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继母奶奶厦房西安教育 |
我和奶奶的故事(七)
快乐让人难忘,不幸也会刻骨铭心。
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和奶奶平静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这变化起源于我的继母带着两个妹妹回到了家里。
那是一个秋天的中午,我和奶奶正准备吃饭,只见从大门外走进来母女三人,她们是继母和她的两个女儿,继母个子不高,人很胖,两个妹妹一个四五岁,一个只有一岁多。
“素琴!”奶奶迎上去接过继母怀里的小妹妹,拉着大妹妹坐到了小饭桌前。我痴痴地望着眼前的人,努力地回忆她们是谁。因为父亲和继母离家出走的时候我还小,继母长什么样子一点儿也没有印象,但我依稀记得继母的名字叫素琴,是她们回来了。
继母刚一坐下,就开始哭,我隐隐约约听出来是父亲在北京出了事情,她们娘三个不得已才回到了老家。原来这几年父亲和继母一直在北京流浪并且生了两个女儿,怪不得一个叫京华,一个叫京莲。
奶奶才几年时间不为父亲操心了,如今听说他又在北京出了事情怎能不着急上火,她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只有我,因为回来了两个妹妹,有人陪我玩了,所以心里特别高兴,吃完饭我就把她们带上满巷子跑,告诉我的小伙伴我妹妹回来了。
事情远远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继母是一个极其泼辣的女人,加上丈夫不在身边心里烦躁,她做出了很多让奶奶不能容忍的事情。
首先她不爱劳动,家务就不说了,地里的活儿也不想干,奶奶下地回来她连饭也不做,嘴里还骂骂咧咧地;其次,她讨厌我,看见我就骂,说我是个“带头子”,意思是奶奶从娘家带来的野孩子;还有,她听娘家人的挑唆把小妹妹送了人……家里每天都像开了锅的水咕嘟咕嘟地翻腾。可怜奶奶,屋里没有一个男人,她一个女人家,要管五口人的生活,还要和继母淘气。(那女人是麦秸草一点就着,巷子里也有和奶奶不对劲的人经常挑拨她和奶奶闹)有几次她都把奶奶打倒在地。奶奶抱着我放声大哭:“娃呀,要不是你我早就不在这家里呆了!”
听了奶奶的话,我哭着说:奶奶,咱不在这里住了,您去哪儿我也去哪儿!”我那时候不知道奶奶的难处,其实,西安的二叔早都叫奶奶去给他们看孩子了,奶奶没有去,而是把长我七岁的四叔送去给他们帮忙了。我那时候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人小,不能干活儿,要吃饭,还要上学,所以二叔和二婶也不喜欢我。
奶奶本来是村里的调解员。现在该轮到别人给她调解婆媳纠纷了。大家在我家坐到很晚劝继母和奶奶好好过日子。继母一蹦三尺高:“好好过日子,我跟她过?我又没有嫁给她!花轿把我抬到她家里是嫁给她儿子的,现如今,她儿子哪儿去了?让我带着两个女子守活寡,没门!”我被吓得躲在奶奶身后大气都不敢出。
村里的明白人背过继母给奶奶说:“婶子,素琴不会安安生生地过日子的,你没看,那是六月的萝卜——少教。你干脆到西安逃活命去吧!奶奶说她丢心不下我,那些人说:”不管咋说,巧言都是金窝的娃,我就不信她敢怎样虐待孩子,再说,现在吃的是大食堂,娃上学回来不愁没有饭吃,都能长大的!“
在别人的劝说下,奶奶终于下定了离开家去西安的决心,我们祖孙分别在即。
临走前几天,奶奶晚上躺在床上给我千叮咛万嘱咐,她让我上学回来给继母看好妹妹,让我知道平常换洗自己的衣服,还让我注意不喝凉水免得生病……奶奶每说完这些事都要说一句:“娃呀,不是奶奶不带你去西安,奶奶也是靠人家养活的,吃人的“眼角食”不容易啊!”我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心里装不了那么多人间悲苦,我只知道奶奶现在还在我身边,靠着她我睡得很香。
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罗敷河上有座十三眼拱形石桥,那是去火车站的必经之地。我和奶奶走上桥顶,下到桥东头,奶奶又返回来把我送回到桥西头。这样反复几次以后奶奶说:“干脆咱俩在桥顶分开,我往东边下,你往西边下。”我说:“好。”眼看奶奶往桥东走下去了,我却还是站在桥顶上不往下走,我不想与她离开,我想看奶奶走得更远。奶奶回过头来向我招招手:“回去吧,听话!”我看见她在抹眼泪。这时候的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我哽咽得说不出话,只是招手,一直向奶奶的背影招手。
