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的恋父情节
(2018-09-28 20:55:37)《红楼梦》第二回,说到惜春,是贾珍的胞妹,所谓的胞妹,对于贾珍来说,就是同一父母,是贾珍的亲亲妹子。可是经过细读《红楼梦》发现,两人年龄相差有些大,贾珍的儿子贾蓉已经十六岁了,估计贾珍当时也有三十五左右,而当第三回,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形容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第二回说贾雨村丢官后经旧友介绍作林黛玉家庭教师,当年黛玉五岁。学习一年多,其母病亡。黛玉因此病了些时日,此时贾雨村得闲出游,遇冷子兴、张如圭。得知都中起用旧员,才令贾雨村求林如海推荐,随后携林黛玉入京都。设其行程为三个月,如此推算林黛玉入荣国府实际年令应为六七岁。惜春估计也就四五岁,想来惜春要比亲哥哥贾珍小三十岁左右。
二回书中也是这样介绍惜春的父亲贾敬:袭了祖上的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练汞,余者一概不放在心上,让儿子贾珍袭了官,又不肯回原籍,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如此看来,当惜春非常小,一二岁或者两三岁,甚至刚生下来,母亲就死去,父亲贾敬就出家当了道士,惜春究竟见没见过父母一面也未可知。母亲过世了,但还有父亲在,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城外与道士们烧丹练汞,也不愿意回家看自己一眼,这让渐渐长大,略懂人事的惜春心里产生渴望,多么希望能见上父亲一面,看看父亲所生活的那个世界究竟是甚模样。所以在第七回,周瑞家的送花,迎春和探春在下围棋,惜春却正同水月庵的姑子智能在一处玩耍。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戴在哪里呢?”对于亲情的渴望,在惜春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和尚道士及尼姑的好感,渴望有一天来到他们的世界中,体味他们的生活,与父亲贾敬走得更近一些。
用贾母的话说,贾府的人都长着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对惜春来说,还小着哪,要像元春那样进宫或像宝钗那样待选才女还早着哪,出彩的日子还在后头呢,所以,一时还顾不这个四丫头。贾赦要娶鸳鸯为姨娘的时候,鸳鸯对她的嫂子说过这样的话: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败了呢,你们把王八脖子往里一缩,生死由我。这话虽然从奴才口里说出,也同样适用主子。迎春就是个佐证,被孙家揉搓至死,贾家上下人等也没放过一个屁,打到孙家,为迎春出气,也是由着孙家草草发送完事。在贾府,只有像探春那样,做朵带刺的玫瑰花,必要时,连自己的亲娘都不认,一味攀高枝,蹬高台才有出头露脸的机会。可惜春还小呢,一时还得不了脸,还没有学会在人吃人的贾府敷衍趋势,争强好胜,只是随波逐流罢了。哥哥贾珍虽然心中有这个妹妹,但也不好表现出明显的关切,关心关切的多了,难免要引起贾母和荣国府等一干人等的猜疑,只好打发尤氏来斡旋。
可尤氏毕竟是后进贾府的,跟相差三十岁上下的惜春哪里有共同语言,况且她自己也是缺爹少娘。在六十四回,从贾蓉嘴里知道:我二姨和三姨都不是我老爷养的,原是我老娘带来的。可见尤氏从小没了娘,跟后母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尤二姐、尤三姐生活在一起,后来父亲也死了,跟惜春一样也是无父无母的可怜人,和贾珍又是半路夫妻,并不是贾珍的原配也不是贾蓉的亲娘。在第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凤姐儿就骂贾蓉:“天雷劈脑子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种子!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成日家调三窝四,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你死了的娘阴灵也不容你,祖宗也不容,还敢来劝我!”所以贾蓉的亲娘也是死了的,并不是尤氏。尤氏的家庭背景也不像凤姐那样显赫,在贾府有王夫人、薛姨妈这些至亲,在外有舅舅王子腾罩护。尤氏只有一个贾珍,所以,凤姐就敢两手搬着尤氏的脸紧对相问:“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不然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了?为什么你不告诉我去?你若告诉了我,这会子平安不了?怎得经官动府,闹到这步田地,你这会子还怨他们。自古说:‘妻贤夫祸少,表壮不如里壮。’你但凡是个好的,他们怎得闹出这些事来!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总是他们也不怕你,也不听你。”
