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讯 |
分类: 河床评论专题 |
中国作协2006年重点扶持作品巡礼
陈启文长篇小说《河床》出版
据新华社2007年2月14日电(刘非小 杨亮亮)
最近,湖南作家陈启文的长篇小说《河床》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全书25万字。这是一部着力描述长江中下游开垦史和繁衍史的新乡土小说。江南充沛的雨水,江南水汽充盈的阳光,轮番制造着河床上具有强大母性本能的女子,一轮一轮的怀胎生育就像季风带来的暴风雨,不可遏止的泛滥与漫漶。河床也就永远处于一种奇异的怀胎孕育中。和生命一同孕育的还有人类对这片河床的疯狂掠夺、对别的生灵的残杀,以及原因不明的仇恨和人世间的种种复杂纠缠。但也有希望,有爱与受难、拯救与寻找,有同命运的不屈的抗争。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简明夺目而又至关重要的基本价值,河床上那些卑微的生命才会显得如此顽强。
陈启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一个创造力十分强劲的新乡土小说家。这部作品从构思到最后改定历时三年,全书共5部。作者对大河边的生活深有体验,也有着湖湘文化的丰厚积淀,整部小说显得特别扎实、真实。而在叙事上,则可说是作者对新乡土小说的一次倾尽全力的实验,充满了梦态抒情色彩又洋溢着内在的精神自由,这使得整部作品有着鲜明的反结构倾向,通过对多重历史文化层面、多重时空的穿越性叙述,突破了传统的乡土叙事模式,又包蕴了比传统乡土叙事更丰厚的内容,很大气,恢弘,以诗性的语言、磅礴的气势和史诗的调子渲染着河床孕育生命的神奇,叙写了以家族为象征的民族历史记忆,从而极大地拓展了现代乡土叙事的表达空间,也更接近河床上的原生态和生命实相。
在出版之前,这部长篇小说已在《花城》《十月》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引起广泛的影响:《小说月报》转载;《作品与争鸣》转载并争鸣;入选北京大学当代文学课题组编选的《北大年选·2005小说卷》和中国小说学会主编、谢有顺编选的《2006中国中篇小说年选》。2006年该书被列为湖南省重点作品和中国作家协会扶持重点作品,并被花城出版社列入该社重点选题“花城原创丛书”。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论坛”、山东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山东师大文艺学教研室、《文艺报》、《文学报》、《南方文坛》、《文艺争鸣》等高校或报刊对《河床》予以研究或评论。《北大年选·2005小说卷·导言》称陈启文的《河床》是一部“生命孕育史”,“正是在人与自然邂逅的刹那,生命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最初的诞生”;著名评论家施战军则认为“陈启文的《河床》是从宽展度上看十分值得重视的小说,成长、死亡、屈辱、疼痛,在这里不是象征的道具也不是惊人的说辞,是迟早要被大水吞噬了的被蔑视的存在”。
【作者简介】
陈启文,1962年生,湖南临湘人。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沉默10年后,于2000年重新写作。迄今已在《十月》、《花城》、《中国作家》、《山花》、《人民文学》、《芙蓉》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出版的著作主要有长篇小说《初级阶段》、《河床》,中篇小说集《石牌村女人》、《洗脚》,散文随笔集《季节深处》等。曾入选国内各重要年选并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散文·海外版》等转载。作品曾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译介到海外。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着力描述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垦史和繁衍史的长篇力作。江南充沛的雨水、江南水汽充盈的阳光,轮番制造着河床上具有强大母性本能的女子,一轮一轮的怀孕与生育就像季风带来的暴风雨,不可遏止地泛滥与漫漶。河床也就永远都处在一种神奇的怀胎孕育中。每年春天的气息仿佛都是从子宫里开始弥漫的。和生命一同孕育的,还有人类对这片河床的疯狂掠夺、对别的生灵的残杀,以及原因不明的仇恨和人世间的种种复杂纠缠,但也有希望,有爱与受难、拯救和寻找、有同命运不屈的抗争。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简明夺目而又至关重要的基本价值,河床上那些卑微的生命才会显得如此顽强。
在叙事上,作品充满了梦态抒情色彩又洋溢着内在精神的自由,这使得整部小说有着明显的反结构倾向,从而进一步拓展了现代乡土叙事的表达空间,也更接近河床上的原生态和生命实相,作品自始至终弥漫着真实的的生命气息。
【目录】
本书由五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可视作独立的中篇,却又紧密联系,组合起来就是一部优秀的长篇。《花城》发表了三部,《红岩》、《十月》各发表一部,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小说月报》转载,《作品与争鸣》转载并配发争鸣文章,新华社以及其它报刊也发表了评论、消息;入先“北大年选·2005小说卷”、“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论坛”最佳小说;湖南省2006年重点作品,中国作家协会2006年重点作品。
第一部 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