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唯有真爱可慰藉—李商隐的凄美爱情

(2018-03-08 19:56:40)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年已25岁的李商隐,在人生中第一个恩人令狐楚及其儿子令狐绹的提携资助周全下,考上了进士,这本该是件十分值得可喜可贺之事,因为在此之前,李商隐曾连续四次应试,终于在第五次及第。

  也就是在这一年,一向提携栽培他的令狐楚病危,处理完令狐楚的丧事,刚刚及第的李商隐突然感到阵阵恐惧席卷心头。父亲早逝,已经失去了人生的一个坐标和依靠,自己这么多年的左冲右突,终于在诗歌文采方面有所建树,得到当时文坛领袖白居易的赞赏,但从十几岁就在达官显贵丛中讨生活的李商隐也感到,恩师令孤楚的离世,是在自己人生最要紧关头失去的又一座屏障与靠山。

  尽管前途险恶,但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因为心中的理想与豪情,人生的脚步与担当不允许他稍做停留。送走了恩师,错过了朝廷任官调选的时间,参加吏部考试又被莫名其妙地抹去姓名,即无家世又无家底的李商隐慌不择路,跌跌撞撞走进泾原节度使的大门,接受了幕主王茂元的聘任,而王茂元像令狐楚一样欣赏这名才华横溢,进士及第的寒门子弟,并把最小的女儿嫁给了他。尽管在以后的岁月里,诗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背上了“忘家恩,放利偷合”的骂名,以至于“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五代史学家刘昫等人编修的《旧唐书》里说李商隐:“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但是,命运坎坷,终身漂泊的诗人却在与妻子的真爱中寻得一丝丝的慰藉。在驿外的断桥边,客栈的孤灯下,塞北的大漠中,诗人凭借着这一丝丝慰藉,一次次在命运面前昂起倔强的头,挺起被世俗将要压弯的脊梁,向着人生的理想目标迈进。

  因为受到当朝显贵的排挤,李商隐只好重新回到幕府,跟随各大幕主奔波各地,夫妻聚少离多,对妻子的思念,对曾经美好爱情的回忆成为他诗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诗或饱含真情,或恍惚迷离,或缠绵悱恻,让后人读后唏嘘,叹息,扼腕。

如在大中二年诗人追随郑亚,滞留巴蜀时秋天所做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哪?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热烈的思念与对往昔夫妻恩爱时的怀念。

妻子去世,诗人更是把思念的深情变成文字,从往昔生活的一点一滴的细节里寄托自己的哀思与深情。

如《房中曲》: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拥抱白日在西帘下待到破晓。枕头是龙宫的神石,能分得秋波的颜色。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忆起前年春天分别,共曾相语已含悲辛。归来再也不能见面,唯有锦瑟横躺长存。今日像涧底的青松,明日像山头的黄檗。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夏秋之交,离妻子去世半年之余,诗人安顿好一双小儿女,应柳仲郢的邀请,从军赴东川,行程2月有余,天寒地冻,一首《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表达了诗人凄切苦闷的心情。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我就要到剑外任职路途很遥远,你走了再也不能给我寄寒衣了。大散关的皑皑白雪足有三尺厚,寒夜中我又梦到你昔日为我弄织机的情景。

李商隐的爱情诗,伤感多于欢愉,离别多于相聚,迷离多于直白,在缠绵悱恻的情绪中表达了夫妻间执着而坚贞的爱,这种爱是诗人面对坎坷人生经历的一剂温补的良药,时刻温暖着诗人苦闷伤感的情怀,在严冬般的现实中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