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卷中
(2010-10-24 02:26:07)
标签:
古典文学经典散文文化 |
分类: 古典文学思想名家名作 |
勢
篇*
二十七.
孫 子 曰 ﹕ 凡 治 眾 如 治 寡﹐ 分 數* 是 也﹒ 斗* 眾 如 斗 寡﹐ 形 名* 是 也﹒ 三 軍 之 眾﹐ 可 使 必
受 敵 而 無 敗 者﹐ 奇 正* 是 也﹒ 兵 之 所 加﹐ 如 以 鍛* 投 卵 者﹐ 慮 實* 是
也﹒
* 注 釋
1. 勢 篇 ﹕ 論 軍 事 上 的 优 勢﹒
2. 分 數 ﹕ 分﹑ 數 指 軍 隊 之 組 織﹑ 編制﹒ 編 制 嚴 密﹐ 人 多 少 均 同 樣 指
揮﹒
3. 斗 ﹕ 指 揮 ( 軍 隊 )﹒
4. 形 名 ﹕措 旌 旗 和 金 鼓﹒ 士 卒 望 族 旗﹑ 听 金 鼓 而 行 動﹐ 人 多 少 均 不
亂﹒
5. 奇 正 ﹕常 規 与 奇 兵 并 用﹒
6. 鍛 ( duan ) ﹕ 磨 刀 石﹒
7. 虛 實 ﹕ 有 備 為 實﹐ 無 備 為 虛﹒ 以 實 擊 虛﹐ 如 石 擊
卵﹒
二
十 八.
凡 戰 者﹐ 以 正 合*﹐ 以 奇 胜﹒ 故 善 出 奇 者﹐ 無 窮 如 天 地*﹐ 不 竭 如 江 河﹒ 終 而 复 始﹐ 日
月 是 也﹔ 死 而 复 生*﹐ 四 時 是 也﹒ 聲 不 過 五*﹐ 五 聲 之 變﹐ 不 可 胜 听 也*﹒ 色 不 過 五*﹐
五 色 之 變﹐ 不 可 胜 觀 也﹒ 味 不 過 五*﹐ 五 味 之 變﹐ 不 可 胜 嘗
也﹒
戰 勢 不 過 奇 正﹐ 奇 正 之 變﹐ 不 可 胜 窮 也﹒ 奇 正 相 生*﹐ 如 循 環 之 無 端﹐ 孰 能 窮
之﹖
* 注 釋
1. 以 正 合﹕ 以 正 面 作 戰﹒
2. 無 窮 如 天 地﹕ 指 以 奇 取 胜﹐ 可 變 化 無 窮﹒
3. 死 而 复 生﹕ 指 四 時 更 替﹒
4. 聲 不 過 五﹕ 指 五 聲﹕ 宮﹑ 商﹑ 角﹑ 征﹑ 羽﹒
5. 不 可 胜 听 也﹕ 听 之 不 盡﹒
6. 色 不 過 五﹕ 五 色 為 青﹑ 黃﹑ 赤﹑ 白﹑ 黑﹒
7. 味 不 過 五﹕ 五 味 為 酸﹑ 咸﹑ 辛﹑ 苦﹑ 甘﹒
8. 奇 正 相 生﹕ 奇 正 會 相 互 轉
化﹒
二 十
九.
激 水 之 疾﹐ 至 于 漂 石 者﹐ 勢 也﹒ 鷙 鳥* 之 疾﹐ 至 于毀 折 者﹐ 節 也*﹒
是 故 善 戰 者﹐ 其 勢 險﹐ 其 節 短﹐ 勢 如 擴 弩*﹐ 節 如 發
机*﹒
* 注
釋
1. 鷙 鳥 ﹕ 一 种 凶 猛 的 鷹 隼﹒
2. 節 ﹕ 節 奏﹐ 指 在 短 距 以 俯沖 之 勢 殺 傷 獵 物﹒
3. 擴 (guo) 弩 ﹕ 張 滿 弩 机﹒
4. 發 机 ﹕ 触 發 扳
机﹒
三
十.
紛 紛 紜 紜﹐ 斗 亂* 而 不 可 亂 也﹒ 渾 渾 沌 沌﹐ 形 圓 而不 可 敗
也*﹒
1. 斗 亂﹕ 于 紛 亂 狀 態 中 指 揮 戰 斗﹒
2. 形 圓 而 不 可 敗 也﹕ 圓 陣 不 見 首 尾﹐ 扰 而 不 亂﹐ 就 不 會 失
敗﹒
三 十
一.
