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密斯赵
密斯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55,844
  • 关注人气:17,7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于亚一弯消失的洋泾浜与外滩老雕塑

(2008-04-02 09:22:52)
标签:

文化

分类: 老上海

 

    消失有两种,轰轰烈烈或者悄无声息。“亚洲第一弯”当属前者。这条弧形的下匝道恰好位于中山东一路和中山东二路交接的地方。很久以来,对于北面的繁华与南面的落寞她都淡然以对,矗立在延安东路,雷打不动。

    上海人历来不买“南外滩”的账,认为延安路以南的“万国建筑群”没啥花头,还说那是因为当年法国人太懒惰,当英国人拼命在公共租界造房子的时候,他们还在法租界里观江景吃大餐。这样一来,夹在两家之间的地段就成了没人要的小瘪三,造什么,拆什么都很少被关注。

    但,这次不同。

    有关部门很早就宣布:因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建设需要,延安路高架紫金路以东段于2008年2月23日零时起禁止车辆通行,将开始拆除改造。

    上海人都清楚,以前从延安路高架驾车到外滩,总要经过延安高架弧形下匝道。此次外滩地区实施交通综合改造,是为了将大量过境车流分流至地下,打造一个更为合理的城市快速路体系。这就意味着大量过境车流将被提前分流,因此这条弧形下匝道就无须存在了。

    近期先要进行机械设备进场以及搭建脚手架等前期准备工作,稍后再真正实施拆除工程。有关方面透露,这一工程将细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拆除钢箱梁结构部分,拆除前将先搭设临时支墩支撑,通过气割后使之分块,待到夜间吊装外运;第二步拆除混凝土箱梁结构部分,混凝土箱梁拆除将用脚手架搭设满堂支架支撑梁体,再以人工片锯或链锯切割使之分块吊运;第三步就是要把一块块拆下来的“巨无霸”吊装外运了。

    为减少施工对外滩地区的交通影响,建工集团在工地一线制定了多种有利交通疏导的施工举措。在架设拆除高架的施工临时支墩时,将会采用沿车行方向的设置方式,以维护中山东一路的原有交通。在高架拆除期间,中山东一路白天不封闭交通,而对交通有影响的施工时间全部集中在0时至5时,作业完毕后立即修整路面恢复交通。在混凝土箱梁拆除时,延安东路地面会保持南、北各两条车道,而将混凝土箱梁拆除吊装工作尽可能安排高架下封闭区域,不占地面道路,拆除的混凝土块件待集中堆放后,安排在夜间交通车流量少的时段外运。

    除中山东路外,延安东路高架改造区域还有江西中路和四川中路两条主要交叉路口,在江西路口将采用从高架支墩边的空地绕行办法保证行人车辆安全通过。在四川路口用搭设门式支架的形式保证行人车辆安全横穿延安东路,其门式支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两端浇筑防撞墩,设立钢杆和H型钢,并满铺绿色护网确保施工和交通安全。

    拆除工程完工后,工程人员将在延安路高架河南路以东处开始新建车道,其一通向外滩地面道路,供外滩地区到发车辆行驶,其二通向新建的外滩通道,供外滩地区的过境车辆通过。

    整个工程可谓非常庞大,“亚洲第一弯”下匝道的拆除业已完成,河南路到外滩的高架主线段的拆除预计还需要四个月。其实早在“亚洲第一弯”封路待拆前,就成了全体上海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背着照相机,登上附近的高楼,只为与亚洲最美的“大S”拍一张合影。占尽地利的外滩天文台甚至打出了“消费100元能拍半小时”的限时广告。精明的上海人只好乖乖摸出皮夹子,谁叫她即将消失呢?

