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话的味道

(2011-12-08 23:10:05)
标签:

童话

林一苇

小豆豆2

杂谈

分类: 出版作品
童话的味道

 童话的味道

《小豆豆在中国2》序

本书将于本月12月底前后出版,期关注,盼批评。

 

过去,我有一种秘密从不示人,要想文章写得好,一定要不吃饭,特别是不吃早饭。早上醒来,两眼望着天花板,干干净净的想一个人,想一件事,信马由缰的想到空,想到疼,想到绝美和无边,穿越世俗和天界,穿越一切藩篱和概念,趁着明净的胸怀、空明的心境,想到哪儿是哪儿……此时千万不要被外界干扰,不许刷牙,不许洗脸,不许和任何人说话,不开手机,解大便小便要快,更不许吃早饭,不久,你便被蜂拥而来的美艳新奇动感鲜嫩的感觉和语言俘虏了,你不由的拿起笔来……恩,一篇好文章就这样诞生了。

在写小豆豆2之前,我也想这样做,可是我这么做了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一直做到第七天,我什么也没有写出来,而这时我已经饿得像饿狼一样了。饿狼的狠了最想吃啥?最想吃羊?不对,羊太大了,它嫌吃起来费事。对!它最想吃鸡。我也是这样,在写不出童话的第八天,我买了一只鸡,一只晨曦中参加过迎接日出的大合唱,星光下听过牛郎织女故事的鸡,我清楚的记得这只鸡是48两,我把鸡洗干净了放在高压锅里,什么也不放,只放点姜片、葱段,炖上40分钟,哎呀,那真叫好吃呀,我终于知道了总统先生们吃什么、皇帝吃什么、那些王子和公主们吃什么、上帝吃什么了,他们都喜欢吃鸡!我吃了一只鸡后又吃了一只鸡,又吃了一只鸡,一直吃到第七只鸡,这些天我的脸胖了,腰粗了,精神抖擞,我胖了十二斤十二斤呀!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哎呀我突然发现,在吃鸡的这些天里,我的童话也写好了,不知不觉间写好了,我他妈的真的幸福啊!我的幸福简直没有办法形容!

我打电话给妈妈,妈妈非常高兴,她夸了我半天后,像假装有新发现似地说,吃鸡是会有狐狸味的,你的童话不会有狐狸味吧?我来不及说再见赶紧放下电话,从头到尾滤一遍,果然,文章中至少有四五处提到屁呀尿呀屎呀,书里的主人公小豆豆也有了狐狸的狡黠,我还可以看到,小豆豆的眼睛也由原来纯真率直的圆圆的眼睛变成了有点娇媚的狐狸眼,这一点虽然只有我可以看出,这样的发现还是让我大吃一惊!写这本书时我还买了几次萝卜,那文章中一定有兔子味,我从文章中对青草的描述中看到了,我写的那些活泼的青草就是等着兔子吃的;其间我去了一次安吉,我在竹林里呆了两天,童话中兰阳小学清露晨梳的味道就是来自那里;雷淑荣老师说这本童话比第一本烟火气浓,那一定是因为我在写这本童话时喝了太多酒,和太多大人接触的缘故。那些可恶的大人们呐,他们总是把我引向功利、浮躁,以后我要小心接触他们,兰阳已经让我自给自足,我沉浸其中便是。

我还特别想说说兰阳的鸡蛋。写这本童话,我吃了46个鸡蛋(今天早上的不算,因为序是不算童话的)。我所以记的这么清是因为供我吃鸡蛋的那只鸡每天只下一个蛋,而且她每到周六周末是不下蛋的,真奇怪,也许她也要过周末吧,咱不是鸡,不管鸡的事。这本童话我写了两个月零一天,我刚好吃了46个鸡蛋。每天早上,那个卖鸡蛋的阿姨就将鸡蛋放在了我门口,阿姨住在山上,我住在山腰,阿姨总是用手捂着鸡蛋走半天的路,为吃这个鸡蛋真是够费劲的,我真是觉得过意不去,后来,我建议阿姨从她家到我家扯根绳子,一头拴在阿姨家鸡窝前的大树上,一根拴在我家门口的小树上,鸡蛋生下来后,阿姨将鸡蛋用苇草拴好,然后挂到绳子上,轻轻一丢,哧溜一下,这个鸡蛋一会就溜到了我家门口。阿姨听了我的话果然这么做了。每天早上,每当我看到我家门口挂在树上那只挤眉弄眼的、穿着绿色草裙的鸡蛋时,真是笑逐颜开。书中有一篇童话《有一个蛋》的,就是那些天看到鸡蛋的联想。我将这篇童话读给阿姨听,阿姨听后噗嗤一声笑了,她说,你还忘了一个呢,我正诧异,阿姨郑重的念白到:“有一个蛋,她喜欢喝茶,于是成了茶叶蛋”,我听了哈哈笑了。搂着亲她,问她为什么这么聪明,阿姨说,她最喜欢吃茶叶蛋。

感谢凤凰联动,感谢凤凰联动那里的几个老男人,他们不写童话也是童话作家,想到他们,我就闻到热带雨林中的酸腐浓艳、甘甜和苍劲的味道;感谢我的编辑丹娜姑娘,想到她,就想到她走在风中,像挂在风中(她真的太瘦了太瘦了啊),一种风中萝卜干的味道;感谢站着内八字,走路外八字,恰似企鹅胜似企鹅,她的味道从海上来却总是说不出味道的张乐姑娘,书中的很多章节是张乐姑娘写的,因为她是在写自己,我们集体决议作者名字只署我一个人。写自己的文章还叫文章吗?写自己的文章太好写了,哪有这么夸自己的?这个决议有点霸道,但这只关乎童话的事情,张乐愿意,别人就闭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