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平民诗话、突围散章、等》 |
十二、
然而在那个时期的所有诗人中,最能集中、强烈地体现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却是从日本留学归国的诗人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他与成仿吾、田寿昌、郁达夫、张资平等人于1921年6月下旬成立创造社,是创造社的首脑人物。 192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问世。他出版的诗集有《女神》(1921)、《瓶》(1927)、《前茅》(1928)、《战声》(1938)、《凤凰》(1944)等。他在1921年8月出版的诗集《女神》,受了惠特曼的影响,大胆冲破形式的羁绊,歌颂大自然,歌颂地球、海洋,歌颂近代都市,歌颂祖国,歌颂力,很好地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和诗歌状态,也因此,他在“五四”时期几乎是一代天骄、诗坛泰斗,《女神》为前人和同一时代的人提供了许多不曾有过的东西,很好地联系了时代的命运和脉搏,意义重大。虽然诗人大都要有自己的个性,但同时,他总是要和祖国、时代、民族、人民共着生命和脉搏,至少也要在思想上相通,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人都是这样的,郭沫若也不例外,他的《女神》则正好体现了他的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除了鲁迅的作品外,就再也没有比《女神》更能充分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了。我们可以来欣赏一下他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还有另一首《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一、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二、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四、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这首诗无论就诗情诗意诗趣,还是内在音律或者外在韵律来说,都可以算是一代绝唱。郭沫若蔑视传统,勇于创新,他的诗歌里洋溢着热情,一泻千里,他使现代诗歌开阔了题材的领域,也为现代诗歌提供了新的形式。“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诗歌作者,几乎都是爱国主义者,其中最优秀的,当属郭沫若和闻一多。
十三、
1923年起,中国诗坛上先后出现了两个新的流派——“新月派”和“象征派”。“新月派”最早出现于1923年,主将是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他致力于研究现代诗歌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现代诗歌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于“五四”前后开始写诗,初期写的《秋色》、《红豆》、《烂果》、《红烛》、《收回》等诗都采用自由体;不久后却成了新格律诗的狂热提倡者、艺术上的唯美主义者,写了《也许》、《死水》、《静夜》、《一句话》、《飞毛腿》等新格律诗,他自嘲说:“这是戴着脚镣跳舞”,但是不可否认,他为现代诗歌的创新,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无论成功与否,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更何况他的尝试也是成功的。我们可以欣赏一下他作于1925年的《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在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诗歌写得非常整齐,富有韵律,很美,又不失激情,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他对于旧世界的愤激,非常难得。闻一多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居于独特的地位,他是最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同时,他又开新格律诗之先河,是“新月派”的领袖人物。
十四、
“新月派”的另一个主将是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他年纪比闻一多大,出道却比闻一多晚,但在诗坛上的影响却又比闻一多大。他具有富家公子的气质,虽然也写有一些关注现实生活的诗如《大帅》、《谁知道》、《卡尔佛里》等,但他最擅长的还是爱情诗:《落叶小唱》、《翡冷翠的一夜》、《起造一座墙》、《我等候你》、《沙扬娜拉》等,他的爱情诗诗技圆熟,笔调悠美,可算是情诗之圣,比如1927年发表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把文字、音乐、绘画的魅力都充分发挥了出来,有一种说不尽道不完的美,几乎达到了极致。但他最著名的却是另一首《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可谓是千古绝唱了。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现代诗歌还是应该讲究音乐美的,并且,现代诗歌的音乐美并不是不可以赶上甚至超越旧体诗词。1931年11月,徐志摩从南京到北京的路上因飞机失事身亡,他的创作生涯只有10年,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佳作。
十五、
十六、
林徽因(1904—1955,集诗人与艺术家气质于一身,胡适称誉她为“中国第一才女”,徐志摩视她为“惟一的灵魂伴侣”)是“后新月派”的优秀代表之一,他的代表性作品有发表于1934年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既是诗人、作家,又是教授、建筑学家,不但风华迷倒众人,学养深厚更表现在文学、艺术、建筑乃至于哲学思考,而这首诗可算她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