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彬篮球理论著作介绍-12

标签:
体育 |

解读前国家男篮教练陈文彬篮球理论
二.陈文彬论紧逼盯人防守:
1.
2.
3.
4.
5.
6.
7.
8.
9.
防守中必须善变,全场紧逼、区域紧逼、半场紧逼可作为基本的防守战术。
另外,也要掌握其他防守形式,例如区域联防、半场混合防守〔一人盯人、四人联防,两人盯人、三人联防等〕、前场紧逼、后场联防等等。使对方捉摸不定,造成对方错觉,使我方取得防守主动。
在比赛中,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防守,要根据对方进攻的特
点灵活运用。例如,如果对方以中锋策应为主,就得用专人防中锋投篮和切断攻中锋球的路线,也就是说,必须阻挠外围队员传球给中锋,防守攻中锋球的队员必须向前贴近防守,不能让他轻易传球给中锋,其他四个防守队员则缩小防区。
―――――――――――――――――――――――――
解读:
所谓多变,一是指一支篮球队、尤其是国家队,必须要掌握和熟练运用多种防守形式,要有一定数量的防守形式做保证。例如,全场紧逼盯人、半场紧逼盯人、前场松动盯人、二三联防、三二联防、一三一联防、一人盯人四人联防、前场紧逼盯人后场联防等等。同时,要提高这些防守形式的质量,才能使这些防守形式具有威力。
不同的防守形式是针对不同进攻而制定的,每种防守形式宛如一件“武器”,一支篮球队掌握了多种防守形式,手里就掌握了多种“武器”,比赛中就可以针对对方不同的进攻采取不同的防守形式。只有自己防守的“武器库”中拥有多种“武器”,才能在比赛中运用自如,所谓“多”,此乃其一。
二是指在防守形式变化上要积极主动、突然迅速,即主动由一种防守形式突然迅速地变换到另一种防守形式,场上五个队员的行动要快而统一,使对方感到防守似乎处于某种“飘浮不定”的状态,忽而这种防守,忽而那种防守,令对方捉摸不定,使对方总处于一种适应某种防守的被动境地,当对方刚适应某种防守形式,防守又变了,此乃“善变”。
一支篮球队在比赛防守时只有做到“多变”和“善变”,才能使自己在比赛中处于强者位置,才能从攻防形式上的“被动地位”变成“主动地位”。“善变”的实质是一种积极主动以我为主的变化,而不是被动地变化。举例来说,虽然比分领先,但为扩大战果,我从联防突然主动变为全场紧逼盯人,而非被动时不得不改变防守。这就说明,防守的威力来源于“多变”和“善变”。防守的“多变”和“善变”赋予防守以强大力量,从一支篮球队整体来看,如果在比赛中防守不好,不能有效遏制对方的进攻,往往是在“多变”和“善变”上存在不足或出现问题。
由攻转守及不同防守形式的转换速度是不同的。例如,由攻转守时采用联防,由于防守队员得从前场退到后场,需跑过半场,因而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来说采用联防时的攻守转换速度相对较慢,所以采用联防时常常要求防守队员快速退守。
而作者上述论述告诉我们:“全场紧逼盯人和全场区域紧逼防守是由攻转守的最快形式”。也就是说,当结束进攻一刹那立刻就能进入全面防守状态,全场紧逼盯人和全场区域紧逼对对方之所以具有强大威慑力、攻击性和压迫性,原因就在于此。这两种防守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几乎不存在攻守转换时间,所以作者力主把这两种防守形式作为中国篮球的主要防守形式,这一观点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过去中国篮球在采用全场紧逼盯人和其他形式防守时,都表现出“五个人当七个人用”的特点,如图1所示:
也就是说,由于积极的滑步,五个人所控制的防守面积好象七个人控制的那么大,给对方以极大压力。防守时“五个人当七个人用”,是中国篮球今后仍然要贯彻的重要原则。
下面根据我们对作者的上述论述,具体说明全场紧逼盯人的防守原则与方法。
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