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子迟
李子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828
  • 关注人气:26,1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荐]纪念顾城移居新西兰20年、自杀15年

(2008-06-02 00:12:28)
标签:

顾城

顾城别恋

顾城杀人

顾城自杀

海子

北岛

李子迟

文化

http://hiphotos.baidu.com/qiyunguoke/pic/item/3ca93829a846aeef98250a1f.jpg

http://img.qihoo.com/qhimg/bbs_img/0_0/0/369/84/2224b6.jpg

顾城是一个既伟大又耻辱、既成功又失败、既可敬又可悲、既可爱又可恨的人。

今年是当代著名诗人顾城移居新西兰20年(1988年)、自杀15年(1993年)。今天突然想起他,觉得应该写篇文章来纪念纪念其人其作其事。

最近刚刚看了一部电影《顾城别恋》,十年前(1998年)由香港方面制作,导演陈丽英,主演冯德伦、李绮虹、森野文子。说实话,除了日本美女森野文子(饰演青儿——其实就是跟过顾城数年的情人英儿,也就是北京大学分校中文专业毕业生李英,当时在国内诗坛已小有名气的麦琪)的性爱表演还挺看得以外,本片乏善可陈。倒是网上许多朋友认为,冯德伦饰演的顾城并不太像,不够大诗人、大才子的品位;可在我看来,他虽然不是很成功,却也不是很糟糕。看看大陆上这些演员,饰演历史上那些君王、才子、佳人,诸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屈原、李白、曹雪芹、鲁迅……,西施、王昭君、杨贵妃、林黛玉……又有谁很像的?另外,说这部片子总体上很一般,但还是比较客观、真实地再现了顾城的经历、创作、爱情、内心,和他最终杀人、自杀的悲剧故事。

顾城(19561993年),世上极个别真正的、彻底的、纯粹的诗人之一,当代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北岛、舒婷、杨炼、江河齐名,可居第三,在舒婷之后、杨炼之前。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他是一个无法跳过的名字。新中国十大诗人,北岛、舒婷、顾城与海子均应该榜上有名。

顾城,原籍上海,生于北京,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农场,1974年回北京,先后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文革期间开始正式的诗歌写作(据有些材料说他1962年即6岁时就开始写诗了),1973年开始学画,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着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3月曾回国探亲。1993108日,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在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著作主要有诗集《黑眼睛》(1986年)、小说《英儿》(1994年,为诗人于弃世前与其妻雷米(谢烨)合著),另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

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的思想。引用谌赫的话,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那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顾城的代表作:如《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感觉》:“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这些诗句,现在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在当时却是很不简单、也很有影响的。他的诗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简练隽永、颇有哲理。就连我自己曾经在大、中学时代初习写诗,可能也是程度很大地模仿了包括顾城在内的很多类似风格诗人的诗作。

有人说,顾城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但是,在顾城那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然淡淡的,却又像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一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顾城有诗人的天真、自然、单纯、洁净、安静、多情、超俗,却也有诗人的偏激、敏感、孤僻、脆弱、逃避、神经质、过于理想化。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看来,顾城是个比较胆小的人,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是一个比较退却、喜欢坐在后面的人。也就是说,他的人格是不够健全的,缺陷非常明显而强烈。顾城是个已经长大、却又不愿长大的孩子,他是注定了要在时间之河上伤心而焦灼地漂流的。我甚至觉得,他的那首《奠》:“我把你的誓言/把爱/刻在蜡烛上/看它怎样/被泪水淹没/被心火烧完/看那最后一念/怎样灭绝怎样被风吹散”是已经有很强烈的寓言、或者说谶语的味道了。

穷居小岛,顾城、谢烨、英儿他们的生活是很拮据的,但他又不愿意从事世俗工作;再加上有人追求他的妻子,更使他觉得自己的完美梦域已残破不堪,“伊甸园”难以为继;后来,他深爱的情人英儿、“伊甸园”三人组合(一男两女)的重要成员之一,又随一练气功的洋老头杳杳私奔,离他而去;婚姻破碎,但又不能仳离,且他不能忍受儿子被寄养后不能回到自己身边;最后,夫妻间发生了一件小小的争吵,导致他心理彻底崩溃,一时想不开,丧心病狂,发生用利斧杀妻的恶劣行径,然后悬颈自尽……

诗人首先要是人,然后才是诗人。尽管顾城是个诗人、很优秀的诗人,他很有才华、很有影响,在文学上成就、贡献很大;但是他太偏激、神经质、变态,最后竟然堕落成了杀人犯而又不得不自杀,简直是个魔鬼。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很失败、很可悲的人。毕竟,中国是一个传统深厚的古老国度。世人对顾城太厚爱、太宽厚了,给了他太多的同情、原谅、理解、解释——甚至还有歌颂。许多人因为他是个大诗人,而忘记了他也是个凶恶杀人的魔头,这就不够有原则了。记得曾经我在大学教书时,中文系有个喜欢写诗的女生,写论文将顾城与海子相提并论。可我认为,海子是自杀,顾城是杀人;海子是殉诗,顾城是殉情;海子去得很祥和,顾城去得很血腥;海子是悲伤的,顾城是优越的;海子是压抑的,顾城是盛名的——他们怎么能归为一类呢?

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宁可做海子,也别做顾城;宁可自杀,也别杀人;宁可害己,也别害他——当然,最好都不做。

http://www.handannews.com.cn:8080/iSystem/forum/uploadfile/200607/1152193109360.jpg

http://cimg2.163.com/cnews/2006/9/29/200609291424231b330.jpg

http://photo2.hexun.com/p/2006/0916/44431/b_5E9C7961FB3F6AFA.jpg

 

http://himg.qihoo.com/qhimg/comic/0_0/10/02/03/100203fqc5b59.968547.jpg

http://img.tianyablog.com/Photo/2005/11/13/1066976_5407761.jpg

http://hiphotos.baidu.com/nijideyehao/pic/item/dfc982fcc2a3e0f3fd037f32.jpg

http://www.chuanwen.com.cn/data/rumour/userfiles/1000056/5088/20071101100028018.gif

http://www.84321.com/images/uploadimg/200712819335484486.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