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瑟瑟的男人私房小说《原汁原味》
李飞骏
婊子与牌坊
我反对朱鹰对《原汁原味》的评价:这个故事看上去很现代,其实很保守和很封建,宣扬的是男人至上和女人卑微观念。这基本就是小说的核心故事了。我觉得周瑟瑟是不是希望反映这样一个观点,即使在中关村封建意识也是非常的“浓烈的”,或者说这个村庄充满了信息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混合气味。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作者是对男人至上和女人卑微观念的批判。
男人普遍认为,男人多搞几个女人是天经地义的,尤其是生意人找情人、嫖妓女更是理由充分。而女人只要有男人,就是大逆不道。女主人公丁香玉的愤怒之言揭穿男人男人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心态:“你们这些所谓社会精英,其实都是垃圾男人,天天是歌厅小姐桑拿按摩,对老婆你真正有兴趣吗?你敢说你对老婆是真诚的吗?……你们男人就是自私的象征,男人就是自私的代名词,你们每天都在标榜自己多么高尚,你们在玩鸡的时候都是高尚的,而我们女人哪怕是出于内心的爱与自己喜欢的异性上一次床,就认为是大逆不道。”
胡春一边在几个女人间周旋,一边嫖妓还一边在老婆面前扮纯洁。同时还沉浸在老婆绝对忠诚的幻想当中。当他发现丁香玉与老板的私情之后,男人的优越心理就崩溃了。
而丁香玉的下面的气话简直就是争取男女性爱平等权的宣言:“其实几千年来,中国的男人一直就没有自信过,不允许老婆玩男人,只许自己三妻四妾的尽情乱搞,你以为你是皇帝那种操蛋男人呀?你们还成何体统?……你不要以为我平时温顺可人,其实我内心有无数的想法,我想与 唐僧先生上床做一次爱,我想与蔡国庆接吻,我想与清贫的教授调情,我想与华罗庚式的科学家偷情,这些想法你关心过没有?”
作者借丁香玉的口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女人想争取性爱平等,抛弃贞节牌坊的做法,颠覆了男人的优越地位。丁香玉们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尽管是胡春们所不能接受的。而男女的性爱平等也是*平等的一部分,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男人的认同和不得不认同。
可以说,周瑟瑟的《原汁原味》吹响了女人追求性爱平等的号角。
原汁原味与有些变味
但是,我看到,周瑟瑟是一个不彻底的“性爱平等的鼓吹者”,是一个没有彻底蜕变的“男性优越论”者。这从小说自相矛盾的细节设计和丁香玉的自杀结局安排上可以看出。
一方面,周把丁香设计成没有生孩子的女人,而且十年来与老公没有性高潮。让读者认为是丁的出轨是因为生活空虚和性饥渴,这样错误的设计降低了丁香玉形象的价值和社会意义。而且这也与胡春与丁香玉在客厅沙发上做爱两个小时的细节相矛盾。
丁香玉自杀的悲剧结局,则彻底暴露了周瑟瑟的不彻底的“性爱平等的鼓吹者”的尾巴。好像是丁幡然悔悟,以自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悔恨。这既不符合情感逻辑,也不符合小说的理念逻辑。
悲剧是最能震撼人心的,但是丁香玉的自杀结局,却起到了负面的效果。这使原汁原味的生活呈现有些变味。丁的自杀是败笔还是妙笔,不妨请更多的评论家和读者来评论。
缺席者与在场者
伟大的作品不可能诞生在社会生活的缺席者手中。
生于六十年代的作家,是具有特殊使命的一代,应该诞生大师级的作家。四、五十年代的作家因为被政治洗脑和视野观念的先天不足,很难写出伟大的作品了。七、八十年代的作家对中国历史、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理解也有后天不足。只有六十年代的作家能够扮演“承前启后”的历史角色。
六十年代人年富力强,已经进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各阶层的中坚力量。这为写作伟大的作品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周瑟瑟与苏童、余华这些专业作家相比,他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前沿,成为社会的强势群体,他们一直工作在“生活”中,无须再隔靴搔痒地“体验生活”。
我们有理由相信六十年代的作家会诞生大师级的作家,周瑟瑟这一拨正走在通向大师的路上。
2007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