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为了孩子游戏杂谈 |
分类: 精彩推荐 |
游戏无目的 ——回归孩子的天性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 邵荔、煜烃、任雪蕊、樊雪
如今,恐怕不再会有人否认,玩是孩子的天性。
可如今,很多妈妈牢牢记住了游戏“寓教于乐”的特性,热衷寻觅有教育作用的游戏。专家们也提供了诸多的游戏方案,分析游戏的教育意义。
不知不觉,游戏的目的性被强化,游戏成了各种各样训练的工具。
可孩子没打算买这个账,于是,大人和孩子的冲突频频发生……
孩子拿着筷子兴高采烈地乱敲杯碟碗盘,大人火冒三丈地把孩子拉回到钢琴面前;
买玩具时,大人总把标签上的益智目的研究半天,没有益智功能的玩具就丢一边,孩子偏不干;
玩游戏时得按规定步骤来,若不按程序完成,大人会一遍遍要求孩子重复,直到完成;
拼插玩具能锻炼手部小肌肉,孩子把它们当成“过家家的丰盛菜肴”,大人看到了忙不迭地来纠正;
去动物园,孩子对动物没兴趣,倒热衷于捡拾草丛里的小石块,大人气不打一处来;
……
给孩子定了游戏目标,玩就有了压力,乐趣自然打折扣。没了玩性的游戏,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和魅力。
一位母亲说:“在家里孩子只会乱玩啊,那怎么行?他总得学点东西。”
难怪现在流行把孩子送入早教中心,玩集体课堂游戏。
不过,更多的父母会这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