亂 生 于 治﹐ 怯 生 于 勇﹐ 弱 生 于 強*﹒ 治 亂﹐ 數也*﹔ 勇 怯﹐ 勢 也*﹔ 強 弱﹐ 形
也*﹒
1. 此 句 指 亂 治﹑ 怯 勇﹑ 弱 強 可 以 轉 化﹒ 強﹐ 即 “強”﹒
2. 治 亂﹐ 數也﹕ 治﹑ 亂 視 乎 組 織 編 制 是 否 健 全﹒
3. 勇 怯﹐ 勢 也﹕ 勇﹑ 怯 視 乎 是 否 得 勢﹒
4. 強 弱﹐ 形 也﹕ 強﹑ 弱 則 視 乎 實
力﹒
三 十
二.
故 善 動 敵 者﹒ 形 之﹐ 敵 必 從 之*﹔ 予 之﹐ 敵 必 取 之*; 以 利 動 之﹐ 以 卒 待
之*﹒
* 注
釋
1. 形 之﹐ 敵 必 從 之﹕ 以 偽 裝 誘 敵﹐ 使 其 中 計﹒
2. 予 之﹐ 敵 必 取 之﹕小 利 誘 敵﹐ 使 其 上 鉤﹒
3. 以 卒 待 之﹕ 伏 兵 待
敵﹒
三 十
三.
故 善 戰 者﹐ 求 之 于 勢﹐ 不 責 于 人﹐ 故 能 擇 人 而 任 勢*﹒
任 勢 者﹐ 其 戰 人* 也﹐ 如 轉 木 石﹒ 木 石 之 性﹐ 安 則 靜﹐ 危 則 動﹐ 方 則 止﹐ 圓 則
行﹒
故 善 戰 人 之 勢﹐ 如 轉 圓 石 于 千 仞 之 山 者﹐ 勢
也﹒
1. 擇 人 而 任 勢﹕ 善 用 人 及 善 于 利 用 形 勢﹒
2. 戰 人﹕ 指 揮 士 兵 作 戰﹒
虛 實
篇
三十四.
孫 子 曰﹕ 凡 先 處 戰 地 而 待 敵 者 佚*﹐ 后 處 戰 地 而 趨 戰* 者 勞﹒ 故 善 戰 者﹐ 致 人 而 不 致
于 人*﹒
能 使 敵 人 自 至 者﹐ 利 之 也*﹒ 能 使 敵 人 不 得 至 者﹐ 害 之 也*﹒ 故 敵 佚 能 勞 之﹐ 飽 能 飢
之﹐ 安 能 動 之﹒
1. 佚(yi)﹕ 同 “逸”﹒
2. 趨 戰﹕ 奔 赴 作 戰﹒
3. 致 人 而 不 致 于 人﹕ 調 動 別 人 而 不 被 人 調 動﹒
4. 利 之 也﹕ 是 利 誘 之 故﹒
5. 害 之 也﹕ 是 設 法 妨 害
它﹒
三十五.
出 其 所 不 趨*﹐ 趨 其 所 不 意﹒ 行 干 里 而 不 勞 者﹐ 行 于 無 人 之 地 也﹒ 攻 而 必 取 者﹐ 攻 其
所 不 守 也﹒ 守 而 必 固 者﹐ 守 其 所 不 攻 也﹒
故 善 攻 者﹐ 敵 不 知 其 所 守﹕ 善 守 昔﹐ 敵 不 知 其 所 攻﹒ 微 乎 微 乎﹐ 至 于 無 形*﹒ 神 乎 神
乎﹐ 至 于 無 聲*﹐ 故 能 為 敵 之 司
命*﹒
1. 出 其 所 不 趨﹕ 出 擊 敵 方 無 法 救 援 之 處﹒
2. 微 乎 微 乎﹐ 至 于 無 形﹕微 妙 莫 測﹐ 不 見 形 跡﹒
3. 神 乎 神 乎﹐ 至 于 無 聲﹕ 神 奇 而 不 漏 風 聲﹒
4. 司 命﹕ 主
宰﹒
三十六.
進 而 不 可 御 者﹐ 沖 其 虛 也﹔ 退 而 不 可 追 者﹐ 速 而 不 可 及 也﹒ 故 我 欲 戰﹐ 敵 雖 高 壘 深
溝﹐ 不 得 不 与 我 戰 者﹐ 攻 其 所 必 救 也﹔ 我 不 欲 戰﹐ 畫 地 而 守 之*﹐ 敵 不 得 与 我 戰 者﹐
乖 其 所 之 也*﹒
* 注 釋
1. 畫 地 而 守 之﹕ 划 地 為 營﹐ 雖 無 甚 設 防﹐ 敵 人 亦 不 敢 進
攻﹒
2. 乖 其 所 之 也﹕ (皆 因) 引 敵 往 別 處﹒ 乖﹕ 違 背﹑ 改
變﹒
三
十 七.