别离产生美,那等于永别的“消失”也许更甚。

 

 

消失的河流:英法界河“洋泾浜”也因市政工程让位给“爱多亚路”

“洋泾浜为西人通商总集,其间巨桥峻关,华楼彩辂,天魔赌艳,海马扬尘,琪花弄妍,翠鸟啼暮,以及假手制造之具,悦耳药曼之音,淫思巧构,靡物不奇。”——《瀛堧杂志》

 

    昔日英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在外滩是以一条河流分界的。如今的“亚洲第一弯”就在当时的河口位置。这条河流是叫“洋泾浜”,现在已成为中国式英语的代名词。

    洋泾浜位于原上海县城北郊,是黄浦江的支河,长约2公里,宽不足20米,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浜。洋泾浜自从成了上海英、法租界的界河,它的名气即随之大噪。1875年刊印的王韬著《瀛堧杂志》中这样描述:“洋泾浜为西人通商总集,其间巨桥峻关,华楼彩辂,天魔赌艳,海马扬尘,琪花弄妍,翠鸟啼暮,以及假手制造之具,悦耳药曼之音,淫思巧构,靡物不奇。”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

洋泾浜上原本有一座外洋泾桥。这座桥是1856年造的,它和洋泾浜一同消失于1914年。有意思的是,它消失的原因和今天的“亚洲第一弯”一样,也是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阻碍城市交通的洋泾浜被填平后,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叫做“爱多亚路”(现延安东路)的租界马路。这样,分界河便成了分界路。关于这条马路的命名,两块租界是有过争执的。当时英国人强烈要求将此路以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名字命名,法国人倒也有趣,同意用爱德华这个名字,但须得用法文来拼写,这样就诞生了一个混血名字“爱多亚”。  

 

寻踪提示:

    英、法租界的交界区域里流行起一种以沪语为母语,夹杂着英文词汇的pidgin English(混杂英语),人们以界河为由叫它作“洋泾浜英语”。因为pidgin(混杂语言)与pigeon(鸽子)的发音相同,所以也有人称其为“鸽子英语”。

有专家认为,上海的洋泾浜英语源自广州的十三行。近代以前,中国只有广州是对外开放的口岸,中国人与外国人只能在广州通过“十三行”开展贸易。于是在十三行中就诞生了一种以广州方言为母语的pidgin,广东人把外国讲作“番”,外国人讲作“番鬼”,因此pidgin也叫“番鬼语”或“鬼话”。

    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国的商行逐渐向上海转移,大批原“十三行”的广东买办也相继进入上海,广东的pidgin就成了上海“洋泾浜英语”的主流。1873年2月《申报》连载广方言馆肄业生杨勋作《别琴竹枝词》百首,这“别琴”即pidgin的译音,是以竹枝词形式介绍洋泾浜语的作品,文中写道:“滑推姆(what time)问是何时,定内(夜膳也,筵席也。dinner)为因(酒也。wine)用酒卮。一夜才当温内脱(one night),自鸣钟是克劳基(粤人呼克老克为克老基,clock)。”

    也有专家认为,宁波也与上海的洋泾浜英语有所关联。宁波人自称“襟山带海,地狭民稠,乡人耕读外,多出而营什一之利”,因此到外埠经商是宁波人的传统。宁波与上海隔杭州湾相望,交通十分方便,于是大批宁波籍外贸商人就转战到了上海。当时为了帮助宁波人学习英语,以便更好地开展国际贸易,冯泽夫联络了几位粗通英语会话的宁波商人合编了一本《英话注解》。《英话注解》分各国军门、天文、地理、时令、银数、洋数、五金、出口、进口等40个门类,把会馆( club house)写作哭六泼好胡司,学堂(school)叫司苦而,当铺( paun shop )叫帮姆沙浦、茶馆(tea shop)叫帝沙铺等等。

    1862年上海成立了“广方言馆”,这是中国人自办最早的外国语学校之一。“广方言”是推广使用方言的意思,这是当时政府为了“面子”起的名字,尽管与列强的战争屡战屡败,中国政府仍坚持把外语叫作中国的“方言”。 广方言馆聘用外籍传教士任教,优等生曹骧从广方言馆毕业后进工部局任译员,后又任上海道署译官及公共租界会审公堂谳员。1874年他编著的《英文入门》活字排印本正式出版,这是一本以上海方言注音的英语手册。与广式,宁式不同,该书把英语知识从字母发音、词汇、语句由浅入深分为若干课,并非单纯注音。比如谈生意常用的一句“尔曾发财否”(Have you made profit?)被写成“ 瞎辅 育 美叠 泼落非脱”。

