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作家用女性名发小说被狂追

标签:
道可道顾明道民国段子 |
分类: 杂文言论 |
齐白石性情孤僻,铭文亦怪。某年春节,北京铸新照相馆将身着翻面狐裘、头戴黑子羔之土耳其式冬帽、手摇一扇的齐白石肖像放大嵌镜,悬于门首。相片上有齐自撰之“裘扇铭”,文曰:“摇扇可以消夏,着裘可以御凉,二者日日须防,任人窃笑颠狂。”
齐白石不见未约之人。如客按时赴访,亦必叩门半小时,始见老人由内院出来,隔门窥视来者是否应约之人。倘未约而往见之,老人必隔门说:“齐白石不在家!”访者倘若不肯去而再三麻烦,则被刺以幽默口吻,说:“齐白石已经死了。”
顾明道在《眉语杂志》署名“梅倩女史”写短篇小说,内容缱绻缠绵,致使有一男青年写信追求,顾仍用“梅倩”名答复。青年寄来照片,请他交换,并约到公园会晤。顾至公园后,才自己披露面目。
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有午睡习惯,曾自作诗:“有客敲门不起身,食饱须眠十五分,莫怪老师无礼貌,先见周公后见人。”
胡朴安喜诙谐。某次与友饮酒行令,约首句唐人诗,次句曲牌名,再续《诗经》一句。轮及胡,他随口而出:“家家扶得醉人归,醉公子,胡不归?”说罢离席。朋友挽留,他说:“胡公子醉矣,不可以不归矣。”
http://p2.pstatp.com/large/6d10008bbdf3c8c10e6【陈寅恪】
30年代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课。凡讲佛经文学,必用一块黄布包了那堂课所要用的参考书;而讲其他课程,则用黑布包那些参考书。
卢前因友朋称历代帝王像中宋太祖肖像似己,乃于《泱泱》副刊发表《宋太祖像我》小曲一首。
叶德辉每年必晒书一次,从不假手于妻婢子侄,而亲自整理。并于书斋张贴一字条:“老婆不借书不借”;又贴一字条:“鸦片不吃亏不吃”。并自镌一印:“四不朽人”。
沈兼士在北京大学上课,教授都以布包袱包教学用书,唯有他带一公文包。
徐蔚南用“三字经”形式写三个和尚能觉悟合作,以田鸡为例描写合群之乐:“一只鸡,苦哂哂;两只鸡,喔喔啼;三只鸡,一棚栖。”
1933年12月8日,林语堂在上海某大学演讲《关于读书之意见》。他说:“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1938年,林语堂到德国旅行,正遇慕尼黑事件,使他紧张奔波停止了5天写作。事后,他幽默地计算了5天损失的经费达520元,公开宣布要希特勒赔偿。(摘自李子迟等人著《道可道:民国学人大师真闻录》一书,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3岁嫩模献身七旬富豪称不为钱财只为床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