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奶奶大哥错别字粉丝甘肃教育 |
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命运突然把一个男人推到了我的面前。
和二叔发生冲突以后,我一直住在学校里。奶奶在这个阶段去了甘肃三叔那里。
除了学校供应的一日三餐我身无分文,窘迫得几乎买不起一卷卫生纸。我想到了向别人借钱这条路。我是这样想的:现在离毕业不到半年时间,我每月需要2元钱,半年下来也就是需要十几块钱。我先借别人的钱用,只要我有了工作,每月就有了固定的收入,一个月的工资就能还了这十几块钱。
身边的同学几乎和我一样,一个个捉襟见肘,哪里有钱借给别人!这时候,我想起来了一个人。在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小姑娘是我东关民办中学的校友。她低我两届,是我的铁杆粉丝,当时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读中专。我曾经见过她的妈妈,人很好,也很同情我这个没有父母关照的可怜孩子,这和她也是幼年丧母不无关系。我看她家里的吃穿度用比较宽松,应该有钱借给我。
一个星期天,我把那个17岁的小粉丝约出来告诉她我的困境。她的心特别软,听了我的诉说就开始泪流满面。后来听说我要向她借十几块钱,她满口答应,说是只要回家告诉妈妈,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到了下一个星期,她没有践行诺言向妈妈要十几块钱借给我,而是把妈妈给自己的零花钱分出来3块钱给了我。我感激不尽的同时一再叮咛她不必为难,我还是有办法能借到钱的。
也许是苍天安排,没想到这个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同情将我拉进了她的家,并且做了她的大嫂。
小粉丝有一个25岁的大哥当时是大学的助教在家休暑假,她把我的故事讲给她的大哥听。这个大哥人很朴实,是个典型的书呆子。读书教书是他的全部,他几乎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当然也不能理解我的故事,他不明白身边怎么会有这么困苦的人!不知道是出于好奇还是出于同情(应该是二者兼之吧)暑假结束回到学校以后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最明确的观点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极度贫困的人最容易接受精神食粮。
我立即给他写了回信,讲述自己艰难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感谢关心。他的第二封信是这样开头的:“有以下错别字需要纠正……”他列出了我信中的所有错别字,并且一一对正地写上正确的字。至此,我和这个不知道是“大哥”还是“老师”还是“恋人”的人开始了交往。
奶奶从甘肃回来了。她从同学那里知道我有了一个朋友很是震惊,尤其是听说这个人是山西人就更加不能容忍——她对山西人持有强烈的偏见。
奶奶把我从学校找回家彻夜的数落引起我强烈的反感,我离开家以后就去找那个同学的大哥诉苦,并且说:“我们也没有说一定要结婚哪!奶奶为什么这么反对?”
一向少言寡语的他听了我对奶奶的抱怨以后说出的话让我大为吃惊:“不想结婚我们为什么要交往?”
原来如此!
纵观历史,凡是在儿女的婚姻问题上,老人和儿女意见相左的时候,失败的往往是老人。奶奶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尽管她反复地告诫我,对方在外地工作,我们要两地分居;对方家里兄弟姐妹六个没有房子住;况且,对方貌不出众,与我差异甚大……我什么也听不进去,只是一门心思地认为他有才,和这么有才的人结婚应该是很有幸的一件事。
可怜奶奶一世好强却没能做主她从一岁就开始抓养的孙女儿的婚事。很快,我们开始谈婚论嫁,等我一毕业就结了婚。我们的新房里除了一个三十块钱买的皮箱以外没有一件新家具,我结婚不到一个月就将新房腾了出来……
结婚第二天回门的时候,奶奶给了我一句话:“你愿意跟他结婚我有没办法,但是,我们王家的姑娘可没有离婚这一说,你就铁心跟他过一辈子吧!”
我肯定地点了点头说:“我知道。”
为了遵守给奶奶的承诺,我将一个失败的婚姻维持了28年,待奶奶去世12年之后才走出了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