故 形 人 而 我 無 形*﹐ 則 我 專 而 敵 分﹒ 我 專 為 一﹐ 敵 分 為 十﹐ 是 以 十 共 其 一 也﹐ 則 我 眾
而 敵 寡﹒ 能 以 眾 擊 寡 者﹐ 則 吾 之 所 与 戰 者﹐ 約 矣*﹒
吾 所 与 戰 之 地 不 可 知*﹒ 不 可 知﹐ 則 敵 所 備 者 多﹒ 敵 所 備 者 多﹐ 則 吾 与 所 戰 者﹐ 寡
矣﹒
* 注 釋
1. 故 形 人 而 我 無 形﹕ 察 明 敵 人 形 跡 而 自 己 隱 蔽﹒
2. 則 吾 之 所 与 戰 者﹐ 約 矣﹕ 則 我 方 面 對 的 敵 人 少 而
弱﹒
3. 吾 所 与 戰 之 地 不 可 知﹕ 我 方 所 選 与 敵 交 戰 之 處 對 方 不
知﹒
三 十
八.
故 備 前 則 后 寡﹐ 備 后 則 前 寡﹐ 備 左 則 右 寡﹐ 備 右 則 左 寡﹐ 無 所 不 備﹐ 則 無 所 不 寡﹒ 寡
者﹐ 備 人 者 也*﹔ 眾 者﹐ 使 人 備 己 者 也*﹒
* 注 釋
1. 寡 者﹐ 備 人 者 也﹕ 兵 力 弱 是 需 分 兵 以 防 對 方﹒
2. 眾 者﹐ 使 人 備 己 者 也﹕ 兵 力 強 皆 因 能 迫 使 對 方 分 兵 把
守﹒
三 十
九.
故 知 戰 之 地﹐ 知 戰 之 日﹐ 則 可 千 里 而 會 戰﹒ 不 知 戰 地﹐ 不 知 戰 日﹐ 則 左 不 能 救 右﹐ 右
不 能 救 左﹐ 前 不 能 救 后﹐ 后 不 能 救 前﹐ 而 況 遠 者 數 十 里﹐ 近 者 數 里
乎﹖
以 吾 度* 之﹐ 越 人* 之 兵 雖 多﹐ 亦 奚 益* 于 胜 敗 哉﹖
故 曰﹕ 胜 可 為 也﹒ 敵 雖 多﹐ 可 使 無
斗*﹒
1. 度 (duo)﹕ 推 斷﹒
2. 越 人﹕ 春 秋 時 期﹐ 吳 越 兩 國 長 期 交 戰﹐ 孫子 助 吳﹒ 故 常 以 越 指 敵 對 一 方﹒ 此 處 即
為 泛 指 敵 方﹒
3. 奚 (xi) 益﹕ 何 能 有 益 于 ……﹒
4. 無 斗﹕ 無 法 与 我 戰
斗﹒
四
十.
故 策 之 而 知 得 失 之 計*﹐ 作 之 而 知 動 靜 之 理*﹐ 形 之 而 知 死 生 之 地*﹐ 角 之 而 知 有 餘
不 足 之 處*﹒
故 形 兵* 之 极﹐ 至 于 無 形﹕ 無 形 則 深 間* 不 能 窺﹐ 智 者 不 能 謀﹒ 因 形 而 錯* 胜 于 眾﹐ 眾
不 能 知﹔ 人 皆 知 我 所 以 胜 之 形﹐ 而 莫 知 吾 所 以 制 胜 之 形﹒ 故 其 戰 胜 不 复*﹐ 而 應 形
于 無 窮*﹒
1. 策 之 而 知 得 失 之 計﹕ 策 度﹑ 分 析 可 知 敵 情 之 优 劣 得
失﹒
2. 作 之 而 知 動 靜 之 理﹕ 激 動 敵 人﹐ 從 其 反 應 弄 清 敵 方 行 動 規
律﹒
3. 形 之 而 知 死 生 之 地﹕ 以 偽 裝 陣 形 誘 惑 敵 人﹐ 以 探 知 對 方 生 死 要
害﹒
4. 角 之 而 知 有 餘 不 足 之 處﹕ 角 量 試 探 敵 人 實 力 以 判 斷 敵 人 优 劣 所
在﹒
5. 形 兵﹕ 偽 裝 陣 形 誘 敵﹒
6. 深 間﹕ 深 藏 的 間 諜﹒
7. 錯﹕ 措﹐ 放 置﹒ 錯 胜 于 眾﹕ 將 胜 利 置 于 人 之 前﹒
8. 不 复﹕ 不 (會) 重 复﹒
9. 而 應 形 于 無 窮﹕ 适 應 情 況 而 變 化 無
窮﹒
四
十 一.
