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人:何谓裁判“选好位”?

(2014-12-27 14:00:01)
标签:

体育

何谓裁判选好位

  昨晚北京首钢对上海队比赛时笔者发了一条微博:“现在的篮球裁判尽站着不怎么跑动吹,过去的裁判都是猫着腰跟着双方球员跑,占据最佳位置与角度,一场下来满身大汗!虽然过去是两个裁判,但很少错吹漏吹!”。这条微博得到一些网友的赞同,但也有网友提出相反的看法。

  例如一网友称:“去看看新的裁判法吧,移动过程中思维不集中,猫着腰跟小偷一样,你看看哪个NBA裁判是那样。

  移动过程中思维不集中”,好!假设这个命题成立,既然移动过程中思维不集中,那么请问:双方球员在比赛中几乎都是处于快速移动中,这么说双方球员的思维都不集中了!?即便裁判员移动,那裁判员的移动速度也比不了球员,球员的移动速度要比裁判员快得多,那么球员的思维就更不能集中了,试问:球员连思维都不集中,那还怎么打球!?双方球员还不都成了无头苍蝇!?这是什么逻辑?!要是按照这个逻辑,什么滑雪快速降下、百米赛跑、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比赛等等速度非常快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思维就都不能集中了,那还怎么比赛!?如果把这个逻辑扩展开来,那么驾驶超音速战斗机的驾驶员思维就更不能集中了,那飞机还不一跟头载下去!?

  篮球运动员也好,其他项目的运动员也好,之所以称为运动员,就是经过训练具备在快速移动中、在对方防守下具有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能在快速移动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和敏捷的判断能力,而决不会因为快速移动而丧失正确而敏捷的思维能力,这就是篮球运动员的特质,也是其他运动项目、包括战斗机驾驶员等人员的素质,前几天网上报道的某军机驾驶员在事故中仍保持清醒的头脑降落在农田上就是一例。

  笔者上传了上述内容的帖子后又有网友说:“那国际篮联为什么要改变原有不断移动的裁判法变为现在的选好位少移动?NBA的队员教练是先进的,裁判同样也是先进的和高水平的。”

  好!就算这位网友头一句说的正确,那么请看下图:

长人:何谓裁判“选好位”?     

选好位少移动”,好!上面图中对三个裁判员来说有很多位置,请问:每个裁判员到底应该选择哪个点、哪个位置才算是“选好位”了?!比赛过程中双方球员在半场内可谓都处于无序不停的移动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裁判员怎么选位?!到底选哪个点、即位置才算选好了位?反正笔者回答不出来,不知道哪位网友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选好位少移动”,首先是选好位,如上所述,在上面图中究竟选择哪个点、即位置才算选好位了呢?那么多的点、即位置,裁判员怎么判断决定?根据什么来判断决定位置?!然后就是“少移动”,所谓少移动就是尽可能不移动或移动范围很小。好!就算这条也成立,笔者出一题看看裁判员“选好位少移动”后能不能正确执裁,请看下图:

长人:何谓裁判“选好位”?

 图中文字说的很明白了,先不提AB两个裁判员,就说裁判员C,假设图中位置是他选好的位,并且少移动,那么裁判员C所处该位置与角度由于进攻队员2号的遮挡肯定看不到防守队员1号左手打手犯规的动作!既然看不到那就说明他所占据的位置并不符合“选好位”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所选择的位置不对!另外由于“少移动”,也使他所站的角度不对!电视台转播比赛时常听到主持人或嘉宾评论员说;“裁判在那个位置可能没看到!”就属于这种情况。

  所以说,裁判员“选好位少移动”非常容易造成漏判和错判等现象,这就是笔者发第一个帖子的原因。那么,在上图中裁判员正确的位置与角度应该在什么地方,请看下图:

长人:何谓裁判“选好位”? 

正确的位置与角度应该是裁判员随着进攻队员2号的运球及时移动到图中所示的位置,也就是说要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图中位置,这样就能把两个球员置于自己的视野之内,防守队员1号刚一出手犯规,哨立刻就响了,逮个正着!

上面两个图例说明,裁判员在执法时没有固定的所谓的“选好位”!更不能不随球移动裁判员正确的位置与角度是通过移动随时随地把双方球员和球置于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这才是正确的位置与角度

 至于这位网友所说的“NBA的队员教练是先进的,裁判同样也是先进的和高水平的。”这句话,笔者只能说太不了解中国自己的篮球历史了!仅从个人技术和攻防技战术角度举几个例子:

NBA球员广泛运用的“抛投”,半个世纪前我们中国女篮球员早就用了!比它早好几十年!

2007年美国孟非斯大学主教练约翰·卡利帕里在华讲学时所讲的所谓“跑轰”战术及“五人快攻”打法,我们中国篮球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打了!

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美国老K教练执教“梦之队”所打的全场紧逼,我们中国篮球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把它当作战胜外国强队的主要防守“武器”了!

NBA1990年-1991年赛季乔丹所在的芝加哥“公牛队”首次夺得NBA总冠军时所打的“三角进攻”配合,我们中国篮球不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早就运用了,而且两个“三角进攻”配合几乎一模一样!但比它早三十多年!

■近年美国NBA著名教练菲尔·杰克逊所著的篮球理论内容,我们原中国男篮主教练陈文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著的有关书籍中也有同样的内容,不仅如此,菲尔·杰克逊著作中没有的,我们却有,比他的内容丰富多了!如此等等!

NBA球员有着超群的身体素质和个人技术,这一点是必须肯定的,但在某些个人技术、特别是攻防技战术的运用时间上和篮球理论等方面并不一定就在世界篮球上处于领先地位,我们中国篮球有很多方面要比美国篮球早数十年!只不过这些没得到继承罢了!所以无论是职业队教练员和运动员,还是广大篮球爱好者,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中国篮球的历史,不要盲目认为NBA什么都是NBA先进的!

笔者最后再罗嗦一句,魔术般的“重叠攻中锋”打法它NBA有吗!?各位网友看NBA比赛转播时看见过吗?!可我们早在四、五十年前就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