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享之道:要“分”,更要“享”

(2011-01-31 16:01:29)
标签:

为了孩子

学会分享

方法

父母

亲子

大方

大人

杂谈

分类: 精彩推荐

分享之道:要“分”,更要“享”
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郭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孩子也有更多机会聚在一起玩。孩子如果“太小气”,家长为了避免成人之间的“尴尬”,或斥责孩子“没良心”,或勉强孩子将自己喜欢的东西礼让他人,更有甚者会对孩子说:“你先给妹妹,我等会儿再给你买一个更大的。”在各种威胁、哄骗和利诱下,孩子不得不和自己喜欢的东西分开,说实话,他们内心并不享受这个过程。怎样才能“分而享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对分享的本能感觉吧。
  
  3岁:我只知道“这是我的东西”。
  “大方”和“小气”不过是大人为孩子贴的标签,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孩子的“小气”是这个年龄段的自然表现。
  通常孩子在八九个月的时候会非常“大方”,但到了二三岁的时候,会突然变得特别“小气”,不让别的小朋友从自己手中拿走玩具或食物。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自然体现,他要维护“我的东西”。这时的孩子在对待事物和他人的时候,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学习“去除”这个“自我中心”。他会慢慢认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在想到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别人,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有时,我们随意在孩子稚嫩的“额头上”贴上成人的标签,往往会事与愿违。原本孩子没有注意到自己有这样的“缺点”,结果反而通过“标签”被强化了。学龄前儿童接受信息的方式类似于催眠,这些曲解的观点就这样植入了孩子的头脑。当他认为自己是个“小气”的人时,他通常只做“小气”的事。因为除此之外,他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处理这些事情。
  辅助小贴士:
  可以教孩子一些分享的小办法,比如,轮流玩、交换玩。这样不仅能避免冲突,还能让孩子发现一个玩具通过交换竟然可以变成两个玩具,而且轮流玩比一个人玩更有意思,那时,他们便开始逐渐对“分享”有点儿兴趣了。

 

更多年龄段的分享方法,请见《为了孩子》2011年2月3-7岁版

分享之道:要“分”,更要“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