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风貌|从坊茨小镇说到胶济铁路与“高密之变”

标签:
旅游潍坊坊子坊茨小镇胶济铁路 |
分类: 潍坊风貌 |
P1
德国建筑坊子站
如果问我潍坊市最值得游览的地方,我会首先推荐去潍坊所辖的青州市。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风景名胜区,拥有 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州古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门山驼山风景区、衡王府石坊古建筑、真教寺古建筑等,国家森林公园仰天山,全国唯一的县级一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接下来我会推荐去目前还不太有名、还处于修缮开发中的坊子老城区看看,这里的德日建筑群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坊子是潍坊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潍坊主城区东南。在距离潍坊主城区十来公里的坊子老城区,保存下来166处德日建筑,其中德国建筑103处,日本建筑63处,总建筑面积45245.99平方米。
坊子怎么有这么多德日建筑呢?
坊子德日式建筑群的形成,源于德国、日本先后对坊子的殖民地占领。这要从山东近代的殖民地历史和胶济铁路的修筑说起。
1897年11月,地处鲁西南的巨野县磨盘张庄的乡民,杀死了两名德国传教士,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巨野教案”。因为当时巨野县隶属曹州府,也称“曹州教案”。觊觎山东已久的德国,以此为借口,于11月14日派军舰占领了胶州湾,并登陆占领了清军设在胶州湾边的驻防地胶澳,也就是现在的青岛市区。
1898年3月6日,在德国的威逼之下,清政府派李鸿章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签订了 丧权辱国的《胶澳租界条约》。条约承认德国有租借胶州湾及胶澳地区99年的权利,允许德国修建由青岛经潍县、淄川至济南和青岛经沂州(临沂)、莱芜至济南的两条铁路,在铁路两侧15公里内,德国享有开采矿产的特权,山东兴办各项工程,德人有优先承办权。条约签订后,德国殖民者随即着手胶济铁路的修筑工作。
1898年6月, 德国殖民者开始进行铁路的勘测和路标插植工作。三个月后的9月23日,胶济铁路建造工程便在青岛开工。
1899年11月,在高密引发了一场由高密西乡农民孙文领导的声势浩大的抗德阻路斗争,史称“高密之变”,铁路工程被迫几乎停工近一年。
高密人民的抗德斗争首先是从高密东乡大吕、芝兰庄一带爆发的。修筑铁路占民田、毁民房, 给付赔偿的地价又极低,特别是对沿线老百姓一再提出的保护坟墓、多留桥涵以利汛期洪水宣泄等请求置之不理,激起了强烈民愤。1899年5月,德国殖民者勘测和插竖铁路修筑路标进入高密县境的东乡芝兰庄、姚哥庄一带,沿线农民组织起来,将德人勘测之后所插竖的修路标志全部拔去。路标被拔后,德人只好再次插竖,但往往是德人前脚插,群众后脚拔,使勘测和路标插竖工作难以进行。德国殖民者十分气恼,派兵赴高密镇压,德军在芝兰庄、大吕、堤东等村庄先后杀死、杀伤村民百余人。
高密东乡人民的抗德斗争被德军镇压后,胶济铁路勘测和修筑得以继续进行。随着铁路修至高密西乡,一场更大规模的抗德斗争在孙文的领导下很快便爆发了。
高密地势南高北低,汛期南部丘岭之水,由南向北宣泄,北部低洼区,常受水灾之患。特别是西部,是一片洼地,五龙河、柳沟河南北纵贯,每逢雨季,经常发生水灾,轻则庄稼被淹,房屋被毁,重则人畜俱伤,倾家荡产。当地百姓为了抵御水灾,在柳沟河以西筑一长堤,名之为“壕”,长壕以西的官亭一带,称为西壕里,是为西部大洼的中心地带。常年饱受水患的低洼区的农民认为,若再修一条东西铁路,等于筑一条拦水大坝,势必造成低洼区洪水无法宣泄,铁路南部的低洼地区将遭受更大的水灾。因此,当铁路修至高密境时,当地群众便在孙文的领导下,做好抵抗修路的准备了。
孙文,原名孙玉,高密西乡(今阚家镇)官亭村人。孙文平日为人急公好义,精明干练,仗义疏财,经常为群众排忧解纷,在乡里很有威信。由于孙文素孚众望,抗德阻路斗志坚决,被周围各村群众推为领袖。经过宣传发动,时间不长,柳沟河西一带,南到葛家集,北到车辋庄,共108个村的群众便被发动起来了。 孙文还派人将号召抗德阻路的“贴子”散发到西至益都,东至即墨,北至昌邑、平度,南至安丘等周边各县。
经过充分准备,1899年农历腊月初二,孙文等率领200余人袭击了设在高密的铁路公司,拆毁了修路设施和雇工住的窝棚,迫使铁路修筑全面停工。正月十二,孙文又带领数百抗德群众袭击了设在高密东乡鲁家庙的铁路分公司,拆毁了一些修路设施。正月十六,孙文又带领数百群众借元宵灯节之机,袭击了设在城西的铁路公司,并扒毁了部分路段。随后,孙文组织数千群众在柳沟河岸设防,准备一次更大规模的阻路斗争,并声言要与清军决战。
