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平民诗话、突围散章、等》 |
八十一、
学习写诗,要深入生活,而不能老抱着书本,能够写出优秀诗歌的人,必须要是能够懂得真正生活的人,如果不了解生活,就算今天写出一两首还算不错的诗歌,明天也还是要夭折的。我看现在许多弱智的人,不是没读过书,而是读的书太多,读得没了自己,也没了生活。而他学到的这些,统统都不是真学识。我认为:知识的基础应该从生活中积累,明智的人应该学会自己思考问题,优秀的诗人,应该写自己作个单独的个体所感受到的特别的思想,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才有意义。所以所说的诗歌基础知识、创作入门,也不是诗歌创作的密笈,更不能给你什么高超的技巧、带你一步登天,不过就是一些入门的基本常识罢了。常言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各人,进门的人很多,基本上人人都有入门的机会,修到很高道行的人不多,那就要看各人吃苦的程度和各自的悟性了。
八十二、
什么是悟性?悟性就是举一能反三,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头脑的人辨别是非的程度。人生就像是碰壁,碰一次壁,长一次见识,走的路越多,碰的次数自然也就多,见识也就自然丰富了。但是有悟性的人,能够因为别人碰壁而长自己的见识,没悟性的人自己碰了壁,碰得头破血流了,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写诗也是这样,尝试写得越多,失败也就越多,从失败中所得的经验自然也就越多,这些经验都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失败里悟出写诗的规律,特别是从别人的失败里找出规律,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自己再走弯路,更不用去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如果说写诗有捷径的话,也许这就是唯一的捷径了。当然,我并不主张诗歌天才论,虽然个人在诗歌方面的天赋、资质对于他创作的影响是不能否认的,也就是不能否认先天条件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比如有的人确实很容易理解、感受、体会得到现代诗歌的精华所在,很容易入门。但我们还是得强调后天的重要性,因为后天改变自己,显得更加的意义重大。
八十三、
所以一定要多学习,多了解,不能闭门造车。学习也要看方式,要学习各门各派的东西,也就是要通学,另外,学习的时候,不要有成见,要能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学习完了的时候,一定要有主见,要能看到别人不足的地方,取别人的优点,避免别人的缺陷,这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现代诗歌发展一百年,没有最好的,因为还没有出现,如果你坚持写,说不定写出最好的诗歌的人就是你;没有最坏的,因为还有许多人在尝试,只要有尝试,就肯定有失败,如果你继续尝试,说不定你也会写出最坏的诗歌。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积累到自己独到的东西,这是书上没有的,也是别人抢不走的。我们也可以这么说:这些东西将成就你的风格和特性。
八十四、
现在学习写诗的人,往往有个急躁的心理,想找捷径,想三五天就入门,至于基本功,那是懒得去练习的。我说这不对,凡是能够速成的东西,大多不好,更不能持久。芭蕉一年生长七八尺,松柏一年生长一两寸,所以芭蕉不能经风霜,松柏则可抗冰雪,一个是一年一枯,一个是千年不死,这个道理还是应该懂得的。没有台下的十年辛苦,哪来台上的一举成名?人们往往都说:我看这个写诗的人是天才,他知道的怎么那么多?真不可思异,看来他是天生就懂得多了。我说不对,天生聪明的人毕竟有限,后天勤奋学习成为大家的人更多,只不过是你没看到他所受的苦,只把目光聚焦在他成名后的光环上罢了。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下什么就能收获什么。这是至真之理,至名之言。所以要学习写诗,先得改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通过艰苦的人生实践切实地改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最终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八十五、
学习不一定就要到学校,因为学校只能造就名义上的人材,真正的人材,全是靠自己肯用心、肯吃苦、肯耐劳、肯为人所不能为,所造就起来的,所以,真正的人才,与体制教育关系不大。真正的诗人,也不需要诗歌教材来培训,都是自己善于观察善于钻研的结果。只要肯钻研,用心学习,则再笨的人,也都有可能达到天才的成就。就算是行动最慢的蜗牛,如果它在一星期中不停地向前爬,也能爬出好几里,而跑得飞快的兔子,如果它一步不迈,也只能是寸步不前。可见读书学习,不怕迟慢和蠢笨,只怕不用功,不努力。自己不肯走,就算有了飞毛脚也是没用的。