夫 兵 形* 象 水﹐ 水 之 形﹐ 避 高 而 趨 下﹔ 兵 之 形﹐ 避 實 而 擊 虛﹒ 水 因 地 而 制 流*﹐ 兵 因 敵
而 制 胜﹒
故 兵 無 常 勢﹐ 水 無 常 形﹔ 能 因 敵 變 化 而 取 胜 者﹐謂 之 神﹒ 故 五 行 無 常 胜*﹐ 四 時 無 常
位*﹐ 日 有 短 長﹐ 月 有 死 生*﹒
* 注 釋
1. 兵 形﹕ 用 兵 之 方 式﹑ 規 律﹒
2. 制 流﹕ 制 約 流 向﹒
3. 五 行﹕ 金﹑ 木﹑ 水﹑ 火﹑ 土 為 五 行﹒ 中 國 古 代 認 為 五 行 相 生 相 克﹐ 均 不 能 獨
胜﹒
4. 四 時 無 常 位﹕ 春﹑ 夏﹑ 秋﹑ 冬 四 季 更 替﹐ 永 無 休 止﹐ 均 不 能 常
在﹒
5. 月 有 死 生﹕ 指 月 有 盈 虧 圓 缺﹒
軍 爭
篇*
孫 子 曰﹕ 凡 用 兵 之 法﹐ 將 受 命 于 君﹐ 合 軍 聚 眾﹐ 交 和 而 舍*﹐ 莫 難 于 軍
爭﹒
軍 爭 之 難 者﹐ 以 迂 為 直*﹐ 以 患 為 利*﹒ 故 迂 其 途﹐ 而 誘 之 以 利﹐ 后 人 發﹐ 先 人 至*﹐ 此
知 迂 直 之 計 者 也﹒
* 注 釋
1. 軍 爭﹕ 即 兩 軍 搶 先 爭 奪 制 胜 條 件﹒
2. 交 和 而 舍﹕ 和﹐ 指 和 門﹐ 即 軍 門﹔ 舍﹕ 駐 扎﹒ 意 為 兩 軍 對 壘﹒
3. 以 迂 為 直﹕ 變 迂 曲 為 近 直﹒
4. 以 患 為 利﹕ 化 患 害 為 有 利﹒
5. 后 人 發﹐ 先 人 至﹕ 比 敵 人 晚 出 發﹐ 先 到
達﹒
四 十
三
故 軍 爭 為 利﹐ 軍 爭 為 危*﹒ 舉 軍 而 爭 利﹐ 則 不 及﹔ 委 軍* 而 爭 利﹐ 則 輜 重
捐*﹒
是 故 卷 甲* 而 趨﹐ 日 夜 不 處﹐ 倍 道 兼 行﹐ 百 里 而 爭 利﹐ 則 擒 三 將 軍*﹔ 勁 者 先﹐ 疲 者*
后﹐ 其 法 十 一 而 至[7]﹔ 五 十 里 而 爭 利﹐ 則 撅 上 將 軍*﹐ 其 法 半 至﹔ 三 十 里 而 爭 利﹐ 則
三 分 之 二 至﹒
是 故 軍 無 輜 重 則 亡﹐ 無 糧 食 則 亡﹐ 無 委 積 * 則
亡﹒
1. 為﹕ 有﹒ 全 句 為﹕ 軍 爭 有 利 亦 有 險﹒
2. 委 軍﹕ 丟 棄 軍 隊 物 資 裝 備﹒
3. 捐﹕ 捐 失﹒ 4. 卷 甲﹕ 即 披 鍺 甲﹒
5. 則 擒 三 將 軍﹕ 結 果 上 中 下 三 軍 將 領 均 為 敵 俘﹒
6. 疲 者 后﹕ 疲 弱 者 掉 隊﹒
7. 十 一 而 至﹕ 只 有 十 分 之 一 土 卒 能 到 達﹒
8. 撅 上 將 軍﹕ 先 行 將 領 會 受 挫﹒
9. 委 積﹕ 物 資 儲
備﹒
四十四.
故 不 知 諸 侯 之 謀 者﹐ 不 能 豫 交*﹔ 不 知 山 林﹑ 險 阻﹑ 沮 澤* 之 形 者﹐ 不 能 行 軍﹔ 不 用 鄉
導* 者﹐ 不 能 得 地 利﹒
1. 豫 交﹕ 結 交﹒
2. 沮 (ju) 澤﹕ 水 草 叢 生 之 沼 澤 地 帶﹒
3. 鄉 導﹕ 向
導﹒
四 十
五.
