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艺术中国】阿简访谈录4

标签:
波普灰度灰色女画家阿简中国文化 |
张后:昨天,我在看你的画时,突然我有一个惊异的发现,我发现在你素雅的画面上,你会很经心的设置一个亮点,有时是一颗“小火苗”(《梦的局部/室内故事》150x165cm),有时是一本“红皮书”(《梦的局部/街巷》170x154cm),而有时是一把“赤色吉它”(《梦的局部/吉它》170x146cm)……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这里“红色”代表什么?或寓意着什么?
阿简:灰度。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要有那一点点红色。然而我想说的,是灰度。现在所说的都是我过去的作品。它们没有集中起来展出过。在经过一个又一个灰色的过度后,我停下笔,停了三年。我得出的结论是,我能很好地把握灰色。我有几年的时间可以仔细端详灰色,也有充裕的时间回顾灰色。问题其实很简单,我找到了一种灰色的纯度。这个纯度恐怕只适合我,我在绘画的过程中渐渐找到自己的色彩。我现在依然在沿用着一种灰色,但是灰色更加多变。灰色已经消失在描绘中,同时为别的亮色所提升,然而我不会忘记先前的灰度。
张后:现在很多孩子学美术是基于考学的需要,你当年也是吗?你从什么时间开始喜欢画画这行当的?
阿简:我简直要认为我出生在古代。仅仅为了想要单纯地画好一张画,而去学习。我是在认识拼音字母以前就开始练习画画了,在这一点上,我与其他孩子并未区别,区别在于,我在会写字以后,还被允许继续画画。我上初、高中时,在课堂里为每一位老师画像,这是一个秘密,现在可以公开了。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