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6日游D2:帕坦-杜巴广场2024年2月11日

早晨7点,卡着点下到酒店一楼吃早餐。
早餐很丰盛,尼泊尔印度风味和西式两种,各占一半。尼泊尔印度餐食还是不太适应,还是吃西餐吧,煎蛋Omelette、烤面包抹黄油果酱、牛奶膨化麦片、烤香肠、蔬菜沙拉、水果、新鲜西瓜汁等。果汁比较淡,兑水有点多。
尼泊尔印度餐食,名字看不懂,但能猜到个大概。

Poori,印度脆饼,一种油炸食品,通常与咸味咖喱一起食用。有点像北京的油饼。

Mo:Mo Achar,饺子蘸料
8点钟,在酒店大堂,用InDrive App叫了一辆车去帕坦杜巴广场(Patan Durbar Square),路程7公里,486卢比(合人民币27元),所以加德满都的出租还是挺贵的。
出租车停在帕坦老城外,需要步行十几分钟才能到杜巴广场。老城区道路狭窄,汽车进不去,摩托车倒是穿梭自如。
帕坦(Patan),曾经是一个高度独立的贵族城邦,现如今成为了加德满都市郊的一个区,两地之间仅隔着一条浑浊的巴格马蒂河(Bagmati River)。当地人仍沿用原先的梵文拉利特普尔(Lalitpur),意为“美丽之城”或纽瓦丽名字“Yala”来称呼这座城市。
帕坦一直由当地的贵族统治,直到加德满都国王希瓦西姆哈.马拉(Siva Simha Mala,1578-1619年在位)于1597年攻占这座城市。

如想门票多次使用,需要到帕坦博物馆内的管理处,由管理员写上姓名、护照号和有效期,盖章签字生效。通常管理员会询问在加德满都谷地待多少天,然后写上有效期。

塔莱珠大钟(Taleju Bell)
正对着王宫的大门有一口巨大的古钟。1736年,毗湿奴.马拉国王(King Vishnu Malla,1729-1745年在位)将大钟挂在此处,受到冤屈的人可以敲响这口钟,请求国王为他们伸冤。

尤加拿伦德,马拉国王雕像(King Yoganarendra Malla Statue)
杜巴广场南边一根高耸的石柱上,是尤加拿伦德.马拉国王(King Yoganarendra Malla,1684-1705年在位)以及王后的铜像。







Manga Hill
下沉式的阶梯水井,它是为帕坦提供用水的众多水渠之一。蓄水池是一座十字形水池,旁边有3只精心雕刻成Makara(形似鳄鱼的野兽)形状的喷水嘴。

克利须那神庙


湿婆神庙和比姆森神庙
克利须那神庙(Krishna Mandir)
1637年,由希迪纳拉希哈.马拉国王(King
Siddhi Narasimha Mala,1619-1661年在位)修建。寺庙用雕花石料打造而成,而不是常见的砖木结构。
克利须那(Krishna),是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是诸神之首,世纪之主。
这座悉卡罗风格尖顶寺庙共三层,每层的门廊都有廊柱支撑。一楼是克利须那主神殿,两边有拉妲(Radha,克利须那的恋人伴侣)和印度教女神Rukmini(克利须那的配偶之一)。二楼供奉湿婆神,三楼供奉观世音菩萨(Avalokitesvara)。
观世音菩萨也被认为是印度教的护世神毗湿奴(Vishnu,妻子吉祥天女拉克希米Lakshmi,坐骑大鹏鸟迦楼罗Garuda)、毁灭神湿婆(shiva,妻子帕尔瓦蒂Parvati,坐骑公牛南迪Nandi)、创造神梵天(Brahma,妻子智慧女神萨拉斯瓦蒂Saraswati,坐骑天鹅桓娑hamsa)的起源。
一层横梁上有精美的石雕,描述《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的故事,二层横梁上的雕饰则描述《罗摩衍那》(Ramayana)中的场景。
毗湿奴的半人半鸟坐骑迦楼罗手臂交叉于胸前,跪在正对着神庙的立柱顶端。

站在帕坦博物馆的二楼,远望克利须那神庙。






湿婆神庙(Vishwanath Temple)
这座双层塔庙建于1627年的希瓦西姆哈.马拉(Siddhi
Narsingh Malla,1619-1661年在位)统治时期,位于克利须那神庙和比姆森神庙之间。
寺庙屋顶支撑檐柱上有许多华丽的木雕,柱廊上方山墙上的雕饰尤为精致。
比姆森神庙(Bhimsen Temple)
杜巴广场最北边,纽瓦尔(Newar)人崇拜他为商业和贸易之神-比姆森。
比姆森是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描述的般度族五兄弟之一,他力大无穷,常常被描绘成用双手举起一匹马或把一头大象压在膝下的红色大力士。
现存的建筑于1682年重建的,它以其三扇相互连接的金色窗户而闻名。1934年和1967年又经过两次修复。
非印度教教徒也可以上到楼上参观,只可惜我上去时雕像还在维修,脸用红布盖着,工作人员正在修补雕像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