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到思维问题。如同电影不是一个单项而是一个系统,我们的世界更不是一个单项,而是一个系统。
系统论的核心是:一、任何一个对象都不是孤立的,它是处在一个系统中。二、要系统的优,不要单项的优。
例如手表。
关于手表有很多单项:准确、外观、价格等等。
我们使用的手表,完全可以像航天飞机上的表一样精确,可是,如果我们的表如此精确的话,那么,表的价格就要增加到五万美金。所以,我们个人使用的手表,允许一定的误差。
例如桥梁。
桥的建设也有很多单项,清华大学有一门课程:桥梁工程学。桥梁工程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这里,我们不做详细介绍。我们只说一点:在资金使用方面,桥梁工程学有一个桥梁设计师长期约定的共识:就是“梁”与“墩”的价格比为1:1的时候,该桥梁的建筑是最为合理的。
例如共汽车:
公共汽车有很多单项:速度、载客数、安全、造价等等。
公共汽车绝对的快,可以。但是,载客数就要减少。绝对安全可以,如同美国总统的汽车。但是,价格就要提高。所以,要全面考虑。
说到底,单项就是片面和绝对。系统则是全面和相对。
对于我们来讲,知识结构的问题也是如此。知识也是系统。我们要建立好的知识结构。单项的“优”是不能成为优秀的编剧导演的。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电影编导的知识结构如下:
①、电影知识
⒈视听元素:
⒉剧作法:
⒊总体构思:
②、文化修养:
⒈历史:
⒉哲学:
⒊文艺:
⒋自然科学:
③、生活:用艺术的眼睛看生活。
从另外一种排列方法讲:一个好的艺术家的思想武装应该是三大块:
①、历史的:感性、理性的。
②、艺术的:感性、理性的。
③、哲学的:纯理性的。它是最高层次的,是指向“大道理”的。
三大块象一只鼎的三足,能使鼎稳固屹立。
三大块是指通过读书得到的思想上的武装。就象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还有一个面不是通过读书得到的,它与三大块的地位是并列的,那就是:──“生活”。
2、“二维思维”
思维是一个平面:有“长、宽”:即思维在一个平面内从多个角度展开。它比“一维思维”大大前进了一步。
还是小偷去偷房间内的金子。“二维思维”是门之外,从房子的窗户进去。按照规矩,窗户不是进人的,门是进人的。但是,小偷已经是小偷了,小偷当然不遵守规矩了。
例如还是“鞋”:“二维思维”是除了鞋的实用作用之外,还考虑到鞋的款式,鞋的颜色,鞋的价格,鞋的耐用程度等等。如款式和颜色:即怎样使鞋与人的衣服配合、与人的肤色配合,使鞋变成人的服装美、人的外表美的一部分。
3、“三维思维”
思维是一个块,是一个立体,有“长、宽、高”:即在多角度之外又引入了“时间”(高)的因素。它比“二维思维”又前进了一步。
还是小偷去偷房间内东西,“三维思维”是门、窗户之外,从墙、房顶或者地下挖洞进去。
还以“鞋”来说:“三维思维”是在关于鞋的种种考虑中,引入时间因素。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如同人类本身的进步变化一样,鞋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类最早的时候不穿鞋,后来有了草鞋,再后来有了木头鞋,后来又有了布鞋,又有了皮鞋。等等。
(待续)
——
摘自《荣誉》修订版 苏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