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攻武昌清军招瞎子伏地听踪

分类: 出版信息 |
太平军为攻占武昌,由典水匠唐正才主持的水营建造了浮桥。这年冬天,长江干旱水浅,出现了几十年未曾见有的巨大沙洲;唐正才等采用铁链系船,以巨缆横缚大木,上面覆盖木板,一夜之间就建成了两座浮桥,汉阳、汉口和武昌连成了一线,人马往来如经坦途,强化了对武昌的围困。
这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最早在长江上所建造的浮桥。
清王朝镇守武昌的大员,主要是湖北巡抚常大淳和湖北提督双福。
常大淳刚愎自用,为害怕太平军攻城时借助民房作掩护,竟悍然强行拆毁城外距城墙10丈内的商肆民居。他嫌拆毁过慢,又令纵火焚烧,7天7夜大火不熄,至使城外一片瓦砾场,几万居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双福则飞扬跋扈,将城外守军尽数撤进城内。当向荣所派总兵王锦绣、常禄等先行来到时,也令他们缒城而上,不准在外扎营。
几天后,即1853年1月11日,向荣追军赶到武昌东门,分军10队猛攻洪山,攻陷太平军营15座。后几天又逼近武昌城3里,使人高呼,要双福派军启门呼应。双福却拒绝了。
太平军屡次以云梯攀登武昌城,而遭失败,遂改用挖地道炸城法。清军发现有挖掘地道的迹象,也采用长沙对付太平军之地道手段,就安置空瓮于地下,招募若干听觉极佳的瞎子伏地而听。太平军挖地道之时,他们确实已听到地下掘土的声音。
盐法道林恩熙向双福请求,愿率所部乡勇800名出城,破坏地道。双福不同意,竟说瞎子们所听到的乃是山民砍柴声,即反对出城,并严令:“出城者斩。”
常禄也认为不能坐守待毙,请求出城一战;按察使瑞元也陈词出城作战,都遭痛斥。双福却奉行关闭战略,他也知道,出战必然完蛋;与其出城,不如闭城,还可侥幸求生。
http://p1.pstatp.com/large/7fa0004185a47a240a1【武汉文昌门旧照】
1月12日清晨,太平军于武昌文昌门地道所埋火药爆炸成功,城垣炸塌27丈。林凤祥率军首先冲进缺口,李开芳、罗大纲等随后亦相继登城。也有一说,最先杀进武昌的是几十名童子兵。
武昌城破,杨秀清传令:“官兵不留,百姓勿伤。”常大淳自杀,双福在睡梦中即遭诛杀。
(摘自李子迟等人著《太平天国十四年》一书,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