离开奶奶的第一个夜晚,我蜷缩在小厦房里的土炕上,周围是无边的黑暗。我听见老鼠悉悉索索地觅食,院子里屋檐下,架上的母鸡不时地挪动身子为小鸡保暖,我和着泪水睡着了。
(七)我和奶奶的故事
快乐让人难忘,不幸也会刻骨铭心。
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和奶奶平静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这变化起源于我的继母带着两个妹妹回到了家里。
那是一个秋天的中午,我和奶奶正准备吃饭,只见从大门外走进来母女三人,她们是继母和她的两个女儿,继母个子不高,人很胖,两个妹妹一个四五岁,一个只有一岁多。
“素琴!”奶奶迎上去接过继母怀里的小妹妹,拉着大妹妹坐到了小饭桌前。我痴痴地望着眼前的人,努力地回忆她们是谁。因为父亲和继母离家出走的时候我还小,继母长什么样子一点儿也没有印象,但我依稀记得继母的名字叫素琴,是她们回来了。
继母刚一坐下,就开始哭,我隐隐约约听出来是父亲在北京出了事情,她们娘三个不得已才回到了老家。原来这几年父亲和继母一直在北京流浪并且生了两个女儿,怪不得一个叫京华,一个叫京莲。
奶奶才几年时间不为父亲操心了,如今听说他又在北京出了事情怎能不着急上火,她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只有我,因为回来了两个妹妹,有人陪我玩了,所以心里特别高兴,吃完饭我就把她们带上满巷子跑,告诉我的小伙伴我妹妹回来了。
事情远远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继母是一个极其泼辣的女人,加上丈夫不在身边心里烦躁,她做出了很多让奶奶不能容忍的事情。
首先她不爱劳动,家务就不说了,地里的活儿也不想干,奶奶下地回来她连饭也不做,嘴里还骂骂咧咧地;其次,她讨厌我,看见我就骂,说我是个“带头子”,意思是奶奶从娘家带来的野孩子;还有,她听娘家人的挑唆把小妹妹送了人……家里每天都像开了锅的水咕嘟咕嘟地翻腾。可怜奶奶,屋里没有一个男人,她一个女人家,要管五口人的生活,还要和继母淘气。(那女人是麦秸草一点就着,巷子里也有和奶奶不对劲的人经常挑拨她和奶奶闹)有几次她都把奶奶打倒在地。奶奶抱着我放声大哭:“娃呀,要不是你我早就不在这家里呆了!”
听了奶奶的话,我哭着说:奶奶,咱不在这里住了,您去哪儿我也去哪儿!”我那时候不知道奶奶的难处,其实,西安的二叔早都叫奶奶去给他们看孩子了,奶奶没有去,而是把长我七岁的四叔送去给他们帮忙了。我那时候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人小,不能干活儿,要吃饭,还要上学,所以二叔和二婶也不喜欢我。
奶奶本来是村里的调解员。现在该轮到别人给她调解婆媳纠纷了。大家在我家坐到很晚劝继母和奶奶好好过日子。继母一蹦三尺高:“好好过日子,我跟她过?我又没有嫁给她!花轿把我抬到她家里是嫁给她儿子的,现如今,她儿子哪儿去了?让我带着两个女子守活寡,没门!”我被吓得躲在奶奶身后大气都不敢出。
村里的明白人背过继母给奶奶说:“婶子,素琴不会安安生生地过日子的,你没看,那是六月的萝卜——少教。你干脆到西安逃活命去吧!奶奶说她丢心不下我,那些人说:”不管咋说,巧言都是金窝的娃,我就不信她敢怎样虐待孩子,再说,现在吃的是大食堂,娃上学回来不愁没有饭吃,都能长大的!“
在别人的劝说下,奶奶终于下定了去西安的决心,我们祖孙分别在即。
临走前几天,奶奶晚上躺在床上给我千叮咛万嘱咐,她让我上学回来给继母看好妹妹,让我知道平常换洗自己的衣服,还让我注意不喝凉水免得生病……奶奶每说完这些事都要说一句:“娃呀,不是奶奶不带你去西安,奶奶也是靠人家养活的,吃人的“眼角食”不容易啊!”我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心里装不了那么多人间悲苦,我只知道奶奶现在还在我身边,靠着她我睡得很香。
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罗敷河上有座十三眼拱形石桥,那是去火车站的必经之地。我和奶奶走上桥顶,下到桥东头,奶奶又返回来把我送回到桥西头。这样反复几次以后奶奶说:“干脆咱俩在桥顶分开,我往东边下,你往西边下。”我说:“好。”眼看奶奶往桥东走下去了,我却还是站在桥顶上不往下走,我不想与她离开,我想看奶奶走得更远。奶奶回过头来向我招招手:“回去吧,听话!”我看见她在抹眼泪。这时候的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我哽咽得说不出话,只是招手,一直向奶奶的背影招手。
离开奶奶的第一个夜晚,我蜷缩在小厦房里的土炕上,周围是无边的黑暗。我听见老鼠悉悉索索地觅食,院子里屋檐下,架上的母鸡不时地挪动身子为小鸡保暖,我和着泪水睡着了。
