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本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的思维学的中学教材——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教材《逻辑与思维》三评(下)

(2023-06-03 17:05:36)
分类: 思维-智慧涵育型语文教学资料

一本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的思维学的中学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教材《逻辑与思维》三评(下)

 

我们对《逻辑与思维》的评论,上篇热情表扬四点,中篇诚恳批评两点,下篇将积极建议两点。

第一点,关于教材的内容:

经过四十年的辛勤研究,中国思维学人的理论思维中的思维,已然不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或一个侧面的简单规定的抽象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多达三十个方面的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整体了读二百余位作者的二百余部著作就呈现出思维学的基本概念序列:

第一列——思维的外部标志,呈现为现象、过程、形态、方式(模式)、形式、方法。思维形态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思维次形态有:潜思维(直觉思维)与显思维(亦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思维方式(模式)有: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传统思维与现代思维,个体思维与社会思维,常规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范畴思维与隐喻思维,古代系统思维与现代系统思维。思维形式(方法)有:想象、联想与推理;归纳与演绎;抽象化与具体化;分析与综合。

第二列——思维的多层面、多方面内在特性:形象性、抽象性;直觉性、灵感性、顿悟性;感性、悟性、知性、理性、灵性;可测量性;可控制性;可训练性;可模拟性;可计算性;系统性(复杂巨系统);特异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理性与非理性;自然性(脑功能机制、脑神经生理、脑生物化学及脑生物物理)与社会性;线性与非线性。

第三列——思维与相关事物必然联系:思维与精神,思维与意识,思维与心理(认知、情感、意志),思维与智慧,思维与语言,思维与符号,思维与数字。

第四列——思维的研究:宏观研究(心理学的)与微观研究(脑科学的);共时性研究(当代思维)与历时性研究(思维的发生发展、原始思维起);思维学与哲学(向上、向普遍);思维与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向下、向特殊);思维分析性与综合性;自然常态脑力的研究与人工模拟脑力的研究。

第五列:思维研究的研究。主要是思维发生发展的历史研究,也包括思维知识集聚成为学科的历史的研究。

不言而喻,编写供中学生学习的教材《思维学基础知识》不是撰著总其成的《中国思维学》,不必五列俱全面面俱到。编者依培养目标作出内容选择。凡受过中等文化程度的教育的社会新成员,跟思维相关的的素养有三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新成员的知识结构不应当“三缺一”,在对自然与社会之外,应当对“思维”也有足够的了解。这就要阐述“第一列”概念。第二方面,“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关键期做好关键事。这就要重点传授“第一列”中的“思维形式(方法)”的知识,并设法转变为青年们的思维能力。第三方面,习主席最近又指示干部主题学习要“以学增智”。同理,青年教育传授思维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为的是“增智慧”“启智增慧”。那么“第二列”的“感性、悟性、知性、理性、灵性”,以及“第四列”的“历时性研究(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无疑将成为教材内容的重中之重。

以下便是教材“启智增慧”部分的核心内容要点:

对人类思维做共时性研究得知:当代人类最高抵达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潜思维(直觉思维)与显思维(醒觉思维)相沟通的水平。

对人类思维做历时性研究得知:整个人类的族类思维认知是由低级阶段逐步进到高级阶段不断演进的。就认知而言,感性认知——悟性认知——知性认知——理性认知。与此相应,就“思维形式”而言,(表象的)形象思维——(意象的)形象思维——概念的形式逻辑(抽象思维)——流动概念的辩证逻辑(抽象思维)。逻辑则贯串其间:原逻辑——前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与之相应的“思维内容”则是:信息——经验——知识——知识的知识)。高阶发生于低阶,思维认知能力层累般增长;高阶形成后低阶并不完全被取代。理性认知靠理性思维获得,但也离不开知性、悟性与感性;然而高阶统御低阶。感性认知与前形象思维对应,悟性认知与象思维或称象征性思维对应,知性认知与形式逻辑思维对应,理性则与辩证逻辑思维对应。在这整个过程中,形象与抽象,二者在不同的发展程度上如影随形;各自时隐时现,或隐或现。学界仍然一般待到知性阶段才称之为“思维”,亦即抽象逻辑思维。理性认知则指辩证逻辑思维。

对人类个体历时性研究告诉我们:人类个体精神成长过程重演整个人类的思维认知的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因而当代人类个体理应具备各种思维认知的形态与能力。而每次具体的思维认知活动过程中又是诸多思维形式、形态复合型的。思维认知活动有形象与抽象两种基本形态,思维认知首先是形象思维形态与抽象思维形态的结合。犹如水流的随物赋形,思维的形式、形态一旦进入具体的思维过程,受其内容制约,会产生不同的特点,人们往往又称其为某种思维方式。

