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纠结人生
(2018-03-09 15:39:53)
标签:
文化杂谈 |
谁的人生没有纠结,可以纠结一时,却不可以纠结一世,而晚唐时期诗坛上最璀璨的一颗明星—李商隐,却纠结了一世,直到858年,年仅45岁的他才在平静中离开人世。
李商隐的这种纠结大部分是来自本身。从小就是去父亲的李商隐,过早地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温凉,他参透了世间万象却参不透自己。正因为自己的内心与这世间的一切产生了错位,所以,尽管他早年佣书舂米,不是官宦世家,却奋发学习,妄想着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尽管他少年时的才华被当时的东都留守兼东畿汝都防御使令狐楚所赏识,与令狐楚的儿子们共学同游,却不知道,他只是达官贵人栽培的一条忠实走狗,需要仰人鼻息,看人脸色,但他却幻想进入中央权力最高机构,像令狐楚一样凭借着文采而位极人臣;尽管他知道知恩图报却渴望真正的爱情,娶了当时另一朝廷显贵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茂元与令狐楚在朝廷是两个对立的阵营,致使他背上了“忘家恩,放利偷和”的骂名;尽管他为了生计辗转在各大幕府,知道“人情世故皆学问,世事练达既文章”,却想我所想,写我所写,用诗歌来表达自己憎恶喜好;尽管他渴望被朝廷重用,以自己如花妙笔为帝王显贵歌功颂德,却敢于发声,关心现实、针砭时弊、揭露丑恶。
在李商隐近600余首的诗歌中,有六分之一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反映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民生凋敝等现实内容。
其中《隋师东》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朝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刮光。诸葛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有学者认为:李商隐的政治诗既有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又有一种旁观者无法投入的无可奈何的悲凉。作为政治上的失败者,李商隐对于政治无益无效的关注与政治进取愿望,托宽了加深了熔铸了他的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