(七)我和奶奶的故事
快乐让人难忘,不幸也会刻骨铭心。
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和奶奶平静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这变化起源于我的继母带着两个妹妹回到了家里。
那是一个秋天的中午,我和奶奶正准备吃饭,只见从大门外走进来母女三人,她们是继母和她的两个女儿,继母个子不高,人很胖,两个妹妹一个四五岁,一个只有一岁多。
“素琴!”奶奶迎上去接过继母怀里的小妹妹,拉着大妹妹坐到了小饭桌前。我痴痴地望着眼前的人,努力地回忆她们是谁。因为父亲和继母离家出走的时候我还小,继母长什么样子一点儿也没有印象,但我依稀记得继母的名字叫素琴,是她们回来了。
继母刚一坐下,就开始哭,我隐隐约约听出来是父亲在北京出了事情,她们娘三个不得已才回到了老家。原来这几年父亲和继母一直在北京流浪并且生了两个女儿,怪不得一个叫京华,一个叫京莲。
奶奶才几年时间不为父亲操心了,如今听说他又在北京出了事情怎能不着急上火,她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只有我,因为回来了两个妹妹,有人陪我玩了,所以心里特别高兴,吃完饭我就把她们带上满巷子跑,告诉我的小伙伴我妹妹回来了。
事情远远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继母是一个极其泼辣的女人,加上丈夫不在身边心里烦躁,她做出了很多让奶奶不能容忍的事情。
首先她不爱劳动,家务就不说了,地里的活儿也不想干,奶奶下地回来她连饭也不做,嘴里还骂骂咧咧地;其次,她讨厌我,看见我就骂,说我是个“带头子”,意思是奶奶从娘家带来的野孩子;还有,她听娘家人的挑唆把小妹妹送了人……家里每天都像开了锅的水咕嘟咕嘟地翻腾。可怜奶奶,屋里没有一个男人,她一个女人家,要管五口人的生活,还要和继母淘气。(那女人是麦秸草一点就着,巷子里也有和奶奶不对劲的人经常挑拨她和奶奶闹)有几次她都把奶奶打倒在地。奶奶抱着我放声大哭:“娃呀,要不是你我早就不在这家里呆了!”
听了奶奶的话,我哭着说:奶奶,咱不在这里住了,您去哪儿我也去哪儿!”我那时候不知道奶奶的难处,其实,西安的二叔早都叫奶奶去给他们看孩子了,奶奶没有去,而是把长我七岁的四叔送去给他们帮忙了。我那时候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人小,不能干活儿,要吃饭,还要上学,所以二叔和二婶也不喜欢我。
奶奶本来是村里的调解员。现在该轮到别人给她调解婆媳纠纷了。大家在我家坐到很晚劝继母和奶奶好好过日子。继母一蹦三尺高:“好好过日子,我跟她过?我又没有嫁给她!花轿把我抬到她家里是嫁给她儿子的,现如今,她儿子哪儿去了?让我带着两个女子守活寡,没门!”我被吓得躲在奶奶身后大气都不敢出。
村里的明白人背过继母给奶奶说:“婶子,素琴不会安安生生地过日子的,你没看,那是六月的萝卜——少教。你干脆到西安逃活命去吧!奶奶说她丢心不下我,那些人说:”不管咋说,巧言都是金窝的娃,我就不信她敢怎样虐待孩子,再说,现在吃的是大食堂,娃上学回来不愁没有饭吃,都能长大的!“
在别人的劝说下,奶奶终于下定了去西安的决心,我们祖孙分别在即。
临走前几天,奶奶晚上躺在床上给我千叮咛万嘱咐,她让我上学回来给继母看好妹妹,让我知道平常换洗自己的衣服,还让我注意不喝凉水免得生病……奶奶每说完这些事都要说一句:“娃呀,不是奶奶不带你去西安,奶奶也是靠人家养活的,吃人的“眼角食”不容易啊!”我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心里装不了那么多人间悲苦,我只知道奶奶现在还在我身边,靠着她我睡得很香。
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罗敷河上有座十三眼拱形石桥,那是去火车站的必经之地。我和奶奶走上桥顶,下到桥东头,奶奶又返回来把我送回到桥西头。这样反复几次以后奶奶说:“干脆咱俩在桥顶分开,我往东边下,你往西边下。”我说:“好。”眼看奶奶往桥东走下去了,我却还是站在桥顶上不往下走,我不想与她离开,我想看奶奶走得更远。奶奶回过头来向我招招手:“回去吧,听话!”我看见她在抹眼泪。这时候的我已经是泪流满面了,我哽咽得说不出话,只是招手,一直向奶奶的背影招手。
离开奶奶的第一个夜晚,我蜷缩在小厦房里的土炕上,周围是无边的黑暗。我听见老鼠悉悉索索地觅食,院子里屋檐下,架上的母鸡不时地挪动身子为小鸡保暖,我和着泪水睡着了。
我和奶奶的故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