    进入20世纪后,上海正规学校开始普及英语,加上海外留学生大批回国,洋泾浜英语开始在上海的主流社会淡出,但在普通百姓之中仍有很大影响,不少洋泾浜英语蜕变为上海人的日常用语,如“老虎窗”(roof window)、“拿摩温”(Noone)、“枪势”(chance)、“瘪三”(begsay)、“阿飞”(fly)等。

 

 

消失的雕塑:和平女神像竟然被日军拆毁后熔铸成炮弹

她左手抚爱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右手正欲放于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头顶上,背后是一双翅膀闪烁着慈爱的光芒。

 

    爱多亚路建造之时,英法两国正在欧洲战场上联手作战并打了胜仗。1922年2月8日,为了纪念欧战中从上海出发的阵亡将士,上海的英美法侨民团体在黄浦江畔酝酿起一座以胜利女神雅典娜形象为主体的欧战纪念碑来,其位置恰好在今天“亚洲第一弯”那道美丽弧度的拐点,于1924年2月16日落成。

    那时的外滩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称,光现存的滨江广厦就有14幢之多,她们现在的身份是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其中不少还在新世纪华丽转世为高档销品茂。和她们相比,外滩的一批老雕塑的命运就悲惨多了,绝大部分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灰飞烟灭。刚才提到的这座“胜利女神像”是当时外滩最大的纪念碑——欧战纪念碑

    上海人不认识希腊的胜利女神雅典娜,因此“胜利女神像”也被称为“和平女神像”。和曼哈顿港的自由女神像不同,上海的女神面朝西,因此从浦江到达上海的人们看到的是她的背影。创作者没有采取“成王败寇”的做法,而是用和平和情感来赋予战争深刻的涵义。因此,人们看到她左手抚爱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右手正欲放于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头顶上,背后是一双翅膀闪烁着慈爱的光芒。很快这个作品被上海人以及旅居上海的外国人所接受,无论原先来自协约国还是同盟国,人们都向女神献上了鲜花。可惜的是,1941年日军占领此地后,将雕像拆毁并熔铸成炮弹。和平就这样被战争所湮灭了。幸好在松江的车墩影视基地里,你可以欣赏到按原样仿造的纪念碑。

    如今外滩的这个位置上矗立的是外滩信号台(The Gutzlaff Signal Tower),俗称外滩天文台。

    1879年,上海遭强台风袭击,在黄浦江上航行的船只受到很大的损失。外国在沪的洋行和轮船公司等机构提出,必须要有气象预报。1883年5月27日,法租界公董局会议决定,由海关出资,建立外滩气象信号台,地址选在“洋泾浜”和黄浦江交汇处。现址为中山东二路1号。

    最初的信号台建得比较简陋,一根木杆的顶端安装风向仪和风速仪,风速仪下面是一只用作报时的大球。每天中午11点45分球上升半杆,11点55分升至顶点,12点下降到原来位置。杆上有数根绳索,用以扯报风旗。

    1907年,有关方面在原信号台旁重建了一座永久性的气象信号塔。该信号塔由西班牙建筑师阿塔奴设计。由他设计的这类建筑,现存的仅两座,另一座在挪威。这回的信号塔就造得考究多了,下面是地下室,地面上的二层为长方形平顶房屋,作办公接待等用,其上为一高36.8米的圆柱,柱顶安置有风向风速仪,桅杆上悬挂着风旗和风球。外墙为红灰两色相间,屋顶及圆柱顶部均设有铁栏。外滩信号台属阿托奴婆(ATONOBO)式建筑风格,是洛可可风格的简化版。

