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塞林格是谁?

(2012-07-05 15:21:27)
标签:

塞林格

林一苇

隐居西湖

文化

分类: 散文诗歌

 

 

 

塞林格是谁?

塞林格是谁?

为“隐居西湖”而写    

       

    2000年1月,元旦刚过,美国白桦林协会将塞林格评为“最不打扰树木的人”。不久,美国枫树协会将塞林格评为“最会和枫树说话的人”。五月,美国小路协会评塞林格为“最不践踏小路的人。”不要惊叹,更加惊叹的还在后面呢,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枫树协会”、“白桦林协会”、“小路协会”的会员不是人,而是树,是路。他们评选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候选人的照片送到一棵棵树前,如果树鼓掌为他微笑,他就入选了。如果欢乐自然的树木看到候选人的照片突然紧张,脸色乌青,对不起,你是一个让树讨厌的人。

    小路协会的评选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他们将候选人的照片在黄昏时放到小路上,“如果小路将照片卷起来,把玩它,面带喜悦,那无疑就是喜欢这个人。如果小路看到候选人的照片慌乱的扔到田里去,不想见他,躲闪不及的样子,显然,他落选了。

    “这是一个果敢的、睿智的、有纯良品质、懂得生活真义和幸福本质的男人。他像一个骄傲的麦穗,在星光和雨水下成熟。他高举着锋利的麦芒,却包裹着仁慈绵密的心”。紫丁香在给塞林格的颁奖词里说。

    “紫丁香”是一种植物,这个颁奖词是紫丁香最喜欢的,很多人写了很好的颁奖词,他们放到紫丁香树下,紫丁香看到后,掉下一片花瓣落到了这个颁奖词上。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生,2010年去世,美国人,32岁那年,他出版了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小说塞林格一举成名,主人公霍尔顿成了“垮掉的一代的象征”,这部小说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但是成名反而让塞林格更加寂寞了,不久,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直到去世。

    而事实上,塞林格一直不知道他是谁。小时候,只有家人喊他时,他才可以确定他是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塞林格。当他确认时,他瞬间陷进失望中,因为一旦确认了自己,现实中的不满就水一样包围过来。而刚才,在家人喊他以前,他正以一个无名的自由的梦游者的名义享受梦想和散漫呢。后来,他成了一个少年,他用一些成长的、希望的、美好的词语贴到他的身体上,以便让他鼓励自己,让他爱上自己,可是,仅仅过了一天,或者是一个夜晚,他发现另外的一些词语更加适合他,他非常讨厌自己。15岁时,他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发现一切都不确定,到处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以后他先后进了三所学院,但每个学校都没有毕业,因为他厌恶周围的一切,他与正统的行为规范格格不入,对教育和学校生活既反感又厌倦。他讨厌老师、同学,甚至讨厌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是谁。后来塞林格从军,他被派往欧洲战场从事反间谍工作,这更令塞林格恐惧,“间谍”与“反间谍”、正义与邪恶,好与坏,几乎就是正反面的不同。在这里,他更难确定自己了。后来,他写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他想,这么多文字应该可以把自己围住了吧,可是当他写好后,他感到,他被他自己的词语包围了,他觉得他的表达并不准确,他写了那么多文字,本来是想表达准确的,但实际上带来的是更多的歧义,他依然非常苦闷。苦闷中,总是会有一个个小小的词语带他突围,他以为突围后可以找到更宽阔的语言,但突围后,他被广阔的无语的寂寞吓住了,他发现,他越编制语言的城堡,越被更多的语言、更大的寂寞连累,他也越陷入更大的挣扎。终于有一天,他选择寂静。

    隐居的59年里,塞林格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一直写文章吗?他写过什么文章?他在想什么?他什么都不想吗?他最爱谁?为什么爱他?他恨过谁?隐居时还恨吗?他爱过谁?爱过几次?他生过病吗?他生病了会不会像我们一样沮丧? 这些疑问一直一来悬吊在许多人的心中。1999年,美国一个小学生坚定的认为塞林格是被“花妖”迷住了,并且说他是不会生病的,如果生病了喝口露水就会好了,而且他认为塞林格是不靠吃饭也可以活着的人。为此,他还给塞林格写了信,小学生还在信中夹了一块巧克力,告诉他这是回答问题的报酬,一定要塞林格回答他的问题。塞林格回寄给小学生一篮子野苹果,并附一封信,不过信纸上并没有写字,而是贴了密密麻麻的小花,这封信是如此奇特,以至于不管将它放在什么地方,都会有蜜蜂,蝴蝶闻“香”而来。小学生看到这,干脆把它当成了捕捉蝴蝶的诱饵。可惜的是,有一天上午,他把这张纸放在凳子上,一阵大风,信被刮走了,小学生追了半天,眼看着信被卷到了一个湖里。小孩子是多么后悔啊,以至于他现在想起来都十分心疼。现在,他只有把这件事当作没有发生过他才不心疼,为此他写了一篇童话,童话的名字叫《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塞林格是谁?这其实是一种悖论的存在。有一种叫日光千里的树(我知道你不认识它),小时候它是一种菜,人可以吃;大一些它是草,羊可以吃;再大些它成了树,虫可以吃、鸟可以吃、结的果子小猴子最爱吃;再大了它变成了日光,沿着它可以爬到天堂。这种树你不可以叫它“菜”,不可以叫它“草”,不可以叫它“树”,你甚至不可以叫它“日光千里”。你每喊它一个名字,就遗失了它另外的部分。它的生命在每一个过程里,它在过程里成长、自足、圆满、幸福,而幸福的出口就是忠实于生命的直觉,用“无”消去过去的“有”,遁于生命最狭隘最宽阔的自由。

    江湖上,流传着塞林格的很多书,一个叫“酒上阑干”的美国朋友信誓旦旦的说,他有一个朋友藏有塞林格后来写的书,我要看,他说,塞林格的个性你不知道啊,他不会同意流传的。这倒是真的!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给了我作品的题目《蛙》、《舌尖燃开空气》、《拥抱一棵枫树》、《与清风书》、《拔断舌头再谈自由》、《像呼吸那么长、像呼吸那么短》。看到这些题目,还真是无语。我得到一个确切的传说是,塞林格确实写了很多文章,而且他将这些文章用鹅毛笔写在了树叶上。他有一个习惯,他总是随手捡拾树叶,随手将这些树叶丢在一旁,写作的时候,他随手拿起笔写在随手拿起的树叶上,写好后他随手放下,随手丢在一旁,当他写好后,已经是几周或者几个月以后了,这时,他看着一堆写满了字的枫叶,按枫叶不同的颜色分类,然后扎起,用不同颜色的绳子捆住,装订,阅读修改……由于他实在太随性,想起什么就写什么。由于他是按树叶颜色而不是写作顺序装订树叶,所以,回头看时,他总是不知道他在写什么。而他,乐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童话的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