故 兵 以 詐 立*﹐ 以 利 動﹐ 以 分 合 為 變 者 也﹒ 故 其 疾 如 風﹐ 其 徐 如 林﹐ 侵 掠 如 火﹐ 不 動
如 山﹐ 難 知 如 陰*﹐ 動 如 雷 震﹒ 掠 鄉 分 眾*﹐ 廓 地 分 利*﹐ 懇 權 而 動*﹒ 先 知 迂 直 之 計 者
胜﹐ 此 軍 爭 之 法 也﹒
1. 以 詐 立﹕ 以 詐 取 胜﹒
2. 難 知 如 陰﹕ 蔭 蔽 難 測﹒
3. 掠 鄉 分 眾﹕ 分 兵 掠 奪 城 邑﹒ (另 一 种 解 釋 是﹕ 掠 來 財 物 給 与 軍 隊﹒)
4. 廓 地 分 利﹕ 開 拓 疆 土﹐ 分 守 利 害﹒ (另 一 种 解 釋 是﹕ 分 与 有 功 者)
5. 懸 權﹕ 秤 錘 懸 秤 杆 上﹐ 在 此 指 衡
量﹒
四 十
六.
《軍 政》* 曰﹕“言 不 相 聞﹐ 故 為 鼓 鐸*﹐ 視 不 相 見﹐ 故 為 旌
旗﹒”
夫 金 鼓 旌 旗 者﹐ 所 以 一 人* 之 耳 目 也﹒
人 既 專 一﹐ 則 勇 者 不 得 獨 進﹐ 怯 者 不 得 獨 退﹒ 此 用 眾* 之 法
也﹒
故 夜 戰 多 火 鼓﹐ 晝 戰 多 族 旗﹐ 所 以 變 人 之 耳 目
也﹒
1. 《軍 政》﹕ 古 代 兵 書﹒
2. 鼓 鐸﹕ 古 代 指 揮 軍 隊 用 具﹒ 鐸 即 “金”﹐一 种 大 鈴﹒ 擂 鼓 則 進﹐ 鳴 金 收 兵﹒
3. 一 人﹕ 統 一 士 卒﹒
4. 用 眾﹕ 指 揮 眾 多 軍
隊﹒
四 十
七.
故 三 軍 可 奪 气 *﹐ 將 軍 可 奪 心*﹒ 是 故 朝 气 銳﹐ 晝 气 情﹐ 暮 气
歸﹒
1. 奪 气﹕ 挫 敗 銳 气﹒
2. 將 軍 可 奪 心﹕ 動 搖 敵 將 之
心﹒
四 十
八.
故 善 用 兵 者﹐ 避 其 銳 气﹐ 擊 其 惰 歸﹐ 此 治 气* 者 也﹒ 以 治 待 亂﹐ 以 靜 待 嘩﹐ 此 治 心* 者
也﹒ 以 近 待 遠﹐ 以 佚 待 勞﹐ 以 飽 待 飢﹐ 此 治 力* 者 也﹒
無 邀* 正 正 之 旗﹐ 勿 擊 堂 堂 之 陳*﹐ 此 治 變* 者
也﹒
1. 治 气﹕ 掌 握 軍 隊 土 气 之 規 律﹒
2. 治 心﹕ 掌 握 軍 心 之 方 法﹒
3. 治 力﹕ 掌 握 軍 力 之 要 領﹒
4. 邀﹕ 迎 擊﹒
5. 陳 (zhen)﹕ 同 “陣”﹒
6. 治 變﹕ 掌 握 因 敵 而 變 之 靈 活 戰
術﹒
四 十
九.
故 用 兵 之 法﹕ 高 陵 勿 向﹐ 背 丘 勿 逆*﹐ 佯 北 勿 從﹐ 銳 卒 勿 攻﹐ 餌 兵 勿 食﹐ 歸 師 勿 遏﹐ 圍
師 必 闕*﹐ 窮 寇 勿 迫﹒ 此 用 兵 之 法
也﹒
1. 背 丘 勿 逆﹕ 敵 人 背 倚 丘 陵﹐ 不 宜 逆 攻 之﹒
2. 圍 師 必 闕﹕ 圍 敵 三 面﹐ 留 一 缺 口﹐ 使 有 生 路 而 不 死 戰﹐ 此 乃 攻 心 之
術﹒
九 變
篇*
五 十 .