    建成后,该台每天向黄浦江上行驶的船只提供气象报告五次,如遇天气突变,则在台顶桅杆挂上旗或球,以示警报。直到1956年因无线电、电话通讯得到普及应用,该台才予以撤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市政府对外滩进行综合改造时,为保护这座曾为上海的气象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建筑,施工单位采用整体位移的方法,将其向原址东北方向移出了20余米。

    现在,这个建筑的底层为外滩历史陈列室,布置着一些老上海外滩的照片和古董。二层是一个酒吧。这个酒吧名叫“阿塔努酒吧1907”,也算是对建筑师致敬了。酒吧在三楼有露天位,踏着盘旋的木阶而上,外滩风景尽在眼底。再上四楼就是灯塔了。

 

寻踪提示:

    外滩还有过不少与欧战纪念碑遭遇相同的老雕塑,在和平年代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赫德铜像位于海关大楼前。英国人赫德于1854年来华,最初在宁波领事馆任翻译,后调任广东海关做税务司,1861年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至1908年告老还乡,1911年死于英国。上海的中外人士为了纪念他的功劳,1913年在海关前建了他的铜像。铜像低头背手,面北站立(后改为面西),铭文为:“前清太子太保尚书衔总税务司英男爵赫君德,字鹭宾,生于道光乙未,卒于宣统辛亥,享遐龄者七十七年,综关权者四十八载,创办全国邮政,建设沿海灯楼,资矜式于邦人,备咨询于政府,诚恳谦忍,智果明通,立中华不朽之功,膺世界非常之舆,爰铸铜像以志不忘。”1941年,铜像被占领的日军拆除,基座嵌石现收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

    常胜军纪念碑原位于外滩公园南端围墙外,后移入公园内东北角,系一石质方锥体,上刻有人名。这是美国人为纪念1862-1864年由华尔组成的所谓“常胜军”在江苏攻打太平军时战死的军官和士兵而立,由李鸿章出资。1941年被日本占领当局拆除。

    巴夏礼铜像位于南京路外滩,面西站立,于1890年4月8日建立。1841年,13岁的巴夏礼随英军远征中国,成为进入中国年龄最小的外交官。后在英国公使馆做参赞,1864年任驻上海领事。1883年调任驻华公使,1885年死于北京。这个巴夏礼可是火烧圆明园的头号罪人,让中国司法主权受到损害的租界会审制度也是他一手炮制的。因此,这一雕像与其说是纪念他为大英帝国作出的“政绩”,不如说记录了英国在华侵略的累累罪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铜像被日本占领当局拆除。1984年,于南苏州河路河滨公园内发现铜像基座,现收藏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马加礼纪念碑原位于外滩和苏州河转弯处,外白渡桥南端,1909年道路拓宽时移进外滩公园北面入口处,系用大理石雕凿而成。马加礼出生于印度,1867年来华,1874年调往上海英领事馆,同年奉令赴云南迎接由缅甸入滇的柏郎探路队。1875年2月21日在云南境内被人杀死。上海英侨为纪念他的冒险精神,集资为他建碑。该纪念碑于1941年被日本占领当局拆除。

    伊尔底斯纪念碑位于北京路外滩,1898年11月20日由上海德侨社团建立。此事源于1896年夏天的一桩海难。当时,德国炮舰伊尔底斯号遇暴风雨沉没于黄海,77名船员丧生。在雕塑家奥尔木·米勒的创意下,一根长6米从沉船上取来的断桅耸立在大理石基座上,桅杆的下端围放着青铜铸造的花环、绘有十字架的军旗以及似乎仍被海风吹得微微鼓起的帆布。纪念碑基座的正面是一幅表现伊尔底斯号乘风破浪扬帆前进的浮雕,后面是“纪念1896年7月23日在中国黄海风暴中遇难的伊尔底斯号炮舰全体船员”的碑文和殉难官兵的名字。1918年12月2日晚,纪念碑被一批未明身份的欧洲人推倒,时值德国战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