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枪毙了一篇本来可以上《光明日报》的文章
(2008-12-27 12:39:03)
标签:
光明日报百城赋衡阳赋衡阳李子迟赋文散文文学歌德派文化 |
那是今年4月份上下,我偶尔在街头上的阅报橱窗里看见,《光明日报》上搞了个“百城赋”的栏目,即用赋文的形式,写景叙事谈人抒情议论,歌颂全国各地的城市(包括其全国地位、经济实力、地理位置、山河交通、历史沿革、历代人才、气候万物、名胜景点、工农生产、资源特产、风情特色等),如今已经是“太平盛世”嘛,“富而修文”、“盛世须颂歌”乃中国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嘛;而且已经发表了数十篇赋文,便跃跃欲试,也很想写一个。毕竟我也算是个干文字工作的,毕竟这也是我的擅长,毕竟我也很爱自己的家乡,毕竟我也曾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文章,毕竟《光明日报》也是一家全国级大报,毕竟该赋文给的版面还比较大,而且位置也挺显要,毕竟写这么一篇小文章花费我的时间、精力并不会太多。
我是湖南人,老家属于湘中南地区,在衡阳市和邵阳市交界处,父亲是衡阳人,母亲是邵阳人,所以我从来以为自己既是衡阳人,也算是一半邵阳人。恰巧,我见“百城赋”里,湖南已经登出了3个城市(长沙、岳阳、常德),但还没有《衡阳赋》与《邵阳赋》,便想写这两个。于是我马上给其责任编辑发了个电子邮件过去,问他:一是这两个城市可不可以写,二是这两个城市目前有没有人写。编辑很快回信:可以写,没人写。
我还不知道是否有其他条件,就冒冒失失地立即开写起来。找资料,选内容,定结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还要修改、补充、润色,一个通宵,花了10个小时左右,2000来字的一篇算得上美仑美奂、精雕细琢、整饬华丽、丰瞻广博、气势磅礴、激情澎湃的《衡阳赋》就“出笼”了(本博客中前面有此赋文,大家感兴趣可以参阅)。虽然说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过于谄媚、肉麻,有“御用文人”的嫌疑,但一腔热爱家乡、祝福家乡的情意还是很纯正、很美好的。但过几天后我才把它发给责任编辑(不能发得太早,要不人家会认为我是三下两下赶出来的,粗制滥造),并留下了自己手机号。
没想到,这位工作繁忙的全国大报编辑,几天后竟亲自给我打电话来了:“此文写得真好!确实不赖!在目前已发表的几十篇中,属于上乘之作,超过的不多。”而且我还知道,他竟是我的人大师兄,又是湖南老乡。这并不奇怪,一则,北京各大新闻单位的“人大人”可不少;二则,咱湖南人爱干这种工作的人也很多,诸如歌坛的宋祖英、李谷一、张也、陈思思等一大群老少“湘妹子”,政坛的“湖南帮”等。
我受宠若惊之余,又听此编辑师兄加老乡说:“个别地方还得再打磨打磨,精益求精嘛!”好,再修改一下嘛,这没问题。他又说:“你得与衡阳市委宣传部联系一下,把稿子发给他们过目,请他们提提意见,根据他们提的意见再修改,等他们审读完毕通过后,由他们发一个正式公函给我们,同时把他们通过后的稿子交给我们,那你的稿子就可以见报了。你跟他们解释,我们这次的宣传是不收费的,只是希望他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这可让我马上心里咯噔、头大如斗起来。我素来极少与官方打交道,也害怕与官方打交道,更不知道如何与官方打交道,也知道与官方打交道事情很麻烦、很复杂、周期也很长、结果成败还很难料定。特别是这件事,怎么去找他们?去找谁?该如何说清楚?他们是否关心?我都一无所知。
我这时开始觉得自己这事有些冒失了。早知这样,当初又何必写它呢?我又并不缺这个“名气”、更不缺这点稿费。当初我无非是冲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祝福嘛,很简单啊!但既然事已至此,等于一只脚已跨上了人家的“贼船”,我又不好、不想、也不舍得半途而废。我对此编辑师兄加老乡说:“可我不知道怎么联系他们啊!”此编辑说:“我们也可以帮你通过《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去联系他们的,但最好是你自己联系。”我像马上抓住了一根稻草:“既然你们可以联系他们,那就麻烦你们了吧!我实在没有办法。”此编辑说:“那好吧,我帮你联系,但稿子你还是得再加工一下,过几天再给我。”
于是,当晚我又用了好几个小时,将此赋文再好好修改了几遍,类似道理,好几天后才发给此编辑师兄加老乡。我原以为万事大吉,只等文章见报了。因为文章已经修改得很“完美”,而且该编辑也答应帮我联系衡阳地方政府。此后,我几乎天天去《光明日报》“网络版”的“百城赋”栏目上看,还有去该编辑为“百城赋”特地开辟的新浪博客(似乎人气并不是很高)上看,看看我的《衡阳赋》发表出来了没有。可以,我盼啊盼啊,2个来月过去了,该栏目又已经发表了全国十几、二十个城市的赋文,而我的《衡阳赋》始终不见其面,不闻其声。
我沉不住气了,又赶紧给此编辑师兄加老乡打了个电话,一问,原来他并没有给我联系衡阳市委宣传部,还是得我自己“亲自”出马。好家伙,我叹了口气,暗暗咬了咬牙,说:“你不是知道衡阳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的电话吗?请告诉我,我自己跟他们打电话吧!”此编辑把电话给我后,我随即就与衡阳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通了电话,把事情解释一番后,将《衡阳赋》用电子邮件发给了他们;请他们提了意见后,直接转给《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即可,再由记者站转给报社。他们似乎“高兴”、“爽快”地答应了。我再次高兴了,再次以为万事大吉了,此后再次在家里电脑网络上搜索了2个来月,可仍然杳无音讯。
