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红楼梦》先要读懂史湘云
(2018-09-20 15:39:29)
标签:
杂谈文化 |
史湘云,像云一样的女子,美丽浪漫、心胸开阔、多才多艺,可是却像云一样没有依托,漂浮不定,聚散无常。她的父母是谁,为什么早逝?她嫁与了何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历程?归宿又是怎样,是与贾宝玉厮守在一起还是与卫若兰结合?史湘云也一直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宝黛钗爱情的旁观者,人世间世态炎凉的体验者,所以,想要读懂《红楼梦》,必要对史湘云进行研究梳理。
《红楼梦》是本小说,虽然其中带有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但是经过了创作,经过了作者的提炼升华,艺术加工,就是一件艺术品,来源生活而不同于生活。《红楼梦》不是回忆录,不是自传体,所以,寻找史湘云的行踪轨迹,还要从小说《红楼梦》中探寻,尽管在前八十回,曹雪芹对这个人物做了大量的铺垫描写,但受一些《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者的影响,对史湘云人物性格、命运走向偏离了曹雪芹对这个人物设计的初衷,变得像重重迷雾一样,现在是要揭开这层迷雾,还原曹雪芹赋予这个人物命运走向的本来面目。
史湘云在《红楼梦》中晚于黛玉、宝钗出现,却是早于黛玉、宝钗与宝玉同吃同睡同玩耍的女性。书中第二十一回,宝钗正在与宝玉玩耍,有人来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抬身就走。第二天早上,宝玉早早来到黛玉房中,看见两个人的睡相: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两人起床后,宝玉又让湘云为自己梳头,千妹妹万妹妹的央求:“好妹妹,替我梳上头罢。”湘云道:“这可不能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先时怎么替我梳了呢?”湘云道:“如今我忘了,怎么梳呢?”宝玉道:“横竖我不出门,又不带冠子勒子,不过打几根散辫子就完了。”湘云只得扶过他的头来,一一梳篦。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湘云一面编着,一面说道:“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这说明,宝玉与史湘云很熟很熟,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早于黛玉与宝钗。贾母对史湘云也是另眼相待,黛玉没来的时候,与宝玉一起跟贾母坐卧起居。
可是这样的青梅竹马,贾府并没有作为后来宝玉选妻的条件。在二十二回,上元佳节,贾母、贾政与众姊妹一起做灯谜,写明:“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个又一席。”当贾母让贾政猜一猜围屏上众姊妹做的灯谜时,贾政只看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和宝钗制作的灯谜。元春的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贾政道:“这是炮竹嗄。”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道: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灯。”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又兼之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顽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
这一回,从每个人制作的灯谜预示了未来每个人的命运走向,除了自家的四个女儿,贾政独独看了薛宝钗的灯谜,预示着在座的黛玉与湘云将来与贾府没有联系瓜葛。
有人认为史湘云将与贾宝玉有过一段婚姻是没有依据的。史湘云也是《红楼梦》开头那一僧一道所说的陪着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了却情债的风流冤家之一,必要与神瑛侍者发生关系,可这关系未必就是婚嫁,像林黛玉、妙玉、晴雯等等,都是贾宝玉生活中的过客,史湘云也不例外。贾宝玉只是有了那块玉,才是宝玉,而当那块玉回归青埂峰的时候,贾宝玉就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子哥,就像第三回《西江月》二词表述的那样:“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在第二十五回,赵姨娘、马道婆魇魔法加害宝玉与凤姐,一僧一道来到贾府,接过那块玉,擎在手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说明,这块幻化来的玉在尘世已经历了十三载的光阴。在宝玉二十几岁、正是与薛宝钗成亲、贾府大限将到之时,这块玉经历了人世间的繁华后,回到大荒山青埂峰。没有了这块玉,也就没有了因缘,也就没有了贾宝玉与史湘云相交叉纠结的纽带。
第五回宝玉的《终身误》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难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宝玉的一腔深情都付与了林黛玉,刻骨相爱,相思断肠,哪里又能容得下别人一分一毫。婚后的宝玉,悬崖撒手,出家当了和尚,尘缘已满,甄士隐的经历就是贾宝玉的翻版。所以,史湘云与贾宝玉一个结婚后丈夫或死或离,一个看破红尘皈依佛门,两人怎么再次结合?又有什么是再次结合的基础与条件?
史湘云是金陵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是贾母的侄孙女,贾母是史湘云的姑奶奶。湘云的判词说的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意思是,很小的时候,史湘云就父母双亡,纵然生在“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又能怎样哪?人生短暂,倏忽之间,只落得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
尽管史湘云孤独一生,但依据她那“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性格,她是勇于和敢于冲破牢笼的,就像她口吃烧烤的鹿肉,心中却有锦绣;就像她喜欢另类爱穿男子的服装那样,冲破心灵的牢笼与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与卫若兰互诉爱慕,互表相思,两人到老都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用诗词来抒发两地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