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彬论与欧洲强队比赛的经验
本文摘自“陈文彬篮球理论著作”有关内容重点部分,虽然这些内容是半个世纪前针对当时国内外篮球而论述的,但时至今日,虽然国际篮坛在球员的身体素质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大格局上来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陈文彬所论述的有关内容仍然值得今天的中国篮球借鉴与参考。
欧洲强队的特点
1.
高度占优势。
2.
内线中锋攻防占优势,但战术较简单。
3.
篮板球争夺积极有实力。
4.
比赛经验丰富。
5.
自信心强,但有时骄傲轻敌。
6.
身体强壮、有力量、技术动作扎实,但技巧差一点,灵活性差。
中国队的特点
1.
速度、灵活性好。
2.
身高不如欧洲队〔解读:已有很大变化〕,但弹跳力较好。
3.
中锋、内线攻防与抢篮板球能力较弱。
4.
技术技巧好,中距离跳投准,脚步动作灵活,运球突破能力较强〔解读:今天中国篮球的球员在这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技术技巧、脚步动作技术提高了就更能体现速度、灵活性。〕。
5.
英勇顽强,敢于战斗,但主要思想右倾,怕强手〔解读:此点已有进步〕。
我们的主要对策
“以小打大”、“以弱胜强”。欧洲强队在高度上超过我们,内线攻防、篮板球占优势,但我们的速度和灵活性超过他们,外线我们占优势,我们应“扬长避短”、“避实击虚”,通过主观能动作用,使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以小打大”、“以弱胜强”,力争主动,夺取比赛的胜利。比赛总的策略是:以攻为主。强守助攻,积极抢断球。在进攻中调动对方的防守,在运动中各个击破,通过进攻成功率、即提高投篮命中率和减少失误,极小胜为大胜,化局部优势与主动为全局优势与主动,力争最后胜利。
在全场与半场关系上,以全场为主,即在大范围活动中发挥速度、灵活性的特长,发挥快攻和全场紧逼防守战术的优势。
在半场内外线关系上,我们是“内外结合”,以外线为主”,发挥中距离跳投与突破的能力,但并不完全放弃中锋的攻击。
防守中,加强外线的争夺,牵制对方的外线活动区域,影响对方外线传球组织进攻,切断对方内外线的联系,同时发挥快速移动,集中优势兵力,密集篮下,围守中锋,以五个人当七个人用!时而扩张,时而收缩,全力拼抢篮板球。
“以攻为主”就是快速、灵活、准确的特点集中表现在进攻方面,把快攻、运球突破、突然跳投等技战术发挥出锐不可当的威力,用快速攻击对付对方运动中的防守,不待其防守阵地稳固即结束进攻。用准确的中投和强有力的突破分割对方的集体防守,以灵活的战术变化调动对方的战术重点,令其防不胜防,攻击方向选在两个场角,以溜底线掩护配合分割对方的内线防守,让其在移动中防守,不停地转身暴露其弱点。
在防守中,不等对方适应了我们的防守就主动变化,即便有相当水平的球队,突然变化防守后也会有两三个回合不适应而对我有利,即使两三个球的获得,从极小胜为大胜原则来考虑也应积极争取。例如,一会全场紧逼盯人,一会半场联防一点突出,四个缩小、一人突出,主动变化,大胆运用,交替使用。
在防守中,如果忽视防守的针对性和特殊性〔解读:当变化一种防守时要明确主要防守对方什么?重点防守对方哪个球员?明确防守要领。〕,那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仍然会导致被动。
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