演化到当代,人类个体理应具备各层级的思维认知的能力。更高还会出现灵性认知,达到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高度发展程度上的有机结合;亦即达到范畴思维与隐喻思维结合;还有多重思维的复合——思维主体因由任务的要求随机出现多重思维,而达到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高度发展程度上的有机结合、范畴思维与隐喻思维结合、多重思维的复合——这就是人们所谓智慧的最恰适的解释(智慧1)。由此产生创造性的思想(或行动的策略、发明的创意)——这是人们所谓智慧的又一重解释(智慧2)。近年来,天然思维与人工思维的融合加速进程,相当多的人已经能够进入到灵境状态,智慧3呼之欲出

第二点,关于教学内容的实施:

一,各学科协同。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种思维基本形态的基础上,人类在生活的实践的各个领域产生各种思维方式(其固定态又称思维模式)。诸如:科学活动则主要依靠科学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艺术活动则主要依靠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为主)。经验累积阶段则局限于经验思维方式,理论创新阶段则提升到理论思维方式(不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进一步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社会历史领域额更多借助历史思维。不同的文化样式如神话、宗教、哲学、科学以致具体学科如哲学、政治经济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的思维都各各具备自身的某些特点。

此前,学校的教学如果严格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原则,那么各门课程内在的培育思维智慧的作用会自觉不自觉地得以发挥。初二的几何引领学生初次闯入抽象思维的王国,成为“理性法庭”的冷峻执法的“庭长”;高二物理力学部分急剧提升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与精确性;高三数学的微积分启蒙学生的辩证思维觉悟;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课更让学生领略哲学思维、理论思维的精神威力。

但是,负面情况正如我们司空见惯的那样:如果片面追求升学率,违反科学规律,那就会发生严重偏差。诸如:知识碎片化而不能系统地显现其知识结构与其间的思维逻辑线索,不能再给学生以潜移默化;黑板上做实验、嘴巴里讲过程,那就不会发生科学行为逻辑的思维内化;盲目的跳级、超前学习,更会残酷地斩断、搅乱青少年的心智演进的秩序。所以,《思维学基础知识》课程理应紧密结合对整个教学领域以及各门学科的思维教学,具体体现思维学作为教育的第三块理论奠基石的支拄作用

二,各年级达标。我们中小学教育是培育人类个体,让婴幼儿而青少年,成长为人类社会的身心健康素养优良的新成员。人类个体重演族类心智演化过程。当然是急剧快速、高度压缩然而依照阶段进行,以及表现为年龄特别是学龄的阶段性。就其主干而言之,初中二年级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高中二年级上升到辩证逻辑思维水平。

高中毕业,学生基本达到当代人类新成员理应达到的思维认知水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直至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高度发展程度上的有机结合;亦即范畴思维与隐喻思维结合的水准基础上的多重思维方式的适恰的复合运用。

三,最佳课程形态。《思维学基础知识》可以演变为“思维方式与语文文体同步双修”课程。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这句话,以前是针对抽象思维而言,语言与抽象思维强相关。其实,语言的形象性为其原生态,形象思维由其而滥觞,亦复从中萌生抽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如果要表达出来,也要借助语言。多重思维复合而生智慧,智慧的生成与诠释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文本的文体读写能力基本上可以与思维形态、思维方式方法的养成同步进行:记叙文对应着形象思维;文学作品(小说与艺术散文)对应着文学艺术思维;科技说明文离不开概念的明确:限制、概括、定义、划分;科学证明文运用类比、归纳与演绎(推理论证);科学阐明文则联系着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文艺性议论文则必然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结晶出哲理智慧。

为了系统地实现思维智慧教学要求选取必要的合适的课文,以便教师对典范文本作思维解剖尔后科学地运用,应编成《中华智慧文本精选》与之配合使用。入选的文章如: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定义法、概念的限制与概括。邹韬奋的《呆气》:必要条件论点的证明。苏洵的《六国论》:归纳与演绎结合。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独立证明式反驳、辩证分析。《拿来主义》:选言证明法、系统思维、隐喻思维。《祝福》:想象、典型形象结合选言证明(排除法)。《药》:典型形象结合直觉(顿悟)思维。

四,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当代人类理应达到抽象思维的辩证逻辑的理性水平。语文高考合乎思维学的要求的作文题,其所触发的优秀作文的思维,一年年、一批批地不断证明着这个当代十八岁青年、人类社会的心智发展合格成员的思维认知的至高点。近年来上海高考优秀作文考生在应对连续几年触发辩证思维的高考作文题时,认知发展的实际状况达到这个至高点。上海则是个好典型,代表全国的基本方面(全国各地情况参差不齐,有的相差悬殊)。这是在广大语文教师多年来自发地结合教学进行思维教学的基础上,加之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程的《逻辑与思维》选修课的建立、语文课程也已加入逻辑教学的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正规的教材得以更完善、思维教学更具备理论自觉,中国青少年的思维智慧水平普遍提高是可以期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