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做好“大管家”来塑“大城管”形象
■作者:梁萍
20日,在武汉市城管工作会议上,市长阮成发拿出自己的“孤本”书一次次地翻开向与会人员宣讲道:武汉城管要有“大城管”的意识,争取当好市民的“大管家”。并在会议上,他将这本书名为《天大的小事:眯着眼睛看西方》的“教材”,当场送给了武汉市城管局局长刘建年。(《楚天都市报》2月21日报道)
城管大不大?大!而且,在一两年前的那期间,他们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是越来越“高大”。但是,这种“高大”并不光辉,而是一种近似凶神恶煞的霸气在四射八喷,相当地凌人。于是有许多网友戏称,如果让中国的城管投入战争,那一定是排山倒海而战无不胜的。虽然,笔者与网友们的话有点言过其实,甚至一竿子打伤了满船的人。然而,事实上城管在许多人的口碑或印象中是不怎么够好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近一两年来,他们在逐步重塑自己而回找着真正的自己。可喜可贺!
大城管,大管家。虽然,过去我们恐惧城管的“大”。但是,现在我们却期盼城管的“大”。不过,这种大不是妄自尊大,不是目中无人之大,更不是无法无天而乱其所为之大,而是心胸或度量要大,为市民尽心尽力服务的意识要大,为创建文明美好城市的功劳成绩要大。于是,名副其实地当好市民的“大管家”,而给我们重塑上如此“大城管”的光辉形象。
然而,城管如何才能当好市民的“大管家”而赢得“大城管”的光辉形象呢?
相对于政府的其他部门或单位,城管部门算是“后生”单位,而且“年龄”悬殊相差甚远。于是,其“成熟度”等是相对欠缺的,所以许多方面还在摸索健全中。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城管就得以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完善完美自己。而市长送书给城管局长,其意就是在于此。但是,市长不可能天天送书,所以不仅要读送的这一本书,还得读更多的书,并学而致用。而且,需要读书的人不仅是城管局长,因为市长也无法或不可能给每个城管人手一册地送书,所以所有城管都要读书学习。如此,知识就比警器更能武装城管,有知识和素质的城管才最能当好市民的“大管家”而赢得“大城管”的光辉形象。
光说不练,或者即使有满腹的才华却溢使不出来,这也成不了“大管家”或“大城管”。市容市貌管理是项综合复杂的工作,更有着一荣俱兴或一败皆伤的关键或重要。比如,城市文明美好了,它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城市文明美好了,它可增强招商引资的魅力优势。等等。当然,城市文明美好了,它最能让市民工作,学习和生活得更愉快舒适和幸福。然而,这其中需要城管要去做的事就太多太多了,而且看似微小的琐事又占着绝大多数。同时,只要是关系市民和城市管理的事,无论大小都是天大的事。所以,这就要求城管大事要做,小事也得为,并以人为本地做好或为好而让市民满意。只有如此,城管才是市民名副其实的“大管家”。只有如此,城管才能赢得“大城管”的光辉形象。
大城管,大管家。做到什么样子或程度才算大呢?其实,城市管理工作是任重道远而永无止境的。不过,也不要因如此看不到头而怯然却步,其可以拟定一个个阶梯性的目标而循序渐进。首先,做得让本市的市民和来宾基本满意,然后做得在全国同类城市脱颖而出,接着向全国“顶级”文明美好城市发起赶与超的强强“攻势”而摘冠,最后向如阮成发市长所讲的新加坡等国外城市看齐。当然,这其中,有你在进步,也有人家在同样奋起向前。所以,城市管理工作是永远没有可以松劲懈慢的时候,否则就会一落千丈而登坐不上“大城管”的宝座。
当然,做好市民“大管家”而赢得“大城管”的光辉形象,其要求等还止于这些。比如,文明的城市,需要城管的文明执法以及其它的文明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比如,要做文明的城市,就必须建立起可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长期执行的完善机制。等等。城市管理是门很大很丰富多彩的学问,我们相信城管们目前一定已经学习领会了很多。所以,我们也相信城管会尽快真正成为市民的“大管家”,更相信他们在市民心中会塑起“大城管”的光辉形象。而且,我们市民也将与城管一起携手努力,共创城市的文明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