孫 子 曰﹕ 凡 用 兵 之 法﹐ 將 受 命 于 君﹐ 合 軍 聚 眾﹒ 圮 地 無 舍*﹐ 衢 地 交 合*﹐ 絕 地 無 留﹐
圍 地 則 謀*﹐ 死 地 則 戰﹒ 涂 有 所 不 由*﹐ 軍 有 所 不 擊﹐ 城 有 所 不 攻﹐ 地 有 所 不 爭﹐ 君 命
有 所 不 受﹒
1. 九 變﹕ 九 為 极 數﹐ 九 變 指 极 其 机 動 靈 活 之 作 戰 方
法﹒
2. 圮 (pi) 地 無 舍﹕ 山 林﹑ 險 阻﹑ 沮 澤 難 行 之 道﹐ 不 可 屯 兵 駐
留﹒
3. 衢 地 交 合﹕ 于 四 通 八 達 之 地﹐ 要 廣 交 諸 侯 以 求 互 助 合
作﹒
4. 圍 地 則 謀﹕ 于 四 周 險 阻 地 帶﹐ 要 出 奇 謀﹐ 以 免 被
襲﹒
5. 涂 有 所 不 由﹕ 涂﹐ 通 “途”﹔ 由﹕ 通 過﹒ 即 有 些 道 途 不 要 通
過﹒
五 十
一
故 將 通 于 九 變 之 利 者﹐ 知 用 兵 矣﹔ 將 不 通 于 九 變 之 利 者﹐ 雖 知 地 形﹐ 不 能 得 地 之 利
矣﹒ 治 兵 不 知 九 變 之 術﹐ 雖 知 五 利*﹐ 不 能 得 人 之 用
矣﹒
1. 五 利﹕ 即﹕“涂 有 所 不 由﹐ 將 有 所 不 擊﹐ 城 有 所 不 攻﹐ 地 有 所 不 爭﹐君 命 有 所 不
受﹒”?
五 十 二 .
是 故 智 者 之 慮﹐ 必 雜 于 利 害*﹒ 雜 于 利﹐ 而 務 可 信也*; 雜 于 害﹐ 而 患 可 解
也﹒
是 故 屈 諸 侯 者 以 害*﹐ 役 諸 侯 者 以 業*﹐ 趨 諸 侯 者 以
利*﹒
1. 雜 于 利 害﹕ 充 分 考 慮 利 害 兩 方﹒
2. 而 務 可 信 也﹕ 仟 務 即 有 信心 完 成﹒
3. 屈 諸 侯 者 以 害﹕ 令 諸 侯 做 對 其 不 利 之 事﹒
4. 役 諸 侯 者 以 業﹔ 役 使 諸 侯 忙 于 應 付 緊 迫 之 事﹒
5. 趨 諸 侯 者 以 利﹕ 動 以 小 利﹐ 使 諸 侯 趨
之﹒
五 十
三
故 故 用 兵 之 法﹐ 無 恃 其 不 來﹐ 恃 吾 有 以 待 也*; 無 恃 其 不 攻﹐ 恃 吾 有 所 不 可 攻
也﹒
1. 無 恃 其 不 來﹐ 恃 吾 有 以 待 也﹕ 不 要 寄 望 敵 人 不 來﹐ 而 要 靠 自 己 有 充 分 准
備﹒
五 十
四
故軍 將 有 五 危﹕ 必 死﹐ 可 殺 也*﹔ 必 生﹐ 可 虜 也*﹔忿 速﹐ 可 侮 也*﹔ 廉 洁﹐ 可 辱 也*﹔ 愛 民﹐
可 煩 也*﹒
凡 此 五 者﹐ 將 之 過 也﹐ 用 兵 之 災 也﹒ 覆 軍 殺 將*﹐ 必 以 五 危﹐ 不 可 不 察
也﹒
1. 必 死﹐ 可 殺 也﹕ 拼 死 而 無 謀﹐ 易 招 殺﹒
2. 必 生﹐ 可 虜 也﹕ 臨 陣 貪 生﹐ 易 于 被 俘﹒
3. 忿 速﹐ 可 侮 也﹕ 急 躁 易 怒﹔ 易 莽 撞 輕 進 致 敗﹒
4. 廉 洁﹐ 可 辱 也﹕ 廉 洁 自 尊﹐ 受 辱 易 忿 而 出 戰﹒
5. 愛 民﹐ 可 煩 也﹕ 仁 愛 人 民﹐ 易 受 困 被 動﹒
6. 覆 軍 殺 將﹕ 軍 隊 覆 滅﹐ 將 帥 被 殺﹒
行 軍
篇
五 十 五.
