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的思维学的中学教材——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教材选修《逻辑与思维》三评(
(2023-06-03 17:04:07)一本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的思维学的中学教材
上篇我们从四个方面评价高中思想政治选修教材《逻辑与思维》,肯定它相当于《思维学》的知识的简写本、面向高中学生的《思维学》通俗本、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的《思维学》教材。但是,“相当于”不等于“完全达到”。只因为在这方面我们抱有强烈的期望,大方向对头就给予乐观的积极的评价。思维科学是迄今为止中国独立贡献给世界的现代科学学科群(思维学是其基础理论层次学科群)。伟大的创新事业难免有不完善的地方,这本相当于思维学基本知识的教材作为这份事业的一部分,也需要继续开拓前进。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先哲率他的弟子贡献《形式逻辑学》,这是“关于思维的科学”的古典型式。公元二十世纪,当代中国两院院士钱学森率思维学人创建“思维科学”及其理论基础学科“思维学”。这是“关于思维的科学”的现代型式,对思维作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仅中国独有。实在是我国的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大独特的优势,亟待发挥。浪费了那就简直是犯罪。钱学森曾预言:“思维科学将深入人心,她将成为新世纪一门重要的大学科,未来世纪是先进思维的世纪,谁拥有先进思维谁就拥有高科技,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在教育部开设高中的“思维”课程并编成教材。这是将“思维学基础知识”向中国青少年普及的宏伟事业的良好的开端。待到接受此项课程的这一辈辈青少年成人、成才,我们国家的人才优势将成为现实。这是深谋远虑的战略步骤。
既然此事项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当事者定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努力地把它做好,也更有雅量听取哪怕很尖锐的意见吧。笔者代为听取了若干位思维科学研究者的意见,都是鼓励继续勇敢前进的意思,主要有以下两条:
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再前进一步。那就是果敢地把这门《逻辑与思维》课程改称《思维学基础知识》,教材名称与此同。关于基础教育的课程开设与教材编写事项,有一条最大的规律性认识,似乎都忘记了。教材之所以要不断更新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知识不断增长。这就必然需要基础教育的知识体系及时更新。更新的方向无非两个:一个是原有课程适当加深,一个是如果出现新兴的重要学科,或有必要新开设此类课程,对其基础知识做介绍与传授。《思维学基础知识》就是这样的有必要新开设的课程。中学课程此前是一批关于自然的基础知识加一批关于社会的基础知识,而今再加上一门关于思维的的基础知识。从今往后,一批批中等教育的毕业生们,中国社会新时代的新成员的知识结构就更全面了。
第二,在教材编写的站位方面,再提高一层。对“思维”的观察要提升到整体观,对“思维”的研究要提升到理论思维的高度。跟一切复杂的事物一样,“思维”是个辩证统一体,是个有机结合的复合体,是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马克思实践并论说的理论思维过程如下:“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在第一条道路上的方法是抽象、分析、比较、分类和归纳。两条道路转折点上的方法是类比、模型、直觉、灵感、顿悟和假说。第二条道路上的方法是演绎和综合。系统方法和复杂性思维与方法可以认为是跨越两条道路的更高层面的理论创造的方法。
四十多年来,我国思维科学工作者,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思维”作为一个整体,当作全面研究的对象展开系统的研究。第一步必得用“形而上”的方法,暂时地把“思维”的某方面的特性“作为一种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东西进行观察、分析”。从拓宽拘于抽象思维的认知阈限开始,陆续从不同的研究方向上对“思维”做“切割”。回顾其历史进程好似“庖丁解牛”的情景,依照内在的逻辑顺序可描述如下:第一“刀”切开思维的“抽象性”。第二刀,思维的“形象性”。第三,思维的“直觉性”(或呈现为灵感性、顿悟性)。第四,思维的“社会性”。第五,思维的“创新性”。第六,思维的“科学性”。第七,思维的“智慧性”。还有诸如思维的“精神性”“系统性”“发展性”“过程性”“方式性”“理性”“非理性”“可训练性”“可测量性”“可控性”“效率性”“传统性”“可模拟性”“负载性”“脑机制性”“特异现象”“复杂系统”等诸多方面。
尔后,进入第二大步骤——综合。分析之后要综合。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统一的,暂时的局部的“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方法与贯彻始终的总体的“联系的、运动的、发展的”的方法辩证统一。最后得到的对于思维对象的“整体把握”,不是古代传统思维模式的朦胧地模糊地把握,把握的绝对再不是混沌的“整体”,而是对这个对立统一体作出辩证的分析而后再现的“整体”。思维学理论思维中的“思维”,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或一个侧面的简单规定的抽象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多达三十个方面的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整体了。显然,把“切割”出的任何部分当做全部都是不对的。我们刚从思维的“抽象性”的“逻辑思维”认知阈限里跳出,不能又陷进诸如“科学思维”的阈限里去。(将另文作“科学思维”语义辨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