我打电话去问此编辑师兄加老乡,他说并未接到《光明日报》湖南记者站与衡阳市委宣传部转去的意见书与我的修改稿。我于是又打电话问衡阳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原来他们竟然忘了我究竟寄给他们《衡阳赋》一文是什么意思(真是太忙了啊!可他们哪个办公室没有一份《光明日报》啊?“百城赋”栏目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以为我是请他们转给《衡阳日报》发表的,说已经转给《衡阳日报》了(但我也始终没见此文在《衡阳日报》上发表)。我只得再次详细地给他们讲解了此事,他们似乎“恍然大悟”:“ 哦,这样啊!那我先请示一下我们领导(这个领导,当然是他们的宣传部部长了)吧。”我只好再等着。
这会他们终于对此事用上心了,效率也快起来。第二天他们主动来电话说:“李教授(啧啧,我成教授了——不过这对我而言也不是第一次,应该说无数次了)、李作家,我们领导说,你得先给我们来个公函,把此事写清楚,发个传真过来。至于你的文章,本来应该是寄原件,考虑你的实际情况,还是我帮你把电子邮件打印下来吧,连同你发来的公函一起呈送领导批示。”我只得又手写了一个公函,跑到外面邮局给他们发去传真。第三天他们又主动来电话说:“你的公函收到了,可我们领导要去长沙开会,你再等等吧。”下个礼拜他们又主动来电话说:“我们领导开会回来了,但又有其他重要工作,你再等等吧。”下下个礼拜(好家伙,这一过程,又耗去了一个多月)他们又主动来电话说:“我们领导看了,对你的赋文,总体评价很高,……(这是具体评价,包括内容、形式。)但也有一些小问题,……(这是具体问题,包括内容、形式。)我们领导希望你再花点时间修改、补充、润色一下,那就更尽善尽美了。”
平心而论,这位宣传部部长确实是宣传部部长,文化水平与理论水平都很高,知识面也很广,对衡阳方方面面也非常了解,在这方面,他比我强了不知多少倍,他当衡阳市委宣传部长可谓非常称职,他对我这篇赋文的评价,不管是优点、缺点,不管是内容、形式,说得不但非常详细、全面,而且非常准确、公正。他是我这篇赋文最有水平、最权威、也最认真的评论者与读者。
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本来这件事已经成功在望,万里长征只差最后一步了,我却打了退堂鼓,自己主动放弃了。花了这么长时间,付出了这么多精力和心血,费了这么多曲折、挫折,到最后关键时刻我却退却了,就像费尽千辛万苦走到门口而不进门一样。于是,本来自己的一篇就要上《光明日报》的“好文章”,却被自己枪毙了!
分析起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性格中强烈的矛盾、犹豫等弱点在作祟和支配。其次,是我本来就对与官方打交道、写这种半“御用文”非常反感。第三,这位宣传部部长指出我的文章中的几个缺点,大大地刺痛了我的自负、得意心理;第四,我发现,根据他的意见修改此赋文,其实还不是一件容易事、快乐事(一则,他的要求很高;二则,我已经江郎才尽;三则,我素来就最怕改自己的文章);第五,也许,再修改几次仍不能通过,岂不是浪费?第六,我已经疲惫、厌倦了;第七,放弃的损失并不是太大;第八,我的目的,其实多半已经达到(一则,从精神享受来说,我只要写完这个文章,就算任务完成了,热爱家乡、祝福家乡的情感已经表达;二则,我将此赋文在衡阳与湖南的几个大网站粘贴,已经有许多人看到并留言、评价,基本上是肯定、赞许的,还帮我转贴到好几个地方,已经在网络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大家感兴趣可以去BAIDU、GOOGLE里搜索;三则,此文前有大报编辑阅读并给以较高评价,后有市委宣传部部长阅读并给以较高评价,多少让我有些自豪)……
因此文后来被我放到网络上,到处传扬,我也没有再修改它,当然也没有再发给衡阳市委宣传部,没有再与他们联系。而他们也没有再与我联系,一则可能是因为他们工作太忙,忘记了;二则可能是因为他们一直在等我把稿子修改好后发给他们;三则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总之我与衡阳宣传部门双方都对此事(即在《光明日报》的全国“百城赋”里让衡阳市与《衡阳赋》占一席之地)不了了之。我也从此不再关注此栏目、博客(此类官方报纸、“御用文章”,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感兴趣的),不知道是否另外有人写《衡阳赋》,不知道《衡阳赋》是否上了《光明日报》。(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一定没有。实在惋惜!)毕竟,这是家乡和家乡人民的荣誉啊!
我除了出版了20多本书外,还曾经陆陆续续在全国100多家报刊上发表了近500篇各类文章、论文、文学或新闻作品,但还从来没有哪一次的写稿、投稿、修改、发表的过程有此次漫长、曲折,而且最后还以失败告终——而且还是我自己主动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