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朝诗人之间的兄弟情怀 /苏历铭/文

(2008-03-27 19:49:35)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苏历铭

唐朝诗人

李白

杂谈

唐朝诗人之间的兄弟情怀 <wbr>/苏历铭/文昨晚在老故事餐厅,与全勇先见面,他是我中学同学的弟弟,在我读中学时就曾见过他,那时他应该读小学。近年来他创作的电视剧已在央视和各地电视台热播,在影视圈子里拥有相当的名气,成为个性鲜明的知名编剧。在我们热谈时,潘洗尘一身素装不期而至,老故事餐厅的主人楚
天舒,还有一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也同时出现于眼前,巧遇之后又喊来新近北漂的吕贵品,之后的话题自然就转向诗歌。

诗界事件之怪异,人际之复杂,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在诗歌的旗帜下彼此尊重和宽容似乎是相当艰难的事情。贵品讲述当年马松来深圳的故事,虽然素昧平生,但因为同是诗人的身份,彼此即可亲如兄弟。什么是诗人?贵品说,这就是诗人!而现在,诗人间的欣赏和呼应已是一种奢望,像洗尘这样投入相当的热情、精力和财力的诗人,一不留神也落得“用钱写诗”的骂名,似乎只有老友才能理解他毫无功利之心,浸染诗歌情结的美好行为。贵品笑劝洗尘把投入诗歌的钱最好捐给希望小学,这让洗尘露出些许苦笑。  

午夜分手后,归途上我想起唐朝时期诗人间的友情,心中百倍羡慕,那个时代的诗人具有真正诗人的情怀。即便是诗圣李白,也没有表现出对其他诗人的不屑和蔑视,他们之间不存在相互贬低和嘲讽的现象,更多的是因为诗歌而结下特殊的兄弟之情。唐诗中,友情是永恒的主题,众多诗篇因为歌咏兄弟之情而成为千古绝唱。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及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昌龄因事被贬谪岭南,孟浩然以诗相送(《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遇见李白,于是写诗赠之(《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返回长安,并被任命为江宁县丞,不久又受毁谤,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听说之后,既痛心朋友的遭际,又牵挂朋友的安危,于是写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最好的朋友是孟浩然,曾经“二人数年同笔砚”。而孟浩然甚至为了这个好朋友而搭上了自己的命。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受贬回长安的路上,他去拜访孟浩然。孟当时背上生疮刚好,医生嘱咐不能喝酒,但是好朋友久别重逢,大喜过望。孟浩然根本不顾医生的嘱咐,与王昌龄开怀痛饮,结果再次发病,而又回天乏术,演出了一场真实版的“舍命陪君子”。以这样的方式,与这样的朋友告别,或许才是诗人最高的告别方式。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像高适与杜甫、李白与杜甫、元稹与白居易、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的友情,均为唐朝诗人和谐美好的缩影,令我无限感慨和真心敬重。而当下的中国诗坛只要不对胃口,彼此的攻击,甚至谩骂,似乎随处可见。其实放在现实生活中,诗坛只是个虚幻的所在,我百思不解的是:在这个虚幻的圈子里党同伐异、互争高下究竟有什么意义?!只有诗人之间的关系是超越虚幻的现实存在,大家应该像唐朝诗人那样,只对权贵发威、只对不公平发难,以“诗”为命的人应该抱团取暖,因为欲海横流的当下,诗和诗人已经被边缘得似乎并不存在。(上图左一诗人齐宗弟左二诗人北野左三诗人张后右一为诗人刘不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