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防震经验:耐震建筑 预警速报(下)

(2015-05-12 00:30:34)
标签:

杂谈

节选自《凤凰周刊》2010年13期 
文/郑东阳

地震多发地区的台湾很早就发展了一套地震损失评估系统,结合台湾气象局的地震速报与早期警报系统,能在地震发生后几秒钟内分析可能的地震灾情。同时还成立了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负责监督建筑工程的防震质量。在经历1999年“9·21”大地震后,更加大了地震自救知识的普及程度。

台湾地震损失评估系统——“中央灾害应变中心”

“报告‘总统’,我人现在就在指挥所!”20103月甲仙地震后,台陆军第八军团司令严德发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就和副指挥官傅永明前往旗山甲仙乡公所开设成立指挥所。

当天上午830分,地震发生10分钟后,马英九办公桌上就已经摆上了最新灾情反应,847分第一架侦察机升空。1040分马英九准备前往高雄时,台湾军方传来消息:因为灾情完全控制,甲仙和旗山的指挥所已经完成任务,马英九不必亲自去了。

第一时间能获得“地震信息”,与台湾的地震损失评估系统(TELES)有关。

在地震发生后,TELES立即启动,包括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工程结构物损害评估、地震引发的二次灾害评估和社会经济损失评估四个方面。

TELES有助于地震发生后,应急部门制定紧急响应措施。这套系统也已经应用于地震保险费率风险分散对策的研究,成为提升社会整体抗灾能力的有效工具。

相对大陆解放军而言,台军在地震后的应变能力一直被诟病。不过在甲仙地震后,台军在地震第一时间前进灾区,将灾情降至最低,有舆论称,台军观念转型一大步,主要是已将救灾纳为“中心任务”之一。而严德发也在台湾南部民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校舍加固、认证制度——台湾抗震工程

“台湾的前辈早就知道地震对台湾来讲是宿命。”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蔡克铨说。

他所在的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1990年,主要是通过配合震前准备、震时应变、震后复建需要,整合台湾相关研究人员,强化对外合作管道,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目前中心建有地震模拟震动台、反力墙实验系统等。

此外,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还负责抗震工程现状研究。

在“9·21”地震中,仅南投县的约500间校舍就有293间倒塌或者严重损坏。所幸地震发生在凌晨2时,倘若发生在上课时间,南投县中小学生总数约6.5万人,后果不堪设想。

此后,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与台“教育部”合作,设计出一套抗震简易调查与评估方法,并利用实际校舍建筑进行实地试验验证,建立了数据库与审查机制。其中,数据库中包括了1.1万余座校舍的资料。通过计算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合格,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2001年开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教育部门,对台湾省的中小学校舍进行加固工作。这项工作取了显著成效,同时吸引了印度、印尼、墨西哥等国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台湾参与各种各样的加固实验,学习台湾经验。

除了学校建筑外,受到“9·21”大地震的冲击,台湾其他建筑物结构耐震安全问题纷纷浮上台面。有鉴于此,台“内政部”建筑研究所与台湾建筑中心于2003年公布了耐震标章认证制度”。

夺命的是建筑物。汶川地震有很多严重倒塌的学校带来的遗憾,这给台湾一个警惕,除住宅该重视耐震设计外,出入人数众多的公共领域更需要注重施工质量与地震安全规划,如公共工程、老旧校区改建等率先响应‘耐震标章’等制度,将是最容易起步的方式。” 台湾建筑中心董事长徐文志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