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家的回锅肉

(2015-10-27 23:17:13)
分类: 烹炒

http://s8/bmiddle/001nJg0Kzy6WxwyqD6Dc7&690

兰若/

     回锅肉是一品大众的家常菜式。说起来不过是把猪肉煮熟,切片,然后回锅再炒,回锅就是两次烹饪的意思。加一点儿辣椒,倒是很爽口的。记的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偶尔在饭店里吃饭,常叫一款回锅肉,价钱大概只有三毛多钱的样子,那时候正值经济不振时期,肚子里没有什么油水,倒真想吃这肥肥的一口儿。后来,经济振兴市场繁荣,人也到了中年,饮食也讲究结构,就不怎么吃它了,倒添了几分的生疏。

我有一位学法律的女朋友,四川重庆人,刚刚大学毕业,身体柔弱,不大像会做家务的样子,家里请客,常求一个真正做过厨师的朋友去帮忙。可是她会炒回锅肉,很好吃,她还会把煮过肉的水撇去浮沫,再加些新鲜的青菜,勾一道挺不错的汤。吃了两次,竟也吃出了一些趣味。

我照她的方法买一些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洗净,在开水中烫过,再换清水加葱姜大料煮十多分钟捞出,晾凉切片,然后再加葱姜蒜末,豆瓣甜酱,料酒白糖烹炒,果然方便快捷,味道也很不错。一道菜做下来,菜也有了,汤也有了。

后来读了一本有关川菜的书,才明白正宗川菜中的回锅肉做起来是很有一些讲究的。它对成菜的质量要求是:厚薄均匀,软硬适度,味浓鲜香,最主要的是要现灯盏窝,就是说炒熟后的肉片收缩卷曲,恰如灯盏的形状。能够达到这一要求,是一个厨师对原料选择、刀功、火候等多种因素综合运用的结果。

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选料要精,选用皮薄膘厚、肥瘦相间肉质细嫩的猪后腿肉。其次在煮肉时,切忌不要煮过头,久煮过火,瘦肉中的水分流失过多会变得紧缩老硬,失去鲜嫩的口感;而肉皮和肉膘也会过烂粘糯,影响刀功难以成形。恰当的方法是,煮一刻钟左右,至肉色转白,皮掐得动,瘦肉断红至熟时,捞出用凉水冲漂晾凉。第三,肉片厚薄要均匀,切成长五、六公分,宽四公分,约两个硬币厚的大片。肉片太厚,在烹炒过程中不宜卷曲,太薄在爆炒中又会变成油滓。最主要的第四点便是火候的掌握,油温不要过高,四成为好,大约就是80-100度为宜。肉片在均匀的油温中,肉皮卷缩,脂肪溢油,瘦肉也因水分流失,肌纤维收缩,于是肉片卷曲形成状似灯盏的半圆形。这时烹入料酒去腥,当肉片水气已干出油时,加入豆瓣、甜酱,待酱炒散出香味,加少许白糖,酱油炒匀,最后放入一些绿叶蔬菜,我最喜欢放的是蒜苗,急火炒至断生起锅即成。

那年住在四川成都附近的街子古镇,看足了四川人炒回锅肉。说川人都会做菜似乎一点都不夸张,常常是你在做菜的时候,旁边只要有人,一定会指导你如何做菜。说起来每人都有秘藉在手。不过像回锅肉这样的家常菜式,一定是各家各味。我还是记住了一些要点,比如用到陴县豆瓣,四川朋友说如果要买一定要选鹃城牌的。

不过再好的陴县豆瓣不如自家手工做的豆瓣酱。所以最热的七、八月份,镇子上几乎家家都在做酱。那些辣椒们被洗干净了,去把儿凉干,用刀剁碎,再加川盐、酒、红糖、香料和发酵好的蚕豆瓣,在烈日下暴晒,等待豆瓣酱中的水分挥发至尽,最后用当年新榨的菜籽油覆盖,密封。

于是毒日头下,整个镇子的空气中都充满着发酵的味道。

 

 


 


http://s15/mw690/001nJg0Kzy6Wxxe6R0Wde&690

http://s3/mw690/001nJg0Kzy6WxxF1KaS0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香葱焅鱼
后一篇:土豆泥肉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