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2018-11-30 10:02:18)
标签:

道德经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者不与

分类: 道德经

 

原文:善为士者不武﹔

译文:善为士者,不以勇武著称。士之可贵,在于德行之高。

 

原文:善战者不怒﹔

译文:善于战斗者,不因怒而战。战非祥,不可怒而兴兵。

 

原文:善胜敌者不与﹔

译文:善于战胜敌人的,会避免硬碰硬的冲突。避实就虚,避其锋芒,击其软肋,此为致胜之道。

 

原文:善用人者为之下。

译文:善用人者,谦下恭让以获人之尽力。

 

原文: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不争之德,用人之力,才能称得上自然天成,自古以来的大德体现。

 

“士”是古代的高知群体,往往担负邦国社稷的管理职责。“士”为管理者,不在于自身武力的强大,逼迫其他人接受管理,而在于以德行获得人们的尊敬与服从。纵观历史,所有以武力为统治管理基础,以高压让民众屈服于强权的,都无法维持社会的稳定,很快就淘汰在历史长河中。

 

《孙子兵法》云“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愤怒的情绪会冲散理智,让人更容易做出愚蠢的行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的战场上,还是和平年代的商业竞争中,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都是存身胜敌的根本。

 

《孙子兵法》势篇第一段“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用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解释,就是“避实击虚”。两军相战,硬碰硬固然更显英雄之豪气冲天,但一则损伤太大伤筋动骨,二则不可预测的因素太多很难把控局势。唯有避实就虚,方为致胜之要诀。

 

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实现想象力的主观能动性。善用人者,在于激发人之主观能动性,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释放人力之优势。如果只强调服从性,恐怕一群人的社会协调能力还比不上蜜蜂、蚂蚁这样的群体性生物。那么如何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上位者不为上,以下处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