凤姐的话一针见血: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尤氏不仅在贾珍、贾蓉父子跟前如此,在荣国府也是如此。凤姐过生日,老太太要尤氏张罗,尤氏先问凤姐怎么办,凤姐告诉尤氏:“你不用问我,只看老太太的脸色行事就完了。”后来又和鸳鸯商议,如何讨得贾母的喜欢。临走,把鸳鸯的二两银子退了回去,把王夫人的丫头彩云的银子退了回去,把周姨娘和赵姨娘的二两银子也退了回去,讨得下人的欢心。可毕竟是锯了嘴的葫芦,在第七十六回,贾母率领阖家大家赏月,凸碧堂品笛感凄清时,要讨老太太的喜欢,硬是着说了几句不伦不类的笑话:“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只一个眼睛,二儿子只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眼,四儿子倒都齐全,偏又是个哑叭。”正值甄家被抄,贾母兔死狐悲,怎么能听得下这样的笑话,如果贾母心思稍窄一些,这笑话不是说别人,倒像是在咒自己,所以装作“已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整篇《红楼梦》,何时看见贾母听笑话能睡去的时候。
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岁大寿,尤氏服侍完贾母晚饭后,到凤姐房里来吃饭,问平儿:你们奶奶吃饭了不曾?平儿答道:“吃饭了岂有不去叫奶奶的?”后还是到怡红院,袭人捡了几样荤素点心给尤氏吃。尤氏的丫头跟荣国府的两个婆子发生口角,婆子说:“我们的事,传不传不与你相干!你不用揭挑我们,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边管家爷们跟前比我们还更会溜呢。什么‘清水下杂面你吃我也见’的事,各家门,另家户,你有本事,排场你们那边人去。我们这边,你们还早些呢!”一次,尤氏跟随贾母吃饭,丫鬟把下人的饭盛给尤氏吃,还是贾母看见了训斥了丫头们。可见,尤氏在荣国府却是不招丫鬟婆子的待见。
宁国府在贾珍的统帅下,差点把天翻过来,最有名的就是焦大的那句名言: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的爬灰的。无疑,爬灰的这个人就是贾珍,后来秦可卿死了,大家都觉得诧异,因为秦可卿死的不是地方,不是在自己的卧室里,不是在贾蓉的面前,不是在丫鬟婆子的环绕中,而是死在天香楼,是上吊死的,公公贾珍却抢在丈夫贾蓉的面前哭得像个泪人。腌臜的宁国府需要尤氏来粉饰,贾珍的颜面需要尤氏来保全,所以,尤氏一面是宁国府当家奶奶,一面却要在荣国府斡旋甚至不惜插科打诨,来讨贾母的喜欢。
在第七十四回,凤姐带领人抄检大观园后,在惜春丫头入画的箱子里搜出贾珍赏赐给入画哥哥的金银镙子等物,从姑嫂的对话中也看出尤氏对宁国府一些丑闻的欲盖弥彰。尤氏骂入画”糊涂脂油蒙了心的。”惜春道:“你们管教不严,反骂丫头。这些姊妹,独我的丫头这样没脸,我如何去见人。昨儿我立逼着凤姐姐带了他去,他只不肯。我想,他原是那边的人,凤姐姐不带他去,也原有理。我今日正要送过去,嫂子来的恰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又说:“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尤氏道:“谁议论什么?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姑娘是谁,我们是谁。姑娘既听见人议论我们,就该问着他才是。”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惜春又道:“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尤氏心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听说有人议论,已是心中羞恼激射,只是在惜春分上不好发作,忍耐了大半。今见惜春又说这句,因按捺不住,因问惜春道:“怎么就带累了你了?你的丫头的不是,无故说我,我倒忍了这半日,你倒越发得了意,只管说这些话。你是千金万金的小姐,我们以后就不亲近,仔细带累了小姐的美名。即刻就叫人将入画带了过去!”说著,便赌气起身去了。惜春道:“若果然不来,倒也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倒还清净。”
惜春虽然年轻,在丫鬟婆子们看来有些糊涂,但惜春说的却是大实话,只不过傲气了一些,直率了一些,还不懂得委婉与遮掩。整篇《红楼梦》没看见过尤氏与惜春的交往与交结,尤氏在大观园时常到李纨屋里歇息,到怡红院讨吃的,从没到过惜春的屋里。可见惜春从尤氏这里也得不到些许的温暖。
《红楼梦》里的须眉浊物们,父辈的,如贾政。孙子辈的,如贾珍。重孙子辈的,如贾蓉,不是刻薄呆板就是好淫好色,极少见到他们表现出男人温和慈善的一面。宝玉见了贾政像见了老鼠见了猫一样躲之不及。贾琏因为没有弄来石呆子的几把扇子,因为一句话:为了这几把扇子坑的人家倾家荡产,也不算什么,贾赦亲自上阵,脸都被打破了。贾珍因为贾蓉在老太太率领奶奶小姐到庙里打醮时,躲在一边乘凉,让小厮边啐边骂。赖嬷嬷,贾府资历最老的奴才在第四十五说起贾府的训儿经道:“奶奶不知道。这些小孩子们全要管的严。饶这么严,他们还偷空儿闹个乱子来叫大人操心。知道的说小孩子们淘气,不知道的,人家就说仗着财势欺人,连主子名声也不好。恨的我没法儿,常把他老子叫来骂一顿,才好些。”因又指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紥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贾宝玉的哥哥贾珠14岁进了学,20岁娶亲生子,后来一病而死,估计也跟贾府管教儿子的方式有关。
对待儿子们如此,对待女儿们又怎样哪?
