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继续游览晋祠。晋祠主殿圣母殿南,有一组建筑,分别是台骀庙、公输子祠、难老泉亭和水母楼,就是下图中彩色部分。

紧靠圣母殿的是台骀庙。
台骀庙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1956年重建。殿中央供奉明代的木刻台骀像,左供土地神,右奉五道神。
相传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有裔孙,叫昧,任治水官,生两个儿子,叫允格、台骀。台骀继承了父职,治理汾河、洮河和大泽。开始时,台骀居住在太原。因台骀治水有功,受到帝颛顼嘉奖,封于汾川,为汾河之神。台骀因治水有功,后人为其建庙祭祀,就是台骀神庙。
P2

在台骀庙与水母楼之间靠后的位置,是公输子祠。
公输子祠俗称鲁班庙,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公输子就是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建筑业的祖师爷。
P3

P4

再往南,前有难老泉亭,后是水母楼。
P5

P6

难老泉亭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亭为八角攒尖顶。晋水主要的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息。难老泉的名子取自《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诗句。
亭子内还挂有一块横牌匾,上书“晋阳第一泉”。
P7

在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
P8

水母楼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供奉的是晋祠水神。一层楼身为砖砌北方式窑洞三穴,二层为楼阁形式。一层供奉铜铸水母像,一副梳妆未竟的村妇神态,二层塑有水母成仙像,在神龛两侧分列的八尊鱼美人塑像,被称作“东方美人鱼”。
关于水母娘娘,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晋祠所在的地方。不幸的是,她出嫁后横遭婆母虐待,每天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诉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柳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柳女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难老泉前出水口是智伯溪水渠,建有一小石舫,叫“不系舟”,上面的长方形凉亭称为“不系舟亭”,六檩卷棚歇山顶。亭旁站有汉白玉僧人,是1930年建的。
P9

“不系舟”语出《庄子·列御寇》:“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意指不拴榄绳之船,逍遥自在,令人神往。
P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