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家爵到药家鑫
(2011-04-29 16:25:44)
标签:
马家爵药家鑫大学生大学该怎么读自杀杀人社会国家时代杂谈 |
分类: 出版信息 |
今天的药家鑫,与几年前杀了多位同学并潜逃的云南大学广西籍学生马家爵何其相似乃尔!他们都是大学生,都是杀人犯,都是80后,而且名字里还都有一个“家”字——这是长辈寄予了他们的期待,对传统,对家庭。作为当代大学生,却成了凶残的杀人犯,何故?首先当然是他们自己的责任,然后也是家长、老师的责任,最后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时代的责任。
这些年来,关于“天子骄子”大学生自杀、杀人的新闻,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曾经,有位非常著名的出版家,想让我写一本反映当今大学生自杀与杀人的调查报告的纪实文学,题目就叫《魔鬼的呼唤》。但由于自己手头别的写作任务比较多,加之我对这位“著名出版家”的人品表示怀疑,所以最后只好放弃了。但是由此可见,当下大学生自杀与杀人的现象是多么普遍与严重!而且,比起自杀来,杀人更可怕。自杀只是害自己,而杀人是害别人;自杀只是脆弱,而杀人是残忍;自杀只是可悲,而杀人是可恨!
几年前,我在地方的一所大学教书,教了7年(我戏称为“七年之痒”),后来实在教不下去了,就辞职“下海”,当了“不自由撰稿人”。何故?是我干得不好、呆不下去了吗?是大学教师的地位太低、待遇太差吗?是我有别的更好的、更合适自己的路要走吗?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还是现在的大学生教不下去了,我没法与他们相处,与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以80后、90后为主的他们,智商高而情商低,虽然聪明、时尚、新潮、灵活,但是直接、随意、不在乎、无底限,没有传统,没有道德,世俗而功利,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怎么做人处世,不会宽容、承让、尊重、感谢。这样的状况,他们当中出现自杀、杀人的事件,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后来我出版了一部著作——《大学该怎么读》。我原来是想取名《丑陋的大学生》,只是出版社觉得这个名字太偏激、刺眼,所以才改掉了。而实际上,问题确实有这么严重呢!
大学生出现如此让人痛心的局面,能完全责怪他们吗?当然不能。他们作为独生子女和来自城镇环境、中等家庭的孤独、脆弱、自我、满足,父母的溺爱纵容,老师的不重视道德教育,社会的拜金主义,当局的一味宣扬科技、经济而忽略人文、精神,89以来中国的缺乏思想和追求,西方糟粕成分的泛滥,以及知识分子(主要是学者、作家、艺术家、导演、编辑、记者、文化官员等等)的犬儒化、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不重视不宣传不呼吁不负责……都是重要罪因。
如果国家、社会、老师、家长、大学生自己不重视这个问题,不改变这个现状,将来到底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实在是难说啊!想想都觉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