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及影响

(2007-04-20 14:18:30)
标签:

长篇小说

河床

影响

分类: 河床评论专题

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及影响

 

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及影响

 

这是一部着力描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开垦史和繁衍史的长篇小说,全书以诗性的语言、磅礴的气势和史诗的调子渲染着河床孕育生命的神奇,着力叙写了以家族为象征的民族历史记忆和文化生成。江南充沛的雨水,江南水汽充盈的阳光,轮番制造着河床上具有强大母性本能的女子,一轮一轮的怀胎生育就像季风带来的暴风雨,不可遏止的泛滥与漫漶。河床也就永远处于一种奇异的怀胎孕育中。和生命一同孕育的还有人类对别的生灵的残杀,以及原因不明的仇恨和人世间的种种复杂纠缠。但也有希望,有爱与受难、拯救与寻找,有同命运的不屈的抗争。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简明夺目而又至关重要的基本价值,河床上那些卑微的生命才会显得如此顽强。

陈启文是近年来极具探索意识的新乡土小说家之一。这部作品从构思到最后改定历时三年,可视作他的代表作。作者对大河边的生活深有体验,也有着湖湘文化的丰厚积淀,整部小说显得特别扎实、真实。在叙事上,则可说是作者对长篇小说的一次倾尽全力的实验。全书采用作者原创的冰裂纹式结构,以大河和河床作为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角,以第一部为重心,向四个不同的侧面扩展和延伸,血缘的纽带和割舍不了的亲情,既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构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天然的结构,它于其间穿插,往复,绵延,回旋,恍如某种神秘的生命循环,又从根本上使人物气脉相通,血脉相连。使读者能够在同一时段却又能从不同的视角,来反复打量他想要呈现我们的一个独特神奇的世界——河床。这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生命交响曲的味道,通过对多重自然历史文化层面、多重时空的穿越性叙述,突破了传统的乡土叙事模式,又包蕴了比传统乡土叙事更丰厚的内容,大气,恢弘,从而极大地拓展了现代乡土叙事的表达空间,也更接近河床上的原生态和生命实相。这也是近年来既以厚重恢弘见长又以叙事独特取胜的一部长篇小说。

陈启文的长篇小说《河床》最早是以连续的方式在《花城》、《十月》等大型文学期刊重点推出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北京大学当代最新小说论坛、《北大年选》和中国小说学会最佳年度小说选本等重要选刊、选本选载,并分别被列为湖南省和中国作协2006年重点扶持作品。2006年10月,该书被花城出版社列入重点选题“花城原创丛书”出版,新华社发了通稿,2008年1月,中国作协重点办、湖南作家协会、花城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研讨会”,随后,花城出版社推出了该书更大气的修订版。自《河床》发表、出版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文艺报》、《文学报》、《羊城晚报》、《湖南日报》、《南方文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凤凰传媒、美国美华文学、《世界日报》(WORDDAILY)、加拿大《华侨新报》Montrel Chinese Online Chinese、日本《中文导报》以及欧盟、瑞典的30余家国内外著名媒体或或评介,或选载,新华社发了通稿。

应该说,在纯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河床》的出现给文坛带来了激动和兴奋,新世纪以来,在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直接催生了文学的多元化。尤其是一些具有创新自觉的作家不断克服写作的惰性,挑战写作的难度,在长篇小说创作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原创性,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手法。迄今为止,已有陈建功、雷达、吴秉杰、蒋巍、崔道怡、张守仁、贺绍俊、胡平、孙德全、何西来、何镇邦、张陵、牛玉秋、龚政文、水运宪、施战军、李建军、王久辛、温文认、洪治纲、谢有顺、熊育群、李运抟等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发表了关于《河床》的评论或评点。当代著名作家陈建功说,《河床》首先以叙事的成功征服了我。坦率地说,浩如烟海的当代小说中,拥有如此感染力的作品是不多见的。用寥寥数语试图概括《河床》,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概括的艰难是因为陈启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多义性,甚至还带有突然性和诡秘性。青年评论家施战军则认为,陈启文的《河床》是从宽展度上看十分值得重视的小说,成长、死亡、屈辱、疼痛,在这里不是象征的道具也不是惊人的说辞,是迟早要被大水吞噬了的被蔑视的存在。许多严谨的评论家几乎都不吝予以高度评价:一部生命的孕育史和成长史;一部爱与受难的生命史诗;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第一部生命小说。

在《河床》的独特文本价值和精神内涵得到众多评论家高度赞许的同时,无疑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争鸣。其实,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都清醒地意识到《河床》还有进一步完善和上升的空间。通过作者历时一年的精心修改,这次花城出版社郑重推出《河床》第二版(修订本),进一步强化其长篇小说的整体性,对于一些人物,也在血肉上也作了进一步的丰满,而其原创性也更加得以凸现。这也符合“花城原创丛书”从一开始就已确立的精神姿态,既关注当下中国人的生存困境,有人文情怀和理想主义倾向,也注重作品的原创精神和艺术创新。而《河床》的重新修订,无疑更接近了人们对当代长篇小说的审美期待。

 

附录: 发表、转载及争鸣

 

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及影响《花城》2005年第1期头条发表

 

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及影响《小说月报》2006年第1期转载

 

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及影响《作品与争鸣》2006年第5期转载并评论 

 

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及影响

入选《北大年选·2005小说卷》(曹文轩、邵燕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及影响

入选《2006中国中篇小说年选》(谢有顺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最佳小说选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