孫 子 曰﹕ 凡 處 軍*﹑ 相 敵*﹕ 絕 山 依 谷*﹔ 視 生 處 高*﹔ 戰 隆 無 登*﹐ 此 處 山 之 軍
也﹒
絕 水 必 遠 水*﹔ 客 絕 水 而 來﹐ 勿 迎 之 于 水 內﹐ 令 半 濟* 而 擊 之﹐ 利﹔ 欲 戰 者﹐ 無 附 于 水
而 迎 客*﹔ 視 生 處 高﹐ 無 迎 水 流*﹐ 此 處 水 上 之 軍 也﹒
絕 斥 澤*﹐ 惟 亟 去 無 留﹔ 若 交 軍 于 斥 澤 之 中﹐ 必 依 水 草 而 背 眾 樹﹐ 此 處 斥 澤 之 軍
也﹒
平 陸 處 易﹐ 而 右 背 高 [11]﹐ 前 死 后 生﹐ 此 處 平 陸 之 軍 也﹒
凡 此 四 軍 之 利﹐ 黃 帝 之 所 以 胜 四 帝 也﹒
1. 處 軍﹕ 部 署 軍 隊﹒
2. 相 敵﹕ 觀 察 敵 情﹒
3. 絕 山 依 谷﹕ 絕﹕經 過﹒ 越 高 山 時 傍 溪 谷 而 行﹒
4. 視 生 處 高﹕ 視 生﹕ 向 陽﹔ 處 于 居 高 向 陽 之 地﹒
5. 戰 隆 無 登﹕ 敵 在 高 處 不 應 仰 攻﹒
6. 絕 水 必 遠 水﹕ 過 江 河 須 駐 軍 于 离 水 稍 遠 之 處﹒
7. 半 濟﹕ 渡 水 及 半 途﹒
8 無 附 于 水 而 迎 客﹕ 勿 于 近 江 河 之 地 与 敵 交 鋒﹒
9. 無 迎 水 流﹕ 不 可 于 下 游 宿 營﹒ 10. 絕 斥 澤﹕ 越 過 鹽 鹼 沼 澤 地
帶﹒
11. 而 右 背 高﹕ 側 翼 背 后 地 勢 須
高﹒
五 十
六.
凡 軍 好 高 而 惡 下﹐ 貴 陽 而 賤 陰﹐ 養 生 而 處 實*﹔ 軍無 百 疾﹐ 是 謂 必 胜﹒ 邱 陵 堤 防﹐ 必 處
其 陽﹐ 而 右 背 之﹒ 此 兵 之 利﹐ 地 之 助
也﹒
1. 養 生 而 處 實﹕ 靠 糧 草 生 長 處 以 便 生 活﹔ 扎 營 高 地 以 利 居 處 及
交通﹒
五
十 七.
上 雨﹐ 水 沫 至﹐ 欲 涉 者﹐ 待 其 定 也﹒
凡 地 有 絕 澗*﹑ 天 井*﹑ 天 牢*﹑ 天 羅*﹑天 陷*﹑ 天 隙*﹐ 必 亟 去 之﹐ 勿 近
也﹒
吾 遠 之﹐ 敵 近 之﹔ 吾 迎 之﹐ 敵 背 之﹒
軍 行 有 險 阻﹒ 潢 井*﹑ 葭 葦*﹑ 山 林﹑ 翳 薈* 者﹐ 必 謹 覆 索 之﹐ 此 伏 奸 之 所 處
也﹒
* 注 釋
1. 絕 澗﹕ 兩 岸 峭 壁﹐ 水 流 其 間﹒
2. 天 井﹕ 四 周 高 峻﹐ 中 央 低 洼﹒
3. 夭 牢﹕ 天 險 環 繞﹐ 易 入 難 出﹒
4. 天 羅﹕ 草 木 叢 生﹐ 難 以 通 行﹒
5.天 陷﹕ 低 地 泥 泞﹐ 車 騎 易 陷﹒
6. 天 隙﹕ 山 間 狹 谷﹐ 溝 坑 深 長﹒
7. 潢 井﹕ 積 水 低 地﹒
8. 葭 (jia) 葦﹕ 蘆 葦 叢 生 之 地﹒
9. 翳 薈 (yi hui)﹕ 草 木 繁 茂﹐ 可 屏 蔽 之
處﹒
五 十
八.
敵 近 而 靜 者﹐ 恃 其 險 也﹔ 遠 而 挑 戰 者﹐ 欲 人 之 進 也﹔其 所 居 易 者﹐ 利
也*﹒
1. 其 所 居 易 者﹐ 利 也﹕ 敵 人 所 處 之 地 對 其 有
利﹒
五 十
九.
眾 樹 動 者﹐ 來 也*﹔ 眾 草 多 障 者﹐ 疑 也*﹒ 鳥 起 者﹐伏 也 門*﹔ 獸 駭 者﹐ 覆 也*﹒ 塵 高 而 銳
者﹐ 車 來 也﹔ 卑 而 廣 者﹐ 徒 來 也*﹔ 散 而 條 達 者*﹐ 樵 采 也﹔ 少 而 往 來 者﹐ 營 軍
也*﹒
1. 眾 樹 動 者﹐ 來 也﹕ 林 木 動 搖﹐ 是 砍 樹 清 道﹐ 敵 將 來
襲﹒
2. 眾 草 多 障 者﹐ 疑 也﹕ 堆 積 草 木 設 障﹐ 疑 有 伏 兵﹒
3. 鳥 起 者﹐ 伏 也﹕ 鳥 儿 飛 起﹐ 下 有 伏 兵﹒
4. 獸 駭 者﹐ 覆 也﹕ 野 獸 惊 跑﹐ 敵 即 來 襲﹒
5. 卑 而 廣 者﹐ 徒 來 也﹕ 塵 低 而 廣﹐ 為 步 卒 前 來﹒
6. 條 達﹕ 條 縷 分 明﹒
7. 少 而 往 來 者﹐ 營 軍 也﹕ 塵 少﹐ 時 起 時 落﹐ 敵 扎 營
壘﹒
六
十.
