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2014-12-22 09:08:05)
标签:
道德经第六十章 |
分类: 养养性 |
第六十章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释义】
上一章讲到“治人事天,莫若啬”,主要是讲怎么样“治人事天”,如何“莫若啬”呢?就是要小心谨慎,后面又讲到“早服”,就是做好准备,然后“重积德”,就是重视规律的总结。这六十章主要是讲如何治人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我看过很多人的注解,他们都说烹小鲜就是煮小鱼,煮小鱼就不能乱动,乱动鱼就会搞烂了,进一步引申说治国也是能不动就尽量不动啦,老子是不是这个意思啊?不是的,《道德经》第十五章讲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蔽而新成”,“新成”换做另外一个词就是“推陈出新”,老子觉得该改革的时候就必须改革,不能改革的时候就不要拔苗助长,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烹小鲜,历史上有一个典故,就是伊尹与商汤,商汤就是商朝的开国皇帝,伊尹非常有智慧,商汤就通过某种途径请到他,听说伊尹这个人也精通烹饪,那次就给商汤炒了几个菜,然后就从炒菜说起,炒菜要很多方面都顾及到,火候啊、材料的配置啊、咸淡的得当啊等等,烹小鲜这个典故给我们展示的是做什么事情要周密计划,要统筹兼顾,若烹小鲜是指治理国家就像做菜一样,要各方面都安排好、准备好、搭配好,而不能乱动,该动就动,不该动就不要动。还有些人引申为会烹饪的人就能治国,怎么可以这么说呢?这种想法一定是受以前欧阳修写的那个《卖油翁》的影响,《卖油翁》说会射箭不外是手熟而已,就像会从铜板中间的孔倒油进去一样,都是手很熟练了,《卖油翁》只是说一种技艺只要认真去学习就可能会学好,这是另外一个侧面来说技术的问题,如果让卖油翁射一下箭看看,就不一定行了,这二者是不能划等号的嘛,怎么能说会做菜就会治理国家呢?伊尹为商汤做菜这个典故主要是阐述了做事情要统筹兼顾。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道就是大道之理,莅就是临、到的意思,就是以大道之理来治理国家,这里的鬼不是讲神鬼,而是指那些搞鬼的人,就是那些歪门邪道的人,想捣蛋的人也玩不起花招,前面就有以正治国就是这个道理。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这里进一步告诉大家,那些搞鬼的人不是没有花招了,他们那些花招也不敢去伤人,你正气凛然,他们还是会收敛。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他们的花招并不是说不会伤害别人,是因为圣人也不伤人,也就是圣人自己行为很端正,所以那些搞鬼的人在圣人的影响下就不敢胡作非为,如果你胡作非为,我以正治国,就会将你干掉了,是圣人带好头,统治者带好头,上梁正了,下梁就不敢歪了,就是身教啊。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这里的两不相伤是圣人不伤人,那些搞鬼的人也不敢胡作非为,这里的归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很熟悉《岳阳楼记》里面的“微斯人,吾谁与归”,就是如果没有这些人,我和谁在一起啊,不是我和谁回去啊,这里的归也是同一个意思,交就是互相沟通、联系,故德交归焉,就是通过德使大家达成共识,在一起和睦相处,就是因为圣人带好头,那些搞鬼的人也不敢玩弄花招、胡作非为,大家就可以在德的方面达成共识,和睦相处。
这一章重点是承接了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这一章主要是讲治人。谢谢大家!
【补充问题】
这一章中讲到的“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等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神鬼之类的。
【回答】
自古到今还没有确查的证据看出神鬼会伤人嘛,所以老子不会那么傻,如果老子在说神说鬼,这个论据都站不住脚,就算似乎有神鬼,但也没有达到有理有据的程度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