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老球迷最讲礼数
北京过去出了很多优秀的男女篮球教练员和运动员,例如教练员中有陈文彬、杨福鹿、程世春、范政涛、王元琪、张光烈、白金申等;运动员有大家所熟悉的钱澄海、杨伯镛、张锡山等及后来的张卫平、黄频捷等;另外,北京过去还有很多喜欢篮球的篮球迷,这些篮球迷主要由各个年龄层的人组成,既有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也有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范围非常广泛,在北京篮球发展的历史上,北京的老球迷可谓占有一定的地位。
老球迷也好,观众也好,其实也是分层次和水平的,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文化水平和修养各不相同。例如人们出席一场音乐会,音乐会上演奏了一曲德国作曲家韦伯所作的乐曲“邀舞”,这原是一首钢琴曲,后被改编为大提琴曲。懂音乐的人和不懂音乐的人在欣赏这首乐曲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反应,懂音乐的人沉醉在优美的乐曲中,随着乐曲的演奏眼前似乎展现出这样的画面:在一场舞会上,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在邀请一位美丽的少女,少女应邀而起双双步入舞池,随之乐队突然奏起了圆舞曲,二人开始翩翩起舞,时而是快速旋转的舞步,时而是缓慢而有节奏的舞步,欣赏者似乎看到二人优美的身姿,在优美的圆舞曲旋律中偶而还能听到女人们的欢笑声,当舞曲即将结束时欣赏者又似乎看到青年有礼貌地把少女送回座位,可以听到二人轻柔的交谈声,…….。一首优美的乐曲就像一篇美妙的故事,一场精采的电影一般,懂音乐的人能从乐曲中体会到这样的故事;而不懂音乐的人绝对体会不到乐曲所包含这的样美妙的故事。
还以音乐会为例,文化水平高有修养的人参加音乐会一定是服装整齐,缓步入场,演奏过程中决不会大声说话,更不会大声咳嗽;而在音乐会中常常能听到的那些令人讨厌的咳嗽声,往往是那些缺乏教养的人发出来的!
音乐会如此,篮球赛场上也如此。其实一场篮球比赛就好象一曲优美的音乐一样,懂行的老球迷能从双方运动员的表演中欣赏到运动员个人技术所带来的美感,能从双方运用的攻防技战术中体会到其中的智慧与计谋,北京老球迷就像懂音乐的人一样,把一场比赛当作一首优美的乐曲来欣赏,自然就有其风度与礼节,他们在观看比赛时决不会做出像在音乐会上大声咳嗽那样不拘小节的行为,更不会做出出格的行为,因为他们欣赏的不仅是“球”,而且不能有失身份。
为什么北京老球迷能有这样的水平呢?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懂行”!为什么说他们懂行,因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各自的单位就是篮球爱好者,有的甚至是厂队、校队、机关事业单位代表队和部队代表队的成员,平时就打篮球,有两把刷子,所以懂行。至于那些年纪较大的观众,在他们年轻时篮球打的也不错,所以也懂行。除了这些经常到现场观看篮球比赛的人以外,在场外还有一大批观众,早年间还没有电视转播,这些人就拿着半导体收音机收听比赛实况转播,听的可谓津津有味,别小看了这些人,他们对教练员、运动员可谓如数家珍,说起来头头是道。而经常去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那水平就显得更高一些了,甭说分析某个运动员的个人技术动作,就是评论起某个队的攻防技战术打法个个都像个行家,一来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打篮球,懂得一些技战术,二来是因为老看球,看多了篮球技战术知识自然就提高了。
除了这些观众以外,在现场看球的也有一部分不太懂篮球的观众,甭管是看热闹也好还是跟着别人看门道也好,这部分观众都能在现场老老实实地看球,决不会起哄架秧子干丢人现眼的事。所以说,观众也是分层次和水平的,有内行和懂一些的,也有不太懂跟着看的,可谓五花八门。但是,客观地说,过去北京的老球迷和观众不仅绝大多数懂行,而且有礼貌,像北京爷们,北京姐们,因为老北京人最讲礼数!这是咱们北京的优良传统!
老北京人从孩子小时候爷爷奶奶和父母就教育他〔她〕们“出门不许骂街”、“碰见张大爷、赵大妈要叫人,不许没礼貌!”、“到学校别忘了叫老师!”。在老北京人心目中骂街、骂人都被视为不礼貌没教养的行为,无论在富贵之家还是在贫困家庭都是如此。这不仅在北京,即便在中国和世界各国都是一种价值标准。
在这种背景下,从1949年解放后到七八十年代的北京篮球赛场上风气都是比较好的,它集中体现在一句已逝去的口号上:“为双方运动员加油!”。在昔日的北京篮球赛场上,观众从入席开始就能多次听到记录台广播的这句话,那时记录台的大喇叭在比赛过程中经常多次广播这句话,北京队打出漂亮配合广播,外省市队打出漂亮配合也广播,在这句话的带动下,广大观众为双方运动员精采表演而鼓掌的场面层出不穷!即使北京队和外省市队比赛,当客队打出精采配合时北京广大观众也常常为客队鼓掌加油,它不仅体现出一种礼貌,更体现出北京人具有的素质与风度,同时也反映出昔日北京广大观众在看球时是有很高水平的!
不能绝对地说过去北京老球迷和观众就没有偏袒一方、对对方某个运动员的行为或对裁判不满的现象,但客观地说这种现象是非常少的!即便偶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记录台的大喇叭立刻就会反复广播上面那句话:“请观众为双方运动员加油!”,在这句话的作用下,一时骚动的部分观众也就慢慢平静下来,球场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秩序。
文革前笔者打了那么多年球,在记忆中北京赛场好象就没出现过往球场里扔东西、冲客队骂街、骂裁判等现象,充其量只不过是叫叫倒好罢了,就跟老年间戏院里叫倒好一般,观众即便有些不满但都能保持某种克制态度,在就是北京老球迷和观众的素质。
北京老球迷和观众之所以能有这种素质与修养,是因为北京人最讲礼数!北京人的优良传统我们绝不能丢掉!如果有些人丢掉了,在球场口无遮拦地张口就骂街,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他忘记了他小时候爷爷奶奶和父母是怎么教育他的,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