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山:质疑“百米速度退守”

(2009-05-24 20:02:20)
标签:

体育

高山:质疑“百米速度退守”

质疑“百米速度退守

  最近在转播NBA季后赛某场比赛中,一位嘉宾评论员针对H队从前场慢吞吞“退守”到后场时说:“应该以百米速度往后场跑然后面对进攻队员”。

  该评论员所说的实际是比赛中由攻转守的问题,即攻守转换速度问题。该评论员的观点是,要以百米速度往回跑,迅速退回后场形成防守队形,面对进攻队员进行防守。这种“退守”在很早很早以前的篮球比赛中曾被广泛运用,因为那时的篮球比赛速度很缓慢,进攻队员由后场向前场的推进速度也很慢,所以这种“退守”曾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但是,甭说现代篮球,就是五六十年代的篮球,这种以“百米速度退守”的形式就已落后,在今天在攻守转换速度非常快的背景下,这种“退守”更显得不合时宜。

  首先来说,“退守”这个词本身就是被动的,未能体现防守中的主动性、攻击性和压迫性。“退守”这个词的本身含义就如同该评论员所说的,以最快的速度低头往回跑,谓之“退守快”。

  但是,从五六十年代起,中国篮球在防守时就以“前场阻击”代替了这种被动的“退守”。这种“退守”越快,就越会在后场到中场之间形成大面积“空白地带”,而这种“空白地带”恰恰有利于进攻队员快速推进。钱澄海倡导的“追着屁股打”的打法,其中就利用了对方这种所谓的“快速退守”所形成的空间得以进行。

赛场如战场,当军队退守时,决不是单纯以大部队撤退,而是以小部队担任前哨阻击,一方面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通过阻击给大部队赢得撤退时间。如果大部队单纯退守,就给敌人以追击的区域与空间,很可能遭受重创。这几乎已成常识,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经常看到。

  与这种“退守”相反的是采取“前场阻击”的方式。这种“退守”再快, 20米左右的区域与距离,其“退守”、其攻守转换速度,大概也得需要若干秒。而采取“前场阻击”,立刻就能从进攻转换到防守状态,一给进攻队员推进造成巨大的阻力,尽可能从前场开始就消耗对方的进攻时间,造成对方半场进攻时间变少;二是能以0.×秒的时间立刻完成攻守转换,迅速进入防守状态。五六十年代中国男篮所采取的就是这种带有强烈压迫性、攻击性的防守,对方发球时立刻在前场进行阻击,尽可能延缓对方的推进速度,到后场后迅速形成各种形式的半场防守。北京奥运会时,美国“梦八”所采取的也是这种防守,其攻击性、压迫性之强,大家可能记忆犹新。

  这种带有强烈攻击性、压迫性的“前场阻击”防守,在赛场上实际运用时会消耗运动员大量体力,在全场比赛中要自始至终运用它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从篮球理论,从技战术角度,应提倡这种“前场阻击”防守形式,根据临场情况尽可能运用之,而不应当提倡被动的“百米速度退守”。

  因此,以“百米速度退守”这种提法,无论在篮球理论上、在篮球观念上、在篮球防守战术上,都已落后。

 作为电视嘉宾评论员,应该把符合篮球技战术规律的观点传达和介绍给观众。简单地说,不是单纯的“退”,而是立刻“阻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