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好事:终于找到了十几年前的朋友丁一心
(2009-10-08 17:03:15)
标签:
河南周口郸城程宗璋丁一心李子迟肖飞博客文化散文休闲 |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让我们无处可藏,让我们非常便利。
通过网络,我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找到了许多老朋友。十几天前,就是通过我的这个小小的博客,我找到了老朋友程宗璋律师、教授、博士;今天,我又通过我的这个小小的博客,找到了十几年前的朋友丁一心,一个很年轻的大才子。真是天大的好事,其欣喜又将如何?看来,我这个小小的博客还真是有点用啊,呵呵!
有趣的是,程、丁二人都是河南人,都是十几年前认识的,他们都见过面,我们还是一起见的面,是通过程让我见的丁,或者说是因为我让程见的丁。而我想通过这个小小的博客寻找丁,也是因为十几天前通过它找到了程,两人激动重逢,谈到了丁,便触动了我的这个想法。没想到,找到丁比找到程还快,才发出帖子不到12个小时,丁的家人就给帖子留了言,并打来了电话!
高科技时代就是这么奇妙,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充满喜剧色彩。有些事情,也许漫漫十几年都处理不了,一直悬而难决,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有时候一时半刻、三言两语就解决了,让人一下子仿佛是在做梦,继而喟叹造化弄人。
丁一心比我与程宗璋的年龄小不了几岁,他是河南省周口地区郸城县人,虽然没有上过大学,却很有才华,话不怎么多,可字写得好,画也画得好,文章也写得好。让人感慨中原大地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黄天厚土,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人才济济,其民间真可谓藏龙卧虎。我的大哥、已交往了十几年、情谊甚笃的程宗璋,也同样是一个社会上少见的杰出之才。
丁一心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北京上大学期间结识的。那时,他在郸城与人合伙创办了民间文化出版机构。我的一部长篇小说《回》,本来是准备花5000元在他那里自费出版的,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物价上涨、经费不够、人事阻挠、政策变化等),小说没有得以顺利付梓印行。可是他还是帮我做了许多事情,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对我的小说,他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97年我与以律师身份出面的程宗璋亲自去了一趟郸城,对个中情况是很清楚的,也非常感谢他。
然而,从那以后多少年过去了,由于世事变幻,江湖奔走,大家便失去了联系。我是大学毕业后去了南方工作,后来又辞职回北京创业,南来北往,居无定所;丁一心也早已离开了家乡郸城,长期在外打天下。我甚至通过电话找了当地派出所的民警,都说不知道他目前的下落。我一直想找到他,与其说想把在他手里的小说底稿(该小说我前后修改了许多稿,在他手里的那部是其中最成熟的一个稿子)以及出版经费要回来,不如说我更不想失去这么一个颇有才能的朋友,很想与他继续保持联系和往来。
没想到,搁置了十几年都茫茫无头绪的事情,突然就因为一个小小的博客,一篇小小的《寻人启事》,电话那头传来了既熟悉又陌生的、久违的声音。听说丁一心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寻找我,从未放弃过努力,就像我自己的心情一样。啊,我真是激动极了!
我更高兴的是,通过多年的辛劳拼搏,老朋友如今过得很不错,在河南省会郑州市,仍然干的是文艺事业,做收藏、字画业务,这可是他最擅长的了;他妻子也是个才女,做了十几年小学教师,还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诗集、长篇小说;经济上也不错,买了房子、车子;有一双聪明、可爱的儿女,在条件很好的学校上学……啊,这世上还有比听到老朋友过得不错更好的消息吗?
丁一心正在外地出差,他妻子赶紧托人给我汇来曾经拿了我的那点出版费用。我说没关系,缓几天也行。她却是个很认真、很负责、讲信用、做事风风火火的人,回短信说“许多年过去了,许多年过来了,来去之时总没有忘记这五千元钱的事”,“等不及明天(给您汇款)了,欠人钱,心怎能安”,“今天还了您的钱感到活着真好”,“活得很累但很幸福”……啊,真是个好人!
对照起来,自我反省,我觉得自己还没有人家的境界高、修养好。我为什么就把这点钱看得这么重呢?为什么要打扰人家平静的生活呢?为什么对别人的宽容和理解还很不够呢?人家在进步、升华,自己也该进步、升华了。下一步只希望能为人家做点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能够弥补、报答,自己也才心安。
当然,最大的好事是找到了老朋友,而且知道老朋友过得还很好。
祝愿丁一心朋友及其全家事事顺利,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