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商隐的纠结人生

(2018-03-09 15:39:53)
标签:

文化

杂谈

谁的人生没有纠结,可以纠结一时,却不可以纠结一世,而晚唐时期诗坛上最璀璨的一颗明星—李商隐,却纠结了一世,直到858年,年仅45岁的他才在平静中离开人世。

李商隐的这种纠结大部分是来自本身。从小就是去父亲的李商隐,过早地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温凉,他参透了世间万象却参不透自己。正因为自己的内心与这世间的一切产生了错位,所以,尽管他早年佣书舂米,不是官宦世家,却奋发学习,妄想着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尽管他少年时的才华被当时的东都留守兼东畿汝都防御使令狐楚所赏识,与令狐楚的儿子们共学同游,却不知道,他只是达官贵人栽培的一条忠实走狗,需要仰人鼻息,看人脸色,但他却幻想进入中央权力最高机构,像令狐楚一样凭借着文采而位极人臣;尽管他知道知恩图报却渴望真正的爱情,娶了当时另一朝廷显贵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茂元与令狐楚在朝廷是两个对立的阵营,致使他背上了“忘家恩,放利偷和”的骂名;尽管他为了生计辗转在各大幕府,知道“人情世故皆学问,世事练达既文章”,却想我所想,写我所写,用诗歌来表达自己憎恶喜好;尽管他渴望被朝廷重用,以自己如花妙笔为帝王显贵歌功颂德,却敢于发声,关心现实、针砭时弊、揭露丑恶。

  在李商隐近600余首的诗歌中,有六分之一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反映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民生凋敝等现实内容。

   如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的“甘露之变”,年仅22岁的诗人就写下了《有感》《重有感》《曲江》等诗文,以表达对宦官当权的憎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其中《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放眼极望不见太平时皇帝车驾经过,空自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歌。不再有御驾载来倾国倾城的美女,玉殿旁的御沟依旧分来下苑清波。那被杀的陆机回忆起华亭听到鹤唳,像临老的索靖为担忧王室而泪洒铜驼。天翻地覆的巨变虽然已使人心摧魂折,比起伤春的悲恨这般感慨还未算多。

   对于晚唐时期的藩镇割据,诗人写下了《韩碑》《隋师东》《淮阳路》等一系列诗篇,表达了自己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

 其中《隋师东》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朝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刮光。诸葛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政治的腐败,军阀的混战,给社会带来的是动荡,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李商隐的《淮南路》《即日》描绘了当时人民的悲惨处境。其中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蛇年建午月,我自梁还秦。

   南下大散岭,北济渭之滨。

   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

   又若夏苦热,燋卷无芳津。

   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

   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长诗写于“甘露事变”三年后的文宗开成二年,诗人满腔悲愤地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堪称史诗绝唱。

 有学者认为:李商隐的政治诗既有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又有一种旁观者无法投入的无可奈何的悲凉。作为政治上的失败者,李商隐对于政治无益无效的关注与政治进取愿望,托宽了加深了熔铸了他的诗的精神。

  尽管李商隐一生穷苦潦倒,为生计奔波,像一棵被东风或者西风吹拂的芦苇,需要随风摇摆,虽然在东风或西风的吹拂下,需要低下高傲的头,但低头是为了挺起没有依靠的脊梁。这脊梁就是诗歌。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用这句话来形容李商隐,再恰当不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