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葱焅鱼

标签:
美食烤香葱鱼 |
分类: 烹炒 |
http://s14/bmiddle/001nJg0Kzy6VOoYxYUR6d&690
林文月是连战的表姐,她的随笔集《饮膳札记》,副题用了《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肴》,想是出版社要找个卖点。正文前附有10帧照片,有孔德成,台静农,林海音,董桥,杨牧,胡耀恒等名流影像,都是林文月家宴的常客。虽然只是记述了19道私房佳肴,却露出了举重若轻文学笔记的味道。读过这19道私房佳肴以后,感慨林文月这等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优雅贤淑的女性,除了其家世的悠远,自身的天赋和学养,还得赶上多少年平和温润的岁月蕴养得成。
不过,我看此书也有一点点瑕疵。
《葱烤鲫鱼》一篇开头写了:“上海人在饮食方面的用词用字,有时候与其他地方有别。……而‘烤’字用于菜肴之形容时,往往非指‘以火炙物’之烤,乃是用慢火烧之之谓。故所谓‘烤菜心’、‘咸烤笋’、‘熏烤肉’以及‘葱烤鲫鱼’等,都是将蔬菜或鱼肉以某种方法慢烧而成,却不是以火炙烤的烹调方式。”下面她又写:“‘葱烤鲫鱼’,为上海人式的称呼,其实依其烹调方法,称作‘葱烧鲫鱼’,也许更通行易晓;你若听见有人称‘葱烤鲫鱼’,那人必然是上海人,或是在上海住过的人了。我在上海住过的童年,虽然尚未及分辨‘烧’、‘烤’之别,而懂得制作这一道菜肴时,已是到台湾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不过,基于一种怀念的情愫,我喜欢保留这种比较特殊的称法。”
其实,林文月错了。我不知道上海人怎样发音,但是这里的‘烤’,应该是一个火字旁加一个靠,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2006年版768页上有,可惜电脑打不出来,还好,767页上另有一同音字“焅”,中文全拼可以打出来,字义同那个火靠。烤上声,焅去声。焅:“用微火使鱼、肉等菜肴的汤汁变浓或耗干。”而林文中的烹饪过程中,先行烧开,再改为小火慢慢烧,须在文火的炉上加紧锅盖焖烧约一小时,“慢慢烧,调味渐渐浸入鱼与葱内……”慢火烧之,汤汁渐浓,即为“焅”。
我冒昧地揣测上海方言里上声与去声是不是分得不大清晰,让林文月混沌了这许多年。另外,我家里商务版的《辞源》和上海辞书版的《辞海》都没有“火靠”这个字,自然可以原谅这位会烹饪私房佳肴的书斋学者。可是,在我生活的北方,这个“焅”的的确确存在在日常语言之中,百姓并不在意《辞源》或者《辞海》收不收录,就是焖个米饭,饭软了,欠点儿火候,也会说一句:“不急,再‘焅焅’。”
林文月做了葱焅鲫鱼,我想这葱也不一定会是北地的大葱,多半是江南多用的小香葱。我家里很少吃鲫鱼,一是市场上的鲫鱼都小,多是四两半斤的角色,二是鲫鱼小刺多,不是食鱼的老饕吃鲫鱼真的有点麻烦。
我自己也有一款香葱焅鱼,用的不是南方的香葱,而是芫荽和洋葱头,芫荽又叫香菜,我从两样配菜里各取一个字,就是香葱两个字的由来。说是焅鱼,也并不真的在火上烤,而是煎,因为最后也要收干汤汁,小火细心地焅一焅,所以叫焅鱼也还贴切。
首先这款鱼的个儿不能太大,你家的那只平底锅里能够从容地放得下为好。其次最好选体形扁平的那类。比如鲳鱼,鱼身扁宽,肉质细嫩。只是鲳鱼的剌比较细碎,大人还好说,小孩子吃起来一定要小心。当然,鲫鱼也行。
将鱼宰好洗净,晾干水分,在鱼身两侧剞花刀,先用盐、生抽和黄酒调和的味汁涂抹鱼身鱼腹,腌制20分钟;洗净的葱头切丝,香菜切段,在调味汁内拌过塞满鱼腹;平底锅上火,不粘锅最好,若是普通的平底锅就像通常煎鱼时一样,要先烧热后放少许油涮锅,再放多一些油,油热后转用小火,把鱼放入锅中继续用小火煎焅;煎焅的过程中,要不断把锅内的热油和特制的调味汁往鱼身上浇,尽量多浇几次。锅内的鱼煎好一面再煎另一面,一定注意不要煎糊,还要保持鱼形的完整。出锅之前如果还有剩余的调味汁,都倒入锅中,收干即成。
所谓特制的调味汁就是照自己的口味来调和的酱汁。我一般用葱姜蒜加生抽、老抽、黄酒、糖和醋来调配。我的意见是这些调味品尽量用最好的,其实价钱并不差得很多,可是质量却差得不少。调味汁的味道可以随意,偏咸,偏甜,还可以偏酸,有条件还可加入蚝油等特别的调料,做出的鱼会产生特别的味道。但是蚝油最好用李锦记,这些细节还是讲究一点好。
这款香葱焅鱼做得成功,应该颜色呈焦黄或者酱红,口感外表酥脆,而鱼肉仍旧保持滑嫩。做这道菜带给我的愉快除了能够吃到美味,还在于煎鱼炝汁的时候香气扑鼻而来。
大同虽然是道地的南方人,却不大馋鱼,大概因为多年的北方生活,或者儿时鱼儿吃得太多。可是吃了香葱焅鱼居然也赞不绝口。
http://s9/mw690/001nJg0Kzy6VOs3BqRid8&690
http://s9/mw690/001nJg0Kzy6VOswFWnmc8&690
http://s1/mw690/001nJg0Kzy6VOuaYtj21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