辭 卑 而 益 備 者﹐ 迸 也﹔ 辭 強 而 進 驅 者﹐ 退 也﹔ 輕 車先 出 居 其 側 者﹐ 陳 也﹔ 無 約 而 請 和
者﹐ 謀 也﹔ 奔 走 而 陳 兵 車 者﹐ 期 也*﹔ 半 迸 半 退 者﹐ 誘
也﹒
1. 期﹕ 期 待﹒ 即 敵 軍 准 備 決
戰﹒
六 十
一.
杖* 而 立 者﹐ 飢 也﹔ 汲 而 先 飲 者﹐ 渴 也﹔ 見 利 而 不 進 者﹐ 勞 也﹒ 鳥 集 者 ﹐ 虛 也*﹔ 夜 呼
者﹐ 恐 也﹔ 軍 扰 者﹐ 將 不 重 也*﹔ 旌 旗 動 者﹐ 亂 也﹔ 吏 怒 者﹐ 倦 也﹔ 粟 馬 肉 食*﹐ 軍 無 懸
缶*﹐ 不 返 其 舍 者﹐ 窮 寇 也﹒
1. 杖﹕ 長 柄 兵 器﹒
2. 虛 也﹕ 兵 營 空 虛﹐ 敵 或 已 潛 退﹒
3. 將 不 重 也﹕ 敵 將 無 威 望﹒
4. 粟 馬 肉 食﹕ 糧 食 喂 馬﹐ 殺 牲 食 肉﹒
5. 缶 (fou 否)﹕ 盛 水
器﹒
六 十
二.
諄 諄 翕 翕*﹐ 徐 与 人 言 者﹐ 失 眾 也﹔ 屢 賞 者﹐ 窘 也*﹔ 數 罰 者﹐ 困 也﹔ 先 暴 而 后 畏 其 眾
者﹐ 不 精 之 至 也﹔ 來 委 謝 者﹐ 欲 休 息
也*﹒
1. 諄 諄 翕 翕 (xi)﹕ 士 卒 聚 眾 竊 議﹒
2. 屢 賞 者﹐ 窘 也﹕ 陷 于 窘 境﹐ 只 能 多 賞 以 激 勵 士 气﹒
3. 來 委 謝 者﹐ 欲 休 息 也﹕ 來 使 气 委 言 謝﹐ 欲 休 兵 息
戰﹒
六 十
三.
兵 怒 而 相 迎﹐ 久 而 不 合*﹐ 又 不 相 去﹐ 必 謹 察
之﹒
1. 不 合﹕ 不 交
戰﹒
六 十
四.
兵 非 益 多 也*﹐ 惟 無 武 進*﹐ 足 以 并 力﹑ 料 敵*﹑ 取 人 而 已﹒ 夫 惟 無 慮 而 易 敵* 者﹐ 必 擒
于 人﹒
1. 兵 非 益 多﹕ 兵 不 以 多 為 有 利 ﹒
2. 推 無 武 進﹕ 不 能 恃 武 輕 進﹒
3. 并 力﹑ 料 敵﹕ 集 中 兵 力﹐ 察 明 敵 情﹒
4. 無 慮 而 易 敵﹕ 無 謀 而 輕 敵﹒
--------------------------------------------------------------------------------
六 十
五.
卒 未 親 附* 而 罰 之﹐ 則 不 服﹐ 不 服 則 難 用 也﹒ 卒 已親 附 而 罰 不 行*﹐ 則 不 可 用
也﹒
故 令 之 以 文﹐ 齊 之 以 武*﹐ 是 謂 必 取﹒ 令 素 行*以 教 其 民﹐ 則 民 服﹔ 令 不 素 行 以 教 其
民﹐ 則 民 不 服﹒ 令 素 信 著 者*﹐ 与 眾 相得 也﹒
1. 親 附﹕ 施 恩 德 使 親 近 歸 服﹒
2. 而 罰 不 行﹕ 有 刑 罰 而 不 嚴 格 執 行﹒
3. 令 之 以 文﹐ 齊 之 以 武﹕ 文﹕ 仁 恩﹔ 武﹕ 威 刑﹐ 恩 威 并 施﹐ 則 必 胜﹒
4. 令 素 行﹕ 一 貫 嚴 行 法 紀﹒
5. 令 素 信 著 者﹕ 法 紀 貫 徹 嚴 明 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