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话剧戏剧曲艺作品等,因为是文艺作品,不是史书、纪录片,所以是允许虚构加工的,但是究竟该如何虚构加工则是个大问题,最好是重大人物、事件、主题、背景,主要时间、地点、过程不要违背,次要人物、事件可以虚构,情节、细节、对话、相互关系、情感纠葛等可以有合情合理的加工;或者在不违背主要历史事实和逻辑关系的前提下,你可以增加、虚构新的人物、故事。对此,金庸先生的十几部武侠小说应该是大家的范本,他在忠实历史与文学手法上就结合、处理得非常好,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构的,简直天衣无缝、完美绝伦,我们今天搞创作的要向他学习。因为今天的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很多虚构、夸张得太离谱了,甚至已完全架空,与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几乎完全不同了,彻底颠覆,那你干脆就别打那些真实人物、事件的名头嘛,小心他们在九泉下的灵魂,见你诋毁、污蔑他们,不会放过你。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很多地方是忠实了历史的,也有很多地方则是作者自己的创作,我觉得,有些地方做得不错,有些地方就不合适。此前已经写过一些文章了,以后还会陆陆续续写若干篇。
比如在《芈月传》第60集里,秦武王嬴荡率大臣甘茂、任鄙等人,赴东周都城洛阳,一窥九鼎的真容。周朝君臣都在场,他们故意刺激嬴荡,说天下无人能举起此鼎。嬴荡不服,便亲自尝试把鼎举起,在众人的喝彩声中,他被九鼎压倒,吐血倒地而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群雄并起,周朝天子名存实亡,只是个摆设。小说里的意思,周天子与众重臣看不惯秦武王飞扬跋扈,凌驾自己之上,对自己不尊重,所以设了这个局,故意激将秦武王去举起重达数百斤的大鼎,不会压死也要受重伤的。
根据历史事实,秦武王确实去洛阳举鼎,把自己弄死了,但那是他自己鲁莽无谋,卖弄蛮力,死得活该,不管周天子和群臣的事。事情发生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时,与他宠幸的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天晚上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当时东周天子周赧王姬延(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在位59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帝王之一)并未在场,闻报大惊,即急备美棺,亲往视殓,哭吊尽礼。电视剧里却说周天子在场,而且是他设的局,有意陷害秦武王,那显然是诋毁周天子了。
还有,电视剧里把东周天子周赧王描绘成一个面目苍白,身体虚弱,一声不吭,有气无力,毫无精气神,而且长得“獐头鼠目”(秦武王的话),那是对周赧王形象的丑化,也不合适。
http://p3.pstatp.com/large/11388/5313041887
http://p1.pstatp.com/large/11390/500260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