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不及说再见

(2010-09-30 21:15:05)
标签:

海外

美国

女性

情感

生活

亲人

亲情

家庭

母亲

感悟

死亡

随笔

记忆

永恒

分类: 温柔的夜


一个平常的周末,我和蓓卡都还在熟睡中,蓓卡爸爸把我叫醒对我说:

 

“我需要回家看看妈妈,妈妈现在在ICU,没有意识,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了。”


 

我眼睛都还睁不开,说:“那你回去看看吧。”


 

十二个小时之后,当先生再次接到来自医院的电话的时候,他痛不欲生的样子告诉我婆婆去世了。


 

我们都还没来得及和她说再见;我们本来已经给她买好了10月来东京相聚的机票。


 

仅仅二十四个小时之内,一切都这么突然,先生的机票都还没来得及确认好。我紧紧地抱着先生,不知道说什么好,沉默了好久之后对他说,我和孩子和他一起回去,无论发生什么,无论他需要面对什么,我和孩子都会陪在他身边。

 


尽管我已经怀孕20周了。

 


又是十二小时之后,我们全家集合在成田机场,等待着飞往休斯顿的航班……和两岁的蓓卡一起在经济舱飞行了13个小时之后,我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地等待转机……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了先生母亲去世的美国的南方城市……

 


我们的突然回美国由于需要特殊程序,一路上到处都受到相关人员的关怀照顾。订机票的旅行社尽管预先已经知道商务舱满了,还是尽一切努力工作到深夜为我们争取,我们没能飞商务舱,但是心里也很暖和;休斯顿的海关,美国公民的入关口的队伍也很长,有关人员直接开了个新窗口让我们先行通过;纳什维尔的租车公司考虑到我们有可能需要座位更多的车,免费给我们升级到大型车,还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需要延期,延期费用也都免除;我们到达酒店房间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酒店工作人员给先生准备的一大捧洁白的康乃馨、慰问卡和一篮子新鲜的南方水果;殡仪馆的人员得知我们晚上才能抵达,一直等到我们到达,然后加班到午夜帮助先生实现他的愿望;我们不得不在当地请个律师解决一些问题,初次见面的律师就告诉我们我们回到东京之后如果还需要他帮助一切联络通信费用都免除,咨询费用也不再收费……

 


人在最低落,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收获的温暖,总会化作感恩,化作永恒。


 

在此次美国之行的一路上,感激无数,感动无数……


 

我们到达的当晚,作为长子的先生让我和孩子在酒店休息,一个人不顾一路的疲劳和心碎,强忍着悲痛去了殡仪馆,亲自给婆婆换上我们在东京为她准备好的临行前的衣服,还要和殡仪馆商量第二天告别仪式的有关事宜。

 


第二天的告别仪式上,被时差折磨得六神无主的我和蓓卡强打起精神和200多位宾客招呼着,头痛频频袭击着我本来就紧张的神经。蓓卡不会掩饰更不会勉强她自己,不到一会就靠着我的肩膀睡着了,我挺着肚子,抱着蓓卡继续和家人来宾寒暄着,不愿意给先生添一点麻烦。看看那边一个人主持着整个会场的,两天两夜没有睡觉的先生;看着经历了两个日日夜夜就仿佛已经被折磨得变了个人似的憔悴无比的自己最心爱的人,我真希望能够分担他更多的痛,更够让他在我的怀里得到更多的宽慰……


 

 

而当时的我能够给先生的,只有陪在他身边,让他知道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他每时每刻都会拥有我、蓓卡和未来的宝宝的爱,我们的拥抱,我们的理解,我们的一切……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家,只要我们在一起,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坚强地,完美地走过去……

 

 


 

第一次见到婆婆也是在美丽的田纳西。初次见面我就不太喜欢婆婆的生活方式和一些习惯。从那以后我心里一直逃避着和婆婆接触的机会,有时候甚至她的电话都不会接。


 

蓓卡出生后婆婆飞到檀香山看我们,当时的婆婆正处着新的男朋友,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也正是当时,婆婆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妈妈。两个人没法沟通,但是婆婆给我妈妈留下的印象非常好,亲切和蔼,做的南瓜派好吃得不得了。有一天,婆婆突然对我妈妈说,她不会活很长的,五十几岁就应该走了。我翻译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吃惊不小,妈妈比婆婆大很多,“五十”这个数字对于亚洲人来说应该是接近退休时候又一个新的生活开始。可当时婆婆的脸上布满了自然流露出的不经意,我和妈妈都觉得婆婆只是在开玩笑而已。

 


真的让婆婆自己言中了……


 

告别仪式上,看着婆婆美丽安详的脸,看着她往日精心打理的浅棕色长发依旧那么柔顺亮丽,我心里总有一种感觉告诉自己一会儿婆婆就会醒来,一会儿婆婆就会亲自向大家宣布这个残酷的现实本来就是个笑话……

 


我不敢向先生那样去触摸婆婆的额头,先生对我说婆婆是那么的冰凉。我害怕那种冰凉会一直存储在我的记忆里让我后悔当初没有趁着婆婆在世的时候多给她一些温暖的问候和热情的拥抱……

 


婆婆的遗嘱是要求火化后和去世的母亲埋葬在一起。



 

告别仪式的第二天,先生不愿意再给我、蓓卡和未出生的孩子造成精神上的压力,一个人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去面对他母亲的遗体火化仪式并领取骨灰。

 

而这一天,正是先生的生日。

 

在先生生日这一天,亲自经历了他的母亲活化仪式,亲自领取了他的母亲的骨灰,然后亲自签署了他的母亲死亡证明等一系列手续。

 

世界上是否还有比这更痛苦更残忍的生日?



 

婆婆一走,我和婆婆的一些纠结,我对婆婆所有的不满,婆婆给曾经给我们添的麻烦,都烟消云散了……留给我的,只有没来得及说再见的悔恨和伤痛。


 

当初何必那般计较?

 

 


回东京的路上我们在首都华盛顿短暂停留,我的脑海里仍旧充满了田纳西。婆婆一走,我们恐怕再也没有理由去田纳西了,我尽力把和婆婆有关的音容笑貌,和美国典型美国南方的美丽的田纳西和那些与田纳西有关的我们最爱的乡村音乐一一收藏进记忆里,封上印,然后给这一段短暂却又难忘的回忆画一个句号……


 

 

从华盛顿起飞,经历了13个小时的飞行后迎接我们的是仿佛已经猜透了我们心思的久违了的东京的阴雨绵绵……

 


然而,什么能够冲刷尽失去亲人的悲痛?

 

 

 

 

Hope time heal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