有人说整篇《红楼梦》就没见过贾珍与亲妹妹惜春有过交往,说过一句话。秦可卿死的时候也没见过惜春过到宁国府去表示哀悼与慰问。第六十三回,贾敬死的时候,也没有人通知惜春,也未见惜春去哭丧,也未闻惜春有什么悲痛之状,也没有谁去安慰惜春,倒是成全了贾琏与尤二姐的婚事。其实这并不奇怪,《红楼梦》中可见过迎春与父亲贾赦说过什么话?可见过贾琏与凤姐关心过妹妹迎春?可见过探春与贾政有过父女亲情的描述?可见过宝钗提起过死去的父亲?只有林黛玉常常想起自己父母双亡,暗自伤心落泪。这也许是作者的疏忽,没有周全照应到,也许这就是贾府的真实状况:在父子之间,父女之间,横亘着一道冷酷无情的沟壑,这就是所谓的礼教,所谓的祖宗的规矩。生活在其中的惜春怎么不“心冷口冷心狠意狠。”
年纪最小的惜春,自小就体会到人间的冷暖,时态的炎凉,冷眼旁观着周围的一切,深深地刻在心里。元春姐姐作了皇上的妃子,这是普天下的女人无上的荣光,回家省亲时,却哭个没完没了,说是家里把她送到了“那见不得人的地方”。迎春姐姐嫁给了“中山狼”,出嫁不到一载便被丈夫孙绍祖揉搓至死。探春姐姐是朵带刺的玫瑰花,敢于抗争,敢于当面训斥邢夫人的配房王善宝家的,敢于和凤姐叫板自成是贼的主子,后来竟也是远嫁,音信不通。林姐姐与二哥哥那么要好,终究没有到一起,却是一个死去,一个另娶。风姐姐那么强悍,却要看老太太的脸色行事。大婶子结婚即守寡,提心吊胆地守着兰儿过日子。哪里是女儿的乐土,怎样才能保全自己。在第七十四回,惜春做出了最鲜明的表态:“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惜春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八位: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
意思是:看破了三春盛景不会长,用黑色尼装换掉了女儿红装。可怜可叹侯门小姐,独坐青灯下陪伴古佛旁。
红楼梦曲叫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已经把三春的艳丽美景看破,即便是桃红柳绿结果又如何?要把那大好的春光毁灭,寻觅那清净淡泊养性修真的生活。说什么,天上的碧桃长得美丽茂盛,云中的红杏开得鲜艳繁多。到头来,谁又能把肃杀寒秋捱得过?只见那,白杨树的坟冢有人在哭泣,青枫林的墓地鬼魂在悲歌。更加上,枯草连着天边把坟墓全遮掩。这真是,昨儿贫今日富令人劳累奔波,春花开秋花谢使人空受折磨。像这样,生死的劫数谁能够避开藏躲?听说是,西方有宝树叫婆娑,树上结着长生仙果。
独卧青灯古佛旁的惜春想必内心也是平和喜乐的,这毕竟是自己追求和向往的生活。《红楼梦》里与和尚道士发生关联的人有贾宝玉,生下来就含着和尚道士幻化成的宝玉;有贾瑞,因为看上凤姐害了相思病,和尚道士给了一把风月宝镜;有香菱,看见幼小的香菱被父亲甄士隐抱在怀里,和尚便大哭,说出了: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对镜空嘶嘶,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有黛玉,有个癞头和尚要化黛玉出家,或者从此以后总不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外姓亲友一概不见;有宝钗,癞头和尚给了八个字:芳龄永续,不离不弃,镶在金锁上,等有玉的来配。这些人都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唯有惜春,是勘破红尘,把命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虽然后来脂砚斋说惜春是“缁衣乞食”,但那毕竟是用理想和向往追求来的自己渴望的另一番天地和生活。
同父亲贾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