袭击德国铁路公司事件的接连发生,使德国驻胶澳总督叶世克十分恼火,他一再向山东巡抚袁世凯施加压力,声言如不迅速镇压,德国将自行出兵保护路务,镇压乱民。 袁世凯闻讯后,立即电令莱州知府曹榕和驻高密清军首领彭金山,出动大批清军予以围剿。战斗在柳沟河畔打响后,手持原始武器的农民不敌使用洋枪的清兵,抗德群众被清军杀死杀伤一千余人,损失极为惨重。1900年农历三月二十一,袁世凯又派山东省臬司胡景桂督阵,对抗德群众分头围剿。在清军的血腥围剿下,西乡各村的抗德队伍元气大伤,迅速瓦解。农历四月初五,胡景桂带领清军在王家庄将孙文抓捕。
孙文被官府抓捕后,抗德群众和有关乡绅人士曾多次要求保释,遭到官府拒绝。在千方百计营救孙文不成的情况下,西乡抗德群众又准备用武力劫出孙文。1900年7月2日,3000余名抗德群众聚集在五龙河畔,准备围攻县城,劫出孙文。胡景桂一面调动大批清军前去镇压,一面将关押的孙文解往县城东门外大石桥以北杀害,以绝抗德群众攻城劫狱之念。孙文被害时,年仅45岁。
孙文领导的 抗德阻路斗争在山东近代反帝斗争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我是在高密长大的,上高中读的历史课本中,就有“高密之变”的记述,是中国近代史上提到高密的唯一的文字,对高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反帝斗争感到很骄傲,对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同名的英雄好汉孙文十分敬佩。孙中山先生名文,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所以称为孙中山。
1900年11月,胶济铁路复工继续修筑。修筑采取建成一段通车一段的方法,1901年4月,由青岛修至胶州并通车。1902年6月,铁路修至潍县;1903年4月,铁路修至青州;1904年6月1日,修至济南,主干线全长384公里的胶济铁路全线通车。还筑了两条通向矿山的支线:张店至博山支线38.87公里,淄川煤矿支线6.5公里。
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境内的第一条铁路,也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
坊子铁路
一路向西的胶济铁路修到潍县时,却向南绕行一个大弯 ,绕到了坊子,因为这里有煤炭。
在19世纪末德国殖民者占据坊子之前,坊子这个名字并不存在,原址周边只有“前后张路院,南北宁家沟”等村落。1898年3月《 胶澳租界条约》签订后,德国取得了胶济铁路修筑权和沿线15公里范围的矿藏开采权。这年的4月27日,德国殖民者就在坊子一带勘探取样并估计出煤炭的储量。1901年德国的山东煤矿公司在这里开采出了煤矿。1902年夏天胶济铁路修到潍县时,向南绕行一个大弯,绕到了这个有煤矿的地方。因为附近有一小铺名为“坊子”,德建车站便以坊子冠名。从此,坊子成为德占山东时期最主要的煤矿供应地。
1914年,日本出兵青岛,德国在胶州租借地内的财产被日本席卷一空。1915年,“一战”结束,日本承袭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有关史料记载,德据坊子17年,开采煤炭约299万吨;日据坊子31年,开采煤炭约422万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作家创作了反映孙文领导抗德阻路斗争的电视剧本,因为这个题材难以准确把握,当时没有投拍。写这篇文章,上网查了一下,查到有部电视剧叫 《华夏子民》,反映的就是“高密事变”,但没查到具体拍摄时间和拍摄单位,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没有投拍的剧本,但这部电视剧没有什么影响是肯定的。
德国通过不平等的 《胶澳租界条约》,侵占胶州湾和胶澳地区,实行殖民统治。修筑胶济铁路,把山东变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他们大肆掠夺矿产等资源,1902至1913年间,德国在山东共掠夺煤炭341万吨。将大批洋货输入山东内地,使广大农民与手工业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民营资本也颇受打击、压制。
从客观上说,胶济铁路为山东的客运与货物运输提供了方便,促进了货物流通,推动了铁路沿线一些城镇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比如潍县,史料记载,除潍城外,坊子、二十里堡、南流、蛤蟆屯、大圩河,"皆以接近铁路,顿成商业中心"。
在德日侵占坊子的近半个世纪里,为了适应侵略需要,他们建设了各种工业和生活设施,形成了坊子“南北三条马路,东西十里洋场”的繁华局面 。
胶济铁路的开通,还促使山东半岛的经济格局有所改变。铁路通车后,不仅使青岛在军事上的地位益显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动了青岛的贸易经济更趋繁荣。山东半岛的贸易中心,逐渐由烟台转向了青岛。
P2
在德军和清官府的共同镇压下,直到1900年11月底,高密人民的抗德斗争才陆续被扑灭。至此,因高密人民抗德阻路斗争被迫停工几乎近一年的胶济铁路才得以继续向西修筑。
P3
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