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河床长篇小说研讨会 |
分类: 河床评论专题 |
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湖南省作家协会、花城出版社元月16日在北京联合召开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研讨会。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龚政文,花城出版社社长肖建国以及作家、评论家雷达、吴秉杰、蒋巍、崔道怡、张守仁、贺绍俊、胡平、孙德全、何西来、张陵、牛玉秋、甘以雯、梁瑞郴、水运宪、田瑛、施战军、李建军、王久辛、温文认、洪治纲、谢有顺、熊育群、王跃文、李运抟、冉正万等出席了研讨会。
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在《花城》首发后,花城出版社2006年出版,同年列入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这是一部着力描述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垦史、繁衍史和文化生成的新乡土长篇小说。河床承载的是血脉与生命的汇合、历史与文化的交融,这构成了叙事文学古老而稳定的创作母题。这部长篇小说堪称是用“男人”、“女人”、“大河”这三部曲的合奏创造了一部人类生命的史诗。尤其在叙事上,《河床》的文本价值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多重历史文化层面、多重时空的穿越性叙述,突破了传统的乡土叙事模式,又包蕴了比传统乡土叙事更丰厚的内容,大气,恢弘。血脉与生命的汇合、历史与文化的交融,这构成了这部乡村叙事的创作母题,是一部关于家族、村庄的传奇,一部生命孕育、成长的心灵史。是一部文学性、思想性较为统一的长篇作品,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陈建功认为,我不能不承认,用寥寥数语试图概括《河床》,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概括的艰难是因为陈启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多义性,甚至还带有突然性和诡秘性。因为《河床》首先以叙事的成功征服了我。坦率地说,浩如烟海的当代小说中,拥有如此感染力的作品是不多见的。
除小说创作外,陈启文在散文创作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散文随笔和他的小说一样,从土地中汲取力量,汲收天地所化育的原汁原味,接地气,通天意,以天然写自然,让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和人的心灵发生精神感应,并由此而回溯精神源头,检视和确认自身,调整精神姿态。他文字中的那种蓬勃生机、那种野生的健康色彩无疑都源于他从原生的力量里提炼出了纯粹的审美精神,由此而显示出他文本的异质与锋芒。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主持会议。
陈启文在研讨会上
会场一角
陈启文和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著名青年散文家彭学明合影
陈启文和崔道怡、张守仁、何西来先生在研讨会上(右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