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不浇根”的实例
央视体育频道嘉宾评论员杨毅最近在他的博克上发表了题为“一仗打回十年前”的博文,文中最后说道:「这支邓华德率领的中国男篮不是不努力,他们的斗志和防守都比去年亚锦赛明显提高,但他们改变不了中国篮球因为过去十年浇花不浇根、急功近利、训练质量缺失、过度依赖姚明造成的尴尬。」“浇花不浇根”,杨毅所说的这句话,受到一些老教练和老队员的赞赏,它切中了这十年来中国篮球的时弊。
“浇花不浇根”说的是近十年来中国篮球只重视“金字塔”的塔尖,不重视对青少年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花卉的根基缺少水分和营养,重者导致枯萎死亡,轻者不能根深叶茂。中国篮球的“金字塔”,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塔尖的“花朵”才会繁多而美丽。
无独有偶,最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也言称,中国三大球缺少后备力量。但是,蔡振华所说的“后备力量”到底是哪种后备力量?因为“缺少后备力量”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种后备力量是“原材料”、即身体各方面条件符合运动员要求但尚未掌握运动技能的青少年;另一种后备力量是“成品”、即经过专业系统训练已掌握较高运动水平的运动员。
关于“原材料”,拿男子篮球来说,身高在
2米以上或身高在1.90米以上的青少年,现在几乎遍布中国大地,有的是。一日笔者坐地铁,车厢内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学生身高和笔者一样,1.95米,我对他说,要是在几十年前,准把你找到篮球队。在北京798体育馆内,很多打篮球的青少年身高都在1.90以上,甚至还有接近2米的,而他们全是业余篮球爱好者。再拿女子篮球来说,身高在1.90米或1.80以上的青少年也有的是。可以说中国现在不缺少这样的“原材料”,所缺的是“成品”。
但是,“成品”却有优质品、合格品和劣质品之分。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篮球现在有很多“合格品”,“劣质品”更是“堆满了仓库”,中国篮球现在缺少的是优质品!这就是“浇花不浇根”导致的结果。
有实例佐证杨毅所说的这句话:
最近笔者和一些老教练看了电视转播的青奥会女子篮球中国队对巴西队的比赛,对此颇有感慨。比赛以三对三“斗牛”形式进行。对三对三“斗牛”不仅笔者非常熟悉,大概很多业余篮球爱好者也很熟悉。当年我们训练时几乎每堂训练课都进行三对三“斗牛”。由于半场场地内只有6个人,所以这种形式对提高个人技术和建立三人小配合大有好处。和巴西队比赛的中国女篮队员,不仅身高很高,而且力量也很足,胳膊腿都很粗,身体素质、尤其是力量都在巴西队之上。但就有一样,“活”太粗!粗在何处?粗在手脚两头。防守滑步时不是用前脚掌着地,而是像鸭子似的用全脚掌着地,人家一突破滑步就跟不上,立码漏人,脚步动作灵活性太差;在篮下投篮时,角度稍一别扭,就投不进,手指手腕功夫太差。
防守时下降身体重心、用脚前掌着地滑步、掌握前进步、后退步、侧滑步、突然起动、突然急停以及击剑步、拳击步等防守脚步动作,是篮球运动员在初期训练时必须掌握的,这样才能具备防守的灵活性;在篮下投篮,训练时要在篮下180度范围内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种身体姿势都能以各种形式的投篮动作准确投篮,以此练习手指手腕的功夫。为提高手上功夫,还需辅之以单臂手持球面对墙反复用手指手腕力量“运球”等练习,使手指似乎“粘”在球上似的,以此提高手指手腕和球的亲和力。在脚底下功夫、手上功夫,参加青奥会的中国女篮队员显得有些粗了。
现在的中国篮球到底学哪个国家篮球的风格?现在的中国篮球到底树立什么风格?这似乎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篮球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从解放后算起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怎么到今天中国篮球的风格倒成了问题?这令很多老教练、老队员感到不解。其实在70年代中国篮球全国教练员会议上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即“快、准、灵”,用一句话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大个不笨、小个子更快更灵!”。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小个子要更快更灵!当年所制订的中国篮球风格,对今天的中国篮球照样实用!
但是,近十年来,中国篮球片面重视身高,高个子球员、2米以上的球员倒是多了,连美国队都说中国队的球员个头高,但速度、灵活性几乎没了。宋晓波在转播中国队对澳大利亚比赛时惊呼:“中国篮球的快准灵没了!”。现在的中国篮球是,大个子笨,小个子也没达到更快更灵的水平。
篮球比赛的特点是高度与速度,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速度和灵活性,在球场上体现速度和灵活性的则是脚步动作和传球。篮球个人技术中最重要的是快速灵活的脚步动作,它可以摆脱防守接球进攻,没有快速灵活的脚步动作就会被对方逼死。篮球场上的速度又体现在传球速度上,快速的传球能轻松突破对方的防线进行反击。因此,在所有篮球技术中,脚步动作和手上功夫是所有技术的核心,它构成了训练重点,尤其是对青少年运动员显得更加重要。
但是,这一切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无论是2米以上还是1.90米左右的青少年运动员,必须在15、6岁之前就得打好脚步动作和手上功夫、速度、灵活性的基础,这一点是基于青少年身体生理特点而决定的,岁数一大,就很难再解决。我们很难相信巨人孙明明还能解决灵活性的问题。我们也绝不能等一个球员进了国家队再解决诸如脚步动作、手上功夫等这些基本技术问题。
一位老教练对笔者说,孩子在日本给他带来一台日本产音响,厂家为顾客携带方便,以组件形式包装,顾客可按说明书自行组装。老教练说,组装时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可谓严丝合缝,由于每个组件工艺水平很高,都是优质品,组装起来的音响也是一台质量上好、音色优美的音响。我们国家队需要的球员就是这样的“组件”,国家队教练只要进行“组装”就行了。而生产这样的组件、即培养“优质品”运动员则是基层教练的任务。
在撰写此文过程中,一位老教练给笔者发来一幻灯片,图片中全是用和田玉、鸡血石等名贵材料雕刻的中国最精美的工艺品。它说明,有了好的原材料,还得有工艺精湛、技术高超的艺人,否则的话再名贵的原材料也得成了次品!现在的中国篮球有的是好“原材料”,问题是缺少“工艺精湛、技术高超的艺人”。如果不重视对基层篮球教练的培养、不能涌现出更多的“工艺精湛、技术高超的艺人”,最终也难有“优质品”问世!培养为数众多的青少年运动员靠谁?能靠洋教练吗?那我们得请多少洋教练!?显然不行,只能靠我们自己。因此,培养高水平的基层篮球教练,是关系到“浇根”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篮球这朵“鲜花”能不能茁壮成长的重大问题!
“浇花不浇根”,还可以从另一种角度来理解与解释,那就是养花人根本不懂应如何养花,二把刀,单纯认为只要在土表面浇一点水,花卉就能茁壮生长,鲜花怒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说现在的中国篮球缺少真正懂得“养花”的“园艺师”!杨毅在博克上虽然谈了这个问题,笔者也接杨毅的话茬发表了有关这个问题的看法,但也只能在博克谈谈而已,起不了多大作用,要彻底解决“浇花不浇根”的问题,还得由负责管理中国篮球的部门、领导人重视这个问题,从中国篮球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