八十六、
写诗的人,要端正自己的为人态度,对于诗歌写得不如自己的人,不要有傲态,对于诗歌写得比自己好的人,也别去嫉妒。骄傲和嫉妒,全是因为读书太少,阅历太少的缘故,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缺点,赶快要去多读书,多做事,多经历一些事故,自然就能化除这种小家子气了。我看有些写诗的人,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这都不是因为写诗的缘故,而是自己天生如此个性,得赶快去克服。我不相信一个为身边人所不能容的人,会是优秀的诗人,所以诗人,还得先从人做起。所以诗人如果能够自觉地把个人的创作与整个社会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够使自己的创作得到升华,取得更高的成就。
八十七、
初学写诗的人,要尽快掌握诗歌的基础知识,别先急着去主张什么主义。熟悉掌握诗歌基础知识后,努力练笔,善于钻研,若干年后,自然能达到自成一家的风格。要知道人们学习一件东西,往往容易先学到其坏处,比如一个外乡人到某地学习其方言,必是先学到当地骂人的语言(这种例子我见得多了),所以应该尽量避免盲从。要知道所谓的诗歌主义、诗歌主张,多有漏洞,学习的人,往往是容易学到其中不好的,很难学到其中的精髓。与其跟在别人身后瞎跑,不如认定一条路自己去闯。我看写古诗的人,没有那么多主义和主张,也能写出佳作;现代的诗坛,主义主张满天飞,真正的诗歌佳作,反而少了,这都坏在那些心浮气躁的人身上。初学写诗的人,应该多加注意。
八十八、
世上最有实用价值的,是经验,是实践;最无实用价值的,是理论,是纸上谈兵。我的父亲,一个普通的农民,小学只读到二年级,却是无论木工、泥水、竹篾,什么活都能做;电话、洗衣机、电冰箱,什么电器都能修。我亲眼看到他把家中有问题的彩色电视机拆开,几百个零件摆得满桌都是,竟然也能按顺序一一组装好(记住,他可没有图纸),最重要的是竟然也把问题解决了。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善于去摸索,勇于去实践,因此积累了一身的经验,年纪不老,就成了能工巧匠。我看现在许多学物理的、搞研究的,不一定懂得比他多,如果以实际能力论成败的话,许多研究生都比不上他。而他什么都没有,只有经验。写诗也是这样,只要进了门,掌握了基本知识以后,诗歌理论作品就可以尽量少看了,如果有时间,不如自己多去练习,多看看优秀的诗歌文本,不如多去学习各行各业的知识。要知道学习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是真是,是最有用的。
八十九、
现代人的学习,一定要有所选择,有所辨别,有所主见,在这方面,要比古人多下几倍功夫。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出版物太多、太复杂、太泥沙俱下了,能引导人的东西少,能误导人的东西多。所以,“善于学习”是现代人必备的条件。不是我夸大,这个世界上一天出版的书籍,许多人一辈子也读不过来;网络上盛行的诗歌流派、诗歌主张,许多人一辈子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如果想迎合潮流,毫无主见,不能有所选择地学习,就很有可能会变成知识大潮中的一个浮萍,无根无基,随波逐浪,永远没有自己的方向,更又何谈成就?所以我劝初学写诗的人,千万要有主见,要做大海中的岩石,不管风浪多大,也绝不动摇。而要做到这点,就看各人的识别真伪的能力了。
九十、
诗歌是创新的艺术,然而我现在又最怕创新,更怕一些还没掌握诗歌创作基础知识的人就大谈诗歌的创新。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一百年中,不是创新太少,而是创新太多,革命太多。我看唐诗宋词,没有三天一变的,没有一人一个主义的。而你看现今当下诗坛,人人都是革命者,个个都是创造者,而这些人创造出来的诗歌,未必就比别人的好,这足以引起诗歌初学者为戒。我说诗歌的创新,是创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的,是一些有自信力和辨别力的人才能干的活。自信力,是由于深知现代诗歌的优势在哪里,有哪些积累;辨别力,是能够鉴别诗歌的劣势在哪里,有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只有深知这二点,才能谈创新,否则谈创新,就是添乱。我觉得初学写诗的人,还是老老实实掌握好诗歌基础知识,老老实实地写原有形式的诗歌,以学习原有的诗歌优势为主。何必人人都是大宗师大掌门呢?要知道一件事物更新换代太快了,绝不是好事。一个基础还没打好就想着建另一个高楼,多数建不起来的。同时还应知道,诗人的创新,是建立在原来的诗艺基础上的,沿着自己艺术方法的发展、突破、质变,从自己的创作内部去探寻新的因素,而不是去承袭别人的新奇的诗风,更不是抛弃一切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