坚称:“施工使用的钢筋、水泥包括施工程序都是按图纸严格进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严格按原图纸施工的什地中学,在这次地震中只是有小部分裂痕,依然挺立。
市委书记蒋国华告诉记者:“现在富新二小已经进驻专家组,开始对楼房质量进行鉴定。至少要等一个月才能有结果。”但据记者了解,建设部特邀建筑专家,一到聚源中学现场,根据倒塌现场就判定出聚源中学教学楼建筑质量有问题。另外,用盖两层楼房的设计图纸盖三层楼房,而且用的施工蓝图是复印件,已是明显的违规。反观富新二小教学楼的鉴定用得了一个月的时间吗?让我们多为遇难学生家长想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