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

(2008-12-23 12:24:15)
标签:

玻璃唇

诗意

岩石

时钟

莱彻玛祖斯基

波兰

娱乐

分类: 曲水流觞
 

《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

《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

《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

 

    《玻璃唇》Blood of a Poet (2007) ,这是一部另类奇特的影片,比金基德的《弓》、《春夏秋冬又一春》更为奇特,它不是一部无声片,却除了音乐声和物体产生的动效声音外,没有一句对白。真的很牛×!

 

  看完这部影片只能留下这几个字,太另类,太个性,太深奥了,可以视作一部超现实主义的行为艺术电影。90分钟的影片,每一个定格的画面,似乎都是一张行为艺术图画,而连贯起来,每一组镜头似乎都在演绎作者试图表达的一个哲理,一种暗示。

 

《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个男人,他从小生活在有爸爸、有妈妈、有佣人、有一只狗的世界里,后来,长大了,却进了精神病院,精神病院里有各种各样的病人。影片在几个空间里切换,不知道哪个空间是真实的,哪个空间是虚幻的。 

  影片开始,乌云雷电云雨山峦,之后雨停,长时间的一段山倒映于水的对称画面,出奇的对称,出奇的静,水面没有一点波纹,很难分清哪个是真实的山,哪个是虚无的水中倒影。似乎影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真实的世界和虚幻的世界是连在一起的,是很难区分开来的。

    遥远天际,传来若隐若现的婴儿啼哭声,在寂静的山间显得那么清晰那么刺耳那么凄凉。画面切换,一块硕大的岩石上躺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灰白色冰冷的岩石背景,清晰的肉红色的婴儿身体和延长在岩石里的血红的脐带显得那么突兀那么意外。他是谁的孩子?延向岩石的脐带告诉我们,他的母亲是这硕大岩石,是这寂静的山水,是大自然。

    一个时钟,分明一个倒走的时钟,一位老人,分明一位穿着病服的老人,凝视时钟,似乎凝视到一个时刻,然后起身,同倒走的时钟一样,这位老人也倒走。我以为,这个老人就是刚才的婴儿,影片将以倒序的方式,交错时空,展现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然而这老人只是精神病院中的一位精神病人,他的特点是“倒走”。

  另外还有几个精神病人:一个是一直举起一只手臂似乎指引什么的秃顶中年人;一个是走着军人步伐看到谁都敬军礼的年轻小伙子;一个是长头发遮住脸的穿粉红色衣服的年轻女子;……

 

《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

    故事主人公,这个男人,本片所再现的,就是他断断续续的记忆(或回忆)。婴儿在妈妈怀里的温馨,童年被父亲当做狗对待。儿子在独自玩,母亲在冷眼看,父亲进门就忙。老婆死了,父杀了子,跟狗争食。有性无妻,狂砸椅子,抱假人来爱。树林中,多人“性狂乱”,鬼魅而艺术。林林总总的片段,异常精美的画面,有点孤独的美,压抑的美。似梦非梦的剧情,需要人静心体会。艺术化的镜头,迷醉人的画面,不断穿梭在现实和回忆中,很有贾曼《花园》的味道。影片让你感觉到“每一祯都是一幅画”,带给你异常美妙的“精神错乱”影像艺术。整部影片,可以说洋溢着一种完美的“俄狄浦斯情结”!东欧的几个大师级导演,个个都是哲学家、诗人!

 

《玻璃唇》:诗意波兰大师莱彻•玛祖斯基的影片读解

    Lech Majewski—莱彻·玛祖斯基 ,影片的编剧、导演,是波兰大师级的电影导演,生于1953年,他的代表作还有多部作品。若能找得到他的其它影片看看,对这部影片的理解就会更深入一些。遗憾的是,很难下到。

   The Roes' Room《狍的房间》

   Basquiat《轻狂岁月》

   Angelus《天使》(能下到)

   Prisoner of Rio《里约的囚徒》

   Devilish Education《恶魔的教育》

   Hotel Pacific《太平洋饭店》

   Olympic Fire《奥林匹克火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