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把肥胖不当事儿(上)

(2018-03-12 15:45:06)
标签:

杂谈

育儿

为了孩子

图片

教育

别把肥胖不当事儿(上)
在一些家长的眼中,孩子胖乎乎的看上去会显得比较可爱健康,而且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似乎重一点也没啥问题,何况想减下来还不容易吗?可实际上,肥胖不但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而且减起来也不简单。

肥胖,为何而来?
孩子的单纯性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一般而言,一旦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其中,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40%~59%者为重度肥胖;超过60%以上者为极度肥胖。 

那么,导致宝宝肥胖的因素有哪些呢?主要有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

●遗传因素
如父母都肥胖,那么他们的孩子发生肥胖的概率高达70%~80%;如果父母一方肥胖,孩子的肥胖发生率约为40%~50%;如果父母都正常,那么孩子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仅10%~14%。

●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家庭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对胖瘦的审美观点。比如,营养不均衡(热量与能量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缺少正常的体力活动以及忽视运动),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进食过快,临睡前进食、嗜吃甜食、油炸食品或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调节失衡以致多食等都会导致肥胖;此外,精神压力与创伤(如亲人病故或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孩子为寻求心理安慰而饮食过度,最终肥胖。

胖乎乎,未必是好事
从生理角度看,单纯性肥胖的孩子餐后胃排空速度增快,胃体蠕动和胃窦收缩率增加。有研究发现,肥胖患儿的7项血黏度指标平均值为42%~76%,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水平。同时,肥胖孩子患高血压的危险是非肥胖儿童的3倍。而且他们也更容易面临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智商低等问题。此外,肥胖孩子的男女血清睾丸酮、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均高于正常同龄儿童,他们的第二性发育均早于正常儿童。如果不及时纠正,性发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识,让孩子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

从心理角度看,比起正常的孩子,肥胖儿容易呈现出自卑、孤独、抑郁、敏感和内向的趋势。他常常常因身材和外形被同伴取外号、嘲笑,因而不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导致不合群、交际能力低的现象。

文/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  何启志    